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高雄 呂媽媽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孩子 記得爸爸媽媽永遠愛你噢 放膽去逐夢吧」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 林立麗、羅竟祐、馬郁聰、蘇紫雯、陳振輝 協助 責任編輯:羅竟祐 核稿編輯:林立麗

高雄醫學大學 護理學系 顏旻萱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父母的教誨,鋪出了自己的護理路

顏旻萱,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現於台南奇美醫院擔任護理師。旻萱自稱從小就是個「條條框框很多」的孩子,致力於成為師長心目中的好學生的同時,創造力和批判力卻漸漸消失,也讓她在初入大學時感受到莫大的衝擊。深受父母「施人慎勿念,受人慎勿忘」的教誨所影響,旻萱立志要從事助人的工作,因此選擇了護理師之路。在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的四年中,無論是課內或是課外,旻萱總是用心的經營生活,把握所有的機會,她曾到美國實習,因而反思台灣的護理工作環境。旻萱強調,進入大學後,千萬別因為現實而放棄做夢的勇氣,只要保持初心、勇敢做自己,你將能一步步朝著夢想邁進。

高雄醫學大學簡介

高雄醫學大學創立於1954年,至今已發展出七個學院、21個系所。高雄醫學大學校園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逛遍校園雖然僅需5分鐘的時間,但操場、健身房等運動空間可是樣樣不少,此外,由於位處高雄的中心,校園周遭生活機能非常方便。高雄醫學大學提供便宜的宿舍,一學期費用最低僅需6,500元。

醫學大學VS綜合大學

同為醫學相關科系,在醫學大學與綜合大學有何差別呢?旻萱分析,醫學大學中各科系的同質性高,因此醫學相關的資源會較為集中;相較之下,綜合大學的優勢是能與不同科系背景的學生交流,兩者沒有絕對的好壞,適不適合自己才是關鍵。高醫各式的講座是旻萱相當推薦的資源,講座更會提供觀眾免費的便當,此外,「起飛計畫」旨在幫助弱勢學生完成大學教育,旻萱也是藉此找到校內工讀與出國實習的機會,此計畫的資格限制採從寬認定,有需求的學弟妹可以填寫申請表。

護理師,一部移動的醫學百科

在進入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之前,在旻萱想像中,護理師的工作就只是進到病房陪伴與協助病患;然而,經過四年的學習後,她發現護理師就如同醫院中一部移動的百科,由於會第一線接觸病患,任何科別的疑難雜症都要有所涉獵,才不會被病患考倒而有損專業。在護理學系的選擇上,學弟妹可能會在五專二技與大學的比較,旻萱認為,五專二技出身者在臨床經驗比較足夠,技術上確實比較純熟;另一方面,大學出身者則是在批判性思考上表現較佳,不過,這樣的差異只表現在初入臨床時,兩者的分野將隨著時間而逐漸淡化。

帶你一一打破護理學系的迷思!

外界對於護理學系存在若干迷思,首先,是對「護士」與「護理師」的模糊認知,事實上,台灣已不再有護士執照考試,有九成的在職護理人員皆為「護理師」;儘管如此,旻萱強調稱呼並非重點,誠懇而不輕蔑的口氣才是護理人員最在乎的。此外,受性別刻板印象影響,護理學系始終被認為是一個女性為主的系所,但旻萱認為照護是不分男女的,男性甚至在護理領域中有屬於自己的優勢,雖然當前在臨床上,男性僅占2.4%,她仍樂觀地指出台灣護理界男性人數漸增的轉型趨勢。旻萱提醒學弟妹,在護理學系學習並毋須被護理師的出路所綁住,在學校、衛生所、公司中也有相關的護理工作可供選擇,甚至跳脫護理界也是可能的選項。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的特色資源

在成為護理師的道路上,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的資源將能為學生提供許多幫助。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有相當多的海外實習機會,包括美國、日本、香港等國家。護理不能只是紙上談兵,必須要透過實際操演來學習,因此系上的臨床技能中心、多功能模擬中心便提供了情境模擬教學的場所。此外,中醫醫學教室、整療室與護理系獨有的營養教室,都是配合課程讓學生培養護理必要技能。

初入護理學系-基礎訓練與興趣探索

為了讓學生能夠建立臨床思考的基礎,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在大一和大二時的所學著重基礎醫學與基礎護理學的學習,旻萱笑談護理學系學生在進入臨床之前都是以彼此為對象練習。「加冠導光」典禮象徵著護理人員對於病患的責任,期許學生們能效法南丁格爾的精神照亮他人。

在受過基礎訓練後,學生大三時將開始探索醫院科別,「內、外、產、兒」四科有各自的照護對象與模式,而在實習的過程中,旻萱發現自己對於內科的偏好,內科的長期治療讓她得以深度了解每位病患的故事。曾經被患者鼓勵的經驗,更讓旻萱看見全人照護的重要性,一個好的照護,不僅是解決生理上的問題,心理上的問題也應該被同等重視。

