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高雄醫學大學 護理學系教授 曾惠珍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高醫教授說給你聽系列:護理學系教授 曾惠珍 訪談

講座章節開關
跳至Q1. 教授當初升大學時,為何選擇就讀護理學系?是否有過糾結的時刻?

當初只是因為喜歡自然學科,就順著分數分發進入護理學系,我心想這是個助人的專業,可以先讀讀看。或許很多同學跟家長會覺得這行非常辛苦,其實我大一、大二時也曾試著離開護理學系,但在和教務主任談完之後,決定試著把它走完,他說服我就算最後沒有走入社會、服務大眾,為了家人的身體照護而讀,仍非常值得。

跳至Q2. 高醫的校風以及特色為何?

高醫是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學校,護理系也會和其他醫學相關科系做交流式的學習。除了緊鄰校園的附設醫院,加上新建的國際研究大樓和符合國考規定的考試中心,在學習資源上很豐富。校友在國內外都有優秀表現,在學長姐的傳承上也有許多脈絡。我們的學生很熱情、單純、熱愛運動,這都是高醫很特別的地方。

跳至Q3. 請教授簡介護理學系是什麼樣的一個科系?

護理師是民眾的健康守護者,護理的角色是多元的,大家可能比較常看到護理師在「疾病期」中的角色,但其實在社區、長照中,護理師都會扮演不同角色。護理不只有打針、吃藥的部分,還會統合一個人在生病的時期所面臨的健康問題,個別性地給予護理處置,期待個案回家後能有自我照護的能力。

跳至Q4. 有什麼對科系的迷思,是教授想跟大眾說明的嗎?

其實護理工作沒有所謂的性別之分,是一個中性的扮演者,男同學不用擔心,有許多學長都在臨床上扮演護理老師、護理長或專科護理師等角色,工作並沒有受到性別影響。只要熱愛這個工作,就很容易透過終身學習在護理專業上看到你的亮度。當然,在整體醫療環境上,薪資、環境、民眾的健康素養都是同學和家長會考慮的問題,其實環境都已有所改變,未來也會改變地更快。

跳至Q5. 「批判性思考、獨立思考」對護理學系同學的學習重要嗎?

其實在醫院裡 24 小時接觸病人的是護理師,病人第一現場的資料都來自護理師,因此需要有資料搜集的能力,透過組織性的歸納、分析,才能應用所謂的批判性思考,分析病人的需要、和醫師做溝通與反映,因此在護理教育上,邏輯思考、批判性思考的訓練是必要的,讓同學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跳至Q6. 具備什麼特質的人適合就讀護理學系?

一般認為,就讀護理學系的同學自然學科要很強,但其實也不然,過往有來自社會組的同學透過學測進入護理系,也可以在大學時做出補強。基本上,你需要擁有多一點關懷的特質以及壓力處理的能力,才不會在與人互動時有很大的障礙。

跳至Q7. 高醫護理學系的特色是什麼?和他校的護理學系有哪些不同?

我們學系不同之處在於有中醫、長照、老年的護理學程,還有跨多元文化學習的海外實習課程。不管是同學在美國、日本、香港大學,或是他國同學到系上進行交流,都能讓我們的學生更有國際觀,面對國際醫療時能多一些體會與學習。

跳至Q8. 護理學系大學四年的課程安排為何?

我們的課程分為「實務型」與「學術型」兩種,大部分同學會選擇實務型的課程。大一課程包括護理學導論、生理學、解剖學這些必備的基礎醫學知識,另外,因為我們照顧的對象從出生到死亡者皆有,因此需要學習「人類發展學」;大二會帶入一些基本醫學的學科,例如藥理學、微生物、病理學等等,我們是科學性的學門,因此也必修「生物統計」,要求同學從實證資料中分析出有效的護理處置;大三加入專業性更強的課程,例如進階的護理技術、疾病營養學、內外科護理學、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等等;大四時會進行社區護理學的課程,也會到精神科,最後有統合必修的專業課程,也是幫助未來考取證照的課程。

在選修課程中,除了中醫護理、長期照護學程,還有進階護理學程。比如說,若同學現在大多選擇實務型的課程,可以搭配進階護理的學程,裡面有腫瘤護理、安寧照護的部分,會和病房照護密切相關;如果畢業後想走學術,可以選修與研究相關的課程。

跳至Q9. OSCE、PBL 是什麼樣的教學方式?為何會採用這些教學法?

