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在高雄醫學大學就讀運動醫學系的經驗分享
面對挫敗,重新尋找自我方向
講座一開始,盧柏玲分享了她的求學歷程,柏玲是在台南眷村長大的小孩,從小就展現她在運動方面的天份,從田徑隊、射箭隊乃至於跆拳道等,都難不倒柏伶。高一時,柏伶因參加校內的足壘球比賽,不慎受傷,柏伶的前十字韌帶斷裂,開刀後,半年的休息與復健迫使柏伶終止運動生涯。但她不因此而暗自喪志,轉而參加許多大學的營隊,從生物醫學營、科學營到獸醫營,參與營隊的過程,讓柏伶接觸到許多來自各地的朋友,也讓她見識到大家對夢想積極正面的態度與想法,讓柏伶在探索未來選系的規劃中,有源源不絕的動力去執行。
積極爭取學生應有的權益
高雄醫學大學為全國第一所私立醫學院,其創辦人杜聰明為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高醫擁有七大學院,19個校系,其交通便捷,生活機能方便,具有良好的就學環境,柏伶也提及學生的學習風氣,崇尚玩樂的時候,不遺餘力,讀書的時候,用盡全力的態度,柏伶也在講座中分享許多醫學相關科系都會使用的「共筆」特色,由於系上專業課程內容豐富,學生通常會分組,並針對某幾堂課程進行資料的搜集與整理,透過筆記的分享,使每位學生能更有效率的學習。柏伶也提及高醫運動風氣十分盛行,每學期皆有各式運動比賽,從籃球、排球、壘球、足球、羽球、網球、桌球等,都有相關賽事。講座中,柏伶也提及學校相當重視學生的權益,面對學生的意見,學校都會納入參考,柏伶在校期間,曾擔任通識課程委員會的學生代表、校課程委員會學生代表、班代聯合會議主席、系實習委員會學生代表,讓她學習到許多口語表達的方式與溝通的技巧。
淺談高醫運動醫學系
高醫運動醫學系的硬體資源包含專用教室、體適能中心、實驗室,設備齊全,讓學生能更有效學習。運動醫學系的核心教學目標為訓練學生能擁有運動傷害防護能力、體適能指導能力、醫學專業知識、利用科學新知改良專業能力,系上分為三大領域,各有千秋,「運動傷害防護員」,學生須學會所有相關的技能知識,從急救學與實驗、運動營養學、運動貼紮、運動傷害評估、運動處方、運動按摩學、運動傷害服務、儀器治療等,柏伶認為這些都是非常實用的課程,系上也會邀請具有防護領域經驗的學長姐與大家分享並進行實際教學;「體適能指導」,從體適能評估測試、有氧舞蹈、身體檢查、重量訓練、核心訓練、瑜珈與皮拉提斯、運動與體適能器材設計、健康管理,其豐富的授課內容,等待學生去探索;「運動科學」,對於未來有志朝研究所或實驗室領域發展的人才是非常有幫助的課程,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生物統計學都是學生須學習的科目,柏伶也建議學弟妹妥善運用系上資源,能幫助自己不論是專業知識亦或是身體訓練都能有很好的成效。未來出路方面,許多學長姐在公職、警察、消防隊緊急救護基礎員、職業球隊、業餘球隊或國家選手等領域,都有相當不錯的傑出成績。
運動傷害防護員 VS 物理治療師
講座中,柏伶簡介了運動傷害防護員和物理治療師的差異,運動傷害防護員如先前所述,而物理治療師較擅長徒手治療、儀器治療、動作治療,主要有四大領域:骨科、神經、小兒、心肺,物理治療師也可稱為動作的專家、協助身體功能促進的專家。工作環境方面,運動醫學系的工作場域偏向運動醫學中心、學校球隊、隨隊正職防護員在國訓中心擔任防護員,或私人防護員;物理治療師則偏向在醫院和診所復健科、物理治療所、特教中心或輔具公司等場域。其專業證照方面,運動傷害防護員的證照由教育部體育署核發,而物理治療師則是考取高考。柏伶在講座中提及,不論是擔任何項職位,最重要的莫過於團隊的合作精神,大家都希望能幫助病人擺脫病痛,從受傷、緊急處理、醫護人員進行診斷開刀、物理治療師或職能治療師協助患者復健、運動防護員協助進行功能性訓練、專項訓練等,互相搭配與合作,讓病人能盡快回到最佳狀態。
印象深刻的課程與活動參與經驗
「解剖學實驗」為醫學教育最重要的基礎學科,是醫學專業養成和生命教育的重要課程,課堂中,學生會接觸20至25具左右的大體,運動醫學系的學生主要是觀察人體的肌肉和骨骼等部位;「運動貼紮」,柏伶認為此堂課非常受用,利用貼紮鞏固患部,是運動員臨場的最佳幫手;「醫院實習」,許多醫學相關科系於大四時,皆須到醫院進行實習,如骨科、家庭醫學科、減重中心等,實習過程中,學生必須跟診、跟刀、搜集並整理資料、參與晨會報告。喜歡挑戰新事物的柏伶,在大學期間參與各式活動,她曾擔任迎新宿營總召、運動醫學營小隊輔、值星官等,培養柏伶的領導與企劃書撰寫的能力;柏伶也參加系女籃並曾擔任籃球裁判,面對突發狀況,柏伶也懂得處理事務的方法與技巧;因為對棒球的熱愛,柏伶也擔任Titans女子棒球隊投手兼防護員;柏伶也因在旅行中,體會到貧富差距的震撼,而決定參與微客國際志工的計畫,到中國寧夏進行偏鄉服務;柏伶也參與系上的運動傷害防護團,經由防護團一系列的嚴謹評估,最終獲得進入防護團的機會,也藉此機會接觸許多專業的運動員。
大四雙主修的決定
柏伶在講座中與大家分享她選擇物理治療系雙主修的決定,柏伶在升大四的時,獲得雙主修的資格,幾經考慮後,由於不想念研究所,又想多學習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而決定雙主修,柏伶分享雙主修的審核方式,主要以面試為主,校方會針對學生的動機以及在學經歷進行審核。柏伶也提及她在雙主修的學習心得,並分享她省學費的藝術,由於柏伶已修完運動醫學系的課程,所以只要每學期物理治療系的修課學分不超過九學分,便能以延修生的身分繳交學分費,也因此省下許多學費,柏伶也分享自己與學弟妹相處融洽的過程,她認為要學會調整自我的心情,並且主動與人群接觸,也能跟學弟妹共同學習。講座的最後,柏伶認為如同許多高醫人的求學態度,玩樂與讀書兼顧得宜才是王道,柏伶敘述她的人生字典裡並沒有後悔,因為過去的每個選擇,不論好壞,都是幫助自己成長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