感謝

責任編輯:IOH 編輯部

馬偕醫學院 護理學系教授 陳怡亨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馬偕教授說給你聽系列:馬偕醫學院護理學系教授 陳怡亨 訪談

講座章節開關
迷惘會帶來學習,護理系教授的社區長照進擊!

「大家最常問我,現在的護理工作有需要唸到碩士博士嗎?」現任馬偕醫學院護理學系的副教授陳怡亨,同時兼任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教師,以及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學會的秘書長。面對身邊人對科系的質疑,加上個人於臨床上洞察到的照護問題,陳怡亨教授從成功大學護理系畢業後,選擇加深助人專業,接續就讀陽明交通大學的社區護理學研究所。「對我來說,你會往上走不同的路,一定是你遇到了一些迷惘。」她分享研究所這段路,讓她意識到能「用自己的力量照顧一群人」,包括擬定社區健康計畫,從找資源、申請資金,到前往 921 災區集集部落,為災民做照護服務,都讓她明白好的健康政策,可以改善許多人的生活。

然而碩士畢業後,陳怡亨教授認為:「沒有臨床資歷,很難輔助你往護理下一階段走。」因此,她選擇先投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在外科加護病房中服務。後續她思考衛生政策可以讓更多人獲益,選擇繼續攻讀博士,並回到陽明交通大學的臨床護理研究所。於此同時,陳怡亨教授更接下行政院「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的研究員一職,開始關注社區中失能、失智長者,「那時候全世界的願景,都在朝『在地老化』發展,這項計畫啟動後,全臺也陸續成立了照顧管理中心,為失能、失智人士投入更多資源,安排許多居家和社區服務。」她表示這些特殊的求學經歷,正是她深耕「社區衛生護理」及「長期照護」專業的起源。

因應超高齡時代,預防醫學是趨勢

「臺灣現在已經跟隨日本步入老年世代,預估 2025 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說,未來的老年人口比例會大於 20%,等於你走在路上,迎面而來的 5 個人就有 1 個是老人。」陳怡亨教授解釋:「『預防醫學』是目前高齡時代的醫護趨勢,包含健檢中心、學校衛生、職業衛生及長期照護,都需要護理專業的投入。」她還補充最近比較新興的領域「遠距和科技照護」,則是利用最新技術系統,轉變社區長者的健康照護面向,讓病患得到更全面的照顧。

「而國家為了因應高齡議題,也投入更多資源在長期照護這一塊。不管是患有多重疾病、失能、失智或身心障礙者,其實都需要跨專業的醫療團隊介入。」陳怡亨教授指出,護理在這其中扮演的角色,除了直接照護病患,更可協助引進、管理跨專業資源,作為醫院和社區之間的溝通橋梁。

銀髮藍圖深入社區,馬偕護理如何發展長照?

談到馬偕醫學院的優勢,陳怡亨教授指出,新北市衛生局規劃的長照藍圖底下包含了三芝,因此位於三芝的馬偕醫學院,也致力於幫助社區朝銀髮聚落發展。其中,馬偕護理系有與社區關懷據點合作,協助社區長者量血壓、血糖,或辦理醫療健康衛教講座、社區醫訪等。而三芝的雙連安養中心,更與馬偕醫療體系有密切合作,不管是學生的建教交流、老師的研究工作,都可以選在機構進行。

「我們的學生會與日照中心互動,做一些簡單的家訪。如發現社區居民有失能、身障,並符合長照 2.0 條件的對象,就會協助轉介到照管中心。」她分享透過定期訪視,可以幫助長者獲得更多照護資源,這也符合馬偕醫學院愛人如己、關懷弱勢的創校理念。

護理次專業選擇廣,走過臨床才是專家

「傳統大家都認為護理系畢業,可以工作的場所就是醫院,但如果不想在醫院工作呢?」陳怡亨教授分享,護理系的次領域選擇多,除了醫院內的急重症護理、臨床內外科、專科護理師等,出了醫院後,許多人都需要長期照護服務。因此像是居家護理、日間照護中心、小規模多機能服務,及社區關懷據點,都是護理系畢業的就業考量。「當然你也可以做長照資源管理,擔任個案管理師、照顧經理、經營者等,從不同層面去幫助人;如果對教育或研究機構有興趣,還可以當『研究護士』,透過與病患接觸、蒐集檢體,撰寫具洞察力的研究報告。」

不管選擇哪一種,她認為沒走過臨床,就不能變成真正的專家。「至於要不要讀研究所?我建議先工作 2 年再去進修,讀研究所的優點是比較容易得到晉升機會。實際接觸更多護理次專業後,職業選擇也會變得寬廣。」陳怡亨教授鼓勵學生,可以多思考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在哪,畢竟大學只是人生的起點,而非終點。

馬偕護理系學什麼?