我們有採用翻轉式的教學法在課程中。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就是所謂「以問題為導向式的學習」,多半用在安寧護理、腫瘤護理學等;第二種教學法是 OSCE(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也就是對技能採取客觀評量,來檢測學生的執行度,學校會提供「標準病人」的測試,對此學長姐的反應相當好,讓他們能在進入病房前先模擬互動場景,而大四畢業前有總結式的課程評量,也會再次用到 OSCE 的考試;另外還有所謂的 TBL(Team-based Learning)以小組為導向的學習,這部分會應用在如內外科護理學,我個人也以 TBL 的方式引領同學認識安寧療護的觀念。

跳至Q10. 大學四年的課程中會如何安排實習?同學可以選科別實習嗎?

大一我們會安排醫院參訪,到了大二上學期則會排半天到醫院見習,實際觀看護理人員的角色,大二下學期就要把所學技能應用在個案照護上;大三之後,內外科護理學總共有 6 學分的實習,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會有 15 天的夜間實習,實際體會上小夜班、大夜班的生活;大四之後會進展到行政實習,也要走入社區為一般民眾提供護理照護,以及到精神科病房實習,另外還有與畢業息息相關的「綜合臨床選習」,同學可以選擇跟未來職業相近的科別。最終也會有「最後一哩」的選修實習,銜接就業。

跳至Q11. 系上同學的未來出路選擇有哪些?

如果同學有考慮走學術,在大四時有推甄,高醫的規定是不讓考上研究所的同學直接就讀,而是請同學先到高醫附設醫院或其他機構,獲取一年的工作經驗。系上大宗的畢業生會選擇到醫院工作,也有人走公職,例如到衛生所、署立醫院等等,若想跳脫健康照護者的角色,有些同學會擔任空服員,護理背景也成為其優勢,也有同學進入保險業或擔任消防醫療人員。

跳至Q12. 在入學面試中,最看重面試者哪個部分?

在備審中,最重要的是真實呈現自己,可以多參與一些對社會負責的活動;在面試中,我們會考一些情境的推演,觀察同學在面對問題時的邏輯分析、批判思考能力,當然也不能排除人文素養。

跳至Q13. 同學在高中時可以如何探索自己是否適合護理學系?

現在資源很多,高醫也會辦營隊,同學可以試著參加看看;另外可以看看影集,從影集中了解自己對護理的角色是否嚮往、護理工作內容為何;當然,也可以看 IOH 的講座,我們的畢業生也有在 IOH 平台上錄製講座,分享自己的探索歷程。

跳至Q14. 當家長和小孩對校系選擇有不同看法時,教授會怎麼建議呢?

選系與選校對很多同學、家長而言是很大的挑戰,我自己也經歷過這樣的歷程。就我觀察,我認為應該優先考量「選系」,因為學系的選擇牽涉個人的興趣、生涯規劃的議題,很多家長的觀點是念「名校」比較能在職場上被接受,其實未必如此,大學四年的能力培養、知識建構才是在職場上的基石。

至於如何選系,通常我會推薦同學先了解該系的四年課程架構,以及最後想培養的核心能力為何。針對家長,我建議先聽小孩的聲音,給予適時的資源與分析,才不會造成太多衝突與盲點。在我的輔導經驗中,很多同學是被家長要求來念護理學系的,在學習過程中非常痛苦,甚至情緒是憂鬱的,這樣就無法達到學習的成效。想呼籲家長給同學空間,選擇他真正想一生投入的領域。

跳至Q15. 看完同學錄製的 IOH 講座,教授有什麼想補充或說明的呢?

高醫護理學系其實是很保護學生的學系,老師跟學生就像朋友,會深入了解學生、與學生互動,這是平台上的學姐分享中沒有提到的部分。當你與父母溝通有困難,老師也是很好的資源。另外,我們的實習是非常正向的學習歷程,會讓你看到自己的成長與改變,你的家人也會感受到你在這四年中跳躍式的人生歷練。

跳至Q16. 教授想對高醫護理學系同學說的話?

這個專業會讓你有改變,看到這個社會的多元與病態的部分,因此要正向地面對自己、給自己信心與肯定,最後會達到自我實現。這個實現不只來自你自己,也來自工作中他人對你的肯定。護理工作面對的是「人」,與人溝通是很重要的要件,必須學會尊重、包容、與團隊融合、貢獻所學所長。每個人都一定有菜鳥期,你需要有強烈的意願與毅力,才有辦法走過這個階段,從生手變成專家,後面的路就是你的了。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