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講座由中原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並由 IOH 幫手 李孟蓉、曾耀緯、許田欣、崔雅晴、李怡璇、邢恒毅、莊婕廷、呂易嫺、謝育霖 協助 責任編輯:林立麗  

中原大學 地景建築學系研究所 陳柏翰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中原大學景觀系研究所碩士班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註:中原大學於 110 學年度將「景觀系」更名為「地景建築學系」,此講座錄製時仍為「景觀系」,故講座內以此稱之。)
申請中原大學景觀系研究所的動機

「念景觀,不代表你以後要做景觀,而是讓未來你遇到的人看到:你在一個專業上,有深入下去過的經驗。」陳柏翰回憶當初是因為父親的這席話感動了自己,讓他決定直升中原大學景觀系研究所。從大學到研究所,柏翰在中原大學景觀系走過了六年的日子,他認為如果說大學生在求學階段最重要的是追求心之所向,那對研究生而言,首要是該活在當下,把握住身邊的資源,努力朝自己的專業領域深究。

中原大學特色資源

中原大學位於桃園市中壢區,距中壢車站約有20分鐘步行距離,由於學校緊鄰中原夜市,提供了同學豐富的飲食選擇。校園周遭更有許多材料行與印刷店,方便設計相關科系的同學購買製作模型所需材料與輸出大圖。而中原大學景觀系更是有不少特色資源,系上不僅跟北京林業大學、天津大學合辦工作坊,更提供學生為期一到兩個月的全球研習機會,碩士班還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簽署了雙聯學位計畫。

認識景觀

「景觀有別於園藝,它處理的不只是植栽苗木區域,更探討空間與空間的關係,所以它並不是小範圍的戶外田園而已,它屬於空間設計,但它又跟室內設計、建築、都市規劃有非常大的區別。」柏翰解釋室內設計主要是針對建築物內部空間的改造,建築偏向物體的構築設計,都市規劃則是大範圍的空間規劃,其中更涉及到法規層面,而景觀則是環境、物件、使用者三個向度的整合,從中發現問題與需求進而著手設計。

中原大學地景建築所(景觀研究所)課程規劃

中原大學景觀系研究所的碩一課程著重在基礎設計的操作,所以同學通常是從碩二開始撰寫論文,研究所也規定了大學部非景觀相關科系的同學需補修一些大學部課程與設計課,整體而言,柏翰認為中原大學景觀系研究所課程頗具彈性,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想要多學一點設計,或者是深入鑽研理論。中原大學景觀系老師的研究領域也相當多元,包括景觀、都市計畫、建築、生態等等,同學一般是經過碩一上的必修課後,到了碩一下才選擇指導教授,柏翰則建議在選擇之前,不妨可以約老師一起吃飯聊天,從中觀察自己的個性、研究興趣是否和老師契合。在講座中,柏翰也分享到設計論文的三種類型,根據不同的類型,會有不同的成果形式展出(如模型、實做、應用展現)。而同學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每一到兩個月中都要在交流會上向所有老師簡報,同學能從各領域的老師評語中,進一步補足自己的論文。

個人研究計畫

柏翰的研究主題為新北投車站,他採取的是參與式觀察、深入訪談、文本分析等研究方式,在整整一年中,他不僅參加公聽會聆聽民眾意見,也藉由歷史照片疊圖與交通模擬,進一步分析新北投車站原址的周遭環境,最終他也拿出設計方案向議員討論,並舉辦非官方說明會,甚至在菜市場進而街講、向大眾連署,目的都是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車站遷回原址重現的可能。

印象深刻的課程

「進階規劃與設計」是碩一整學期的必修,會帶領同學從學習設計開始,逐漸轉換到論文研究,上學期偏重在景觀設計的競圖,下學期轉向景觀環境的管理,同學將前往基地勘查,分析產業對環境的影響,此階段已不再只是畫平面規劃圖,而是轉為軟性的討論,思考如何讓設計真的被執行。「社會與環境的設計思考」則是讓同學從書報討論之中了解社會環境議題,同時也學習論文研究方法,最後也要進行個人的論文提案;「設計專題講座」則是讓柏翰大開眼界的一門課,課堂上會邀請不同專業領域的前輩和同學分享設計觀點與創新。

你擁有的資源其實很多,別太小看自己

「當你跨出那一步,建立起橋樑,嘗試在不同領域學習之後,就會有很多力量出現,我很感謝有這些力量支持著我繼續學習不一樣的事物,幫助更多的人。」柏翰在研究所期間也擔任過助教,在向學弟妹教學的過程中,自己獲得了很多反思與成長。又因為參加海峽兩岸園林學術論壇的關係,他觀察到中國研究生的學習環境與氣氛,而透過看見風湖工作坊的機會,讓他能將參與式設計的概念分享給更多人認識。回顧這些經驗,柏翰認為機會永遠要靠自己去爭取,只要自己肯認真學習,鐵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最後,他更鼓勵學弟妹:「你要為自己當下的選擇負責,唯有活在當下,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收穫。」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