「護理師只是醫師的助手嗎?」其實醫療層面包含了治療與照顧,若無法洞察病患需求,護理師的照顧就做不好;護理師的照顧做不好,就無法從科學面輔助醫師治療,最終會無法讓疾病獲得治癒。陳怡亨教授認為,護理系對邏輯思考、實證知識的要求較多,「要洞察臨床現象、解決問題,你必須知道怎麼尋找資源,轉介跨專業長才來照顧病患。」因此,她表示護理師每六年就要換證照,督促自己終身學習,才能因應需求做出相對應的照護。

配合臨床所需能力,馬偕護理系從大一課程開始,就以基礎醫學打底,包含解剖學、生理學、護理學導論等,教授臨床護理的精神及科學面。大一下,學生在「綜合技術實驗」的情境教學中,還需與真實病患互動、進行相關的技術操作和測驗。除了技術方面,校內也有開設「病歷導讀」等選修,讓學生提前接觸一系列臨床檢驗值、英文專有名詞,加深個人的基本功。到了大二,因即將邁入臨床實習,課程則增加了許多基本護理學技術,包含微生物及免疫學、藥理學等。而馬偕護理系一直以來的傳統,也是在此時為學生準備「加冠典禮」,藉此提升個人的職業使命。

大三、大四後,進入各專科領域,「我們希望學生從臨床現象找問題,所以安排了內外科、產兒科、精神和社區等一般專科;同時也希望他們關懷弱勢,所以次領域課程,則規劃腫瘤安寧照護、急重症照護及老人及長期照護課程。」陳怡亨教授補充,在大四上、下學期,學生還要進行「綜合臨床護理學實習」,整學期共 12 學分,上、下學期可分別選擇不同單位,以連結未來就業職場的能力。最後她提到,馬偕護理也對國考做了蠻多輔導,像是設立電腦化測驗系統,讓學生可模擬國考考題測驗,並安排專業師資來幫大家解題。經過紮實的訓練,馬偕護理系 112 年畢業生的國考通過率,已高達 98%(全國約 45%),充分保證了護理的專業品質。

馬偕護理系的學習資源有哪些?

在產學合作方面,馬偕醫療體系包含了四大院區,分別是臺北、淡水、新竹及臺東,「不像其他學校,是先有醫學院才有醫院,馬偕是先有醫院,才發展出醫學院。」她解釋,悠久的醫療體系和參訪交流機會,讓學生在學就可與職場接軌。若學生到馬偕體系實習,當科護理師也會擔任實習指導老師,幫助學生更快掌握臨床狀況。

軟硬體設備部分,馬偕護理擁有 4 大技術教學教室,包含技能中心、產兒科護理示範教室、多功能教室及情境教學示範教室。其中,在技能中心與示範教室,配有電腦錄製系統,可監測學生的執行技術;校方也額外購置了虛擬病患模擬軟體、線上護理資訊系統,例如:Nursing Consult、Nursing Connet,協助學生從評估、照顧計畫擬定到執行過程等環節,提供所需的資源。

在海外交流方面,馬偕護理系和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W)、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QUT),以及國立新加坡大學、日本大阪大學與長照機構等校,已簽訂為姊妹校;獎學金部分,除了優良學生,也有為薪傳入學者(低收、特殊境遇家庭、身心障礙生或其子女等)提供入學獎金三萬元、筆電一台,以及每月 5000 元的生活補助,鼓勵學習。

想讀馬偕護理系,我可以做哪些準備?

除了繁星推薦、申請、分發,馬偕護理還有特殊入學規範,包含了特殊選才、運動績優及公費生,經教育部核定的招生名額共 80 位。陳怡亨教授建議,若想了解護理系,高中可多參與生物學、解剖學,甚至英文相關課程,並鼓勵學生透過參加營隊、學術競賽、服務學習,將經驗整理、反思,轉化成備審資料。

「因為我們想知道,你對困頓的反思,是如何影響未來的你?會反思的人,我們也相信你會有更多同理心,能從不同角度和資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她補充,這就是一種人格特質的展現。另外護理要面對的,是一個高強度、高情感負擔的環境,如果喜歡助人、與人互動,而且身心健康、抗壓性高,都很適合來就讀護理系。

選擇、堅持、要求,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剛踏上護理這條路,每個人都會告訴你護理是助人專業,有所謂的藝術和科學面。但我當時覺得護理師和臨床病患的互動,都帶有某種目的性。」回想自身求學經歷,陳怡亨教授分享,有時候人的迷惘來自於「不了解」。在實際投入臨床後,她才發現洞察病患需求、給予最適當的醫療資源,就是護理工作的一環。「你可以選擇你愛的,也要愛你的選擇,痛苦會帶來學習。」

至於是否要以未來就業市場作為科系選擇重點?她認為,興趣總是得跟職場接軌,「但你怎麼知道你有興趣的行業,未來不會變成熱門趨勢呢?」時代的轉換會驅動職場選擇,陳怡亨教授勉勵學生,懂得堅持和要求,才會決定人生後來的成就,以及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做對別人有幫助的事。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