成為獨當一面的護理師

要升上大四時,學生將被安排「輪三班」,顧名思義,運用三週的時間,讓學生輪流體驗日班、小夜班、大夜班三種班次。大四時,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之學習重點將放在「社區」、「行政」、「精神」與「臨選」四種課程上。「社區」係指讓學生實際走入社區拜訪慢性病患者;「行政」是向護理長學習護理站的管理;「精神」課程中,學生會至精神科實習,面對心理上飽受的病患,需要完全不同於其他科別的照護;「臨選」則是讓學生獨自前往喜歡的單位實習,在實際進入社會之前,再次確認自身的科別喜好。

前往高醫體系外的醫院實習,是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學生在畢業前的最後一哩路,於此同時,你已經是獨當一面的新人護理師!一路的努力與堅持,讓旻萱在畢業的「正冠典禮」上獲得實習總成績第一名的佳績。畢業後,護理學系的學生不會直接進入臨床服務,準備國家考試是必經之路,考試內容共五項:基礎醫學、基礎護理、內外科、產兒科與社區精神,準備上除了反覆做考古題外,也要適時檢討並強化弱科;護理師考試的錄取名額並無上限,只要成績達標準即可通過。除了國家考試外,「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是個旻萱推薦考取的證照,學弟妹在求學期間不妨加以嘗試!

印象深刻的課程

在「安寧療護」課程中,旻萱除了學習到安寧照護之宗旨外,也從寫遺書和預立醫囑的作業中看見了預先替不確定的未來做好準備之重要;「中醫護理學」也是她相當推薦的課程,學生在修畢此門課之後將獲頒證書,對於擔任中醫護理師相當有幫助;「重症護理學」讓學生前進加護病房實際看見重症患者的處境,感受加護病房分秒必爭的氛圍。

精彩萬分的課外生活

除了參與宿營、之夜、護理營等系上活動外,旻萱也積極把握在系外精進自己的機會。每年都會前往偏鄉進行中醫義診的「國醫社」是旻萱投入許多的社團,她在此當了人生第一次的活動總召,嘗盡舉辦活動背後的酸甜苦辣。「高醫書院」旨在讓大一的新生培養六大核心能力,在書院中,旻萱認識了來自其他系所的夥伴,並且成為彼此堅持下去的動力。「在地深耕計畫-史懷哲2.0」鼓勵學生深入台灣各地,透過實際在當地生活發現需要改善的問題,為此,旻萱前往蘭嶼常駐,也因此認識了該地的「惡靈文化」以及其所伴隨的問題,雖然此計畫因為摔車的意外被迫終止,她卻從中發現了當地醫療資源匱乏的困境。

為分擔家計,旻萱也利用課餘時間打工,獲得了提前磨練自己的機會,並了解社會的運行模式。因為工作,旻萱不得不犧牲與同學們的相處時間,這也促使她在權衡之後,選擇在大三時重新將心思轉回校園之中,她強調,雖說一個目標的追求必然伴隨著犧牲,但你往往是有彌補機會的,不需因此猶豫和惋惜。

透過海外實習,看見台美的差異

透過「學海築夢計畫」,旻萱獲得了前往德州大學休士頓健康科學中心實習之機會,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除了學習技術、參訪各處之外,她更從台美間的文化差異中累積不少反思。在美國的護理現場,無論是學生或是在職人員都擁有批判性思考能力,護理人員可以根據自身的經驗和想法與醫生溝通,這在台灣非常罕見。此外,不同於台灣單向式的教育,情境模擬教學在美國非常成熟,學生早在就學時便已習慣以團隊為單位解決問題,實習期間,旻萱明顯感受到當地護理工作的專業分工與團隊合作。

雖然台灣民眾擁有健保福利,但整體的醫療環境仍有諸多的進步空間。以護理工作為例,美國較低的護病比使得護理師得以放更多的心力處理病患的心理感受,巡房時不會因為時間的急迫而匆匆完成工作。台灣的護理現場相當缺乏人力,旻萱指出,事實上每年自護理學系畢業的學生數非常充足,只是這些人力並未實際投入護理職場中,進一步探究,辛苦的工作環境正是他們卻步的主因。

不要放棄做夢的勇氣,步步為營,向夢想邁進

旻萱鼓勵學弟妹,大一時要勇敢做夢,為自己的大學生活訂定目標,並且盡早為夢想鋪路,倘若毫無準備,是無法抓住那些稍縱即逝之機會的。大二時,大學的環境對你應該不再陌生,此時,你應該勇敢跨出舒適圈,去瞧瞧井外世界的樣貌。邁入高年級,探索與思考自己的方向會是個重要的任務,透過不斷的嘗試,你才能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是什麼。「人生的道路中,要不斷按下自己重新整理的鍵。」在大四這個大學的最後階段,陷入迷惘其實是很正常的,此時,旻萱建議學弟妹沉澱自己,待恢復最佳狀態後再出發,保持初心並勇於做自己,才能讓你克服在通往夢想路上的一切難關。

【推薦觀看】披上白袍的責任,你真的清楚嗎?先看看在醫院的實際工作樣貌分享吧!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