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陳禹秀協助 責任編輯:林立麗 核稿編輯:莊智越

逢甲大學 建築系 林瑀婕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逢甲建築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最實務的逢甲建築系訓練

強調實務教育的逢甲建築系是怎麼訓練學生的呢?講座中,瑀婕簡介了系上資源與課程特色,首先是逢甲建築系上提供了學生豐富的工作空間,如個人工作室、木工、雷射切割室與圖書館藏資源。再來她提到設計課比例之重,其課程內容不只涵蓋建築、空間設計,更注重觀察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初階設計課程中,同學會拆解電器用品、玩具,來分析其零組件,在進階課程中,則會邀請業界建築師、設計師來擔任各組同學的老師,進行模型和版面的討論。但瑀婕也提醒了大家學習其他類型課程的重要性,例如透過理論課程「建築力學」,可以幫助同學在設計階段去思考作品的可行性,而「建築史」課程則會帶領大家賞析不同歷史背景下的建築風格,此外,強調與實務接軌的逢甲建築系也很重視建築法規與施工圖方面的課程,並定期舉辦建築講座,邀請國內外知名建築師(如藤本壯介)來分享業界經驗,系上也提供了海外實習、參訪等機會來幫助同學拓展眼界。瑀婕更在講座中分享了逢甲建築系同學必經的寒暑假實習,實習公司多為建築事務所、營造廠或建設公司。

建築以外的其他可能

瑀婕也不只認真於課程的學習,更積極發揮所長在校外活動的參與上。她曾擔任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建築營的助教,並負責編寫牧夏教育工作室建築週教案,透過與小朋友共同搭樹屋的經驗,讓瑀婕發現到從日常觀察中探討使用者經驗的重要。熱愛攝影的她,也在自己策劃的展覽中結合建築和空間等概念,希望能帶大家從不一樣的觀點來認識攝影。

建築適應

瑀婕在講座中也分享了自己讀逢甲建築系五年以來的心路歷程,她說自己在大學以前其實不曾真正接觸過設計領域,所以在踏入逢甲建築系的起初,瑀婕也懷疑過自己真的有這方面的天賦嗎?這種高壓力、零假日的工作型態真的適合她嗎?基於這些困惑,瑀婕選擇更積極地參與各大展覽與工作坊,感受不一樣的衝擊與感動,來保持她對建築的熱情與想像,她也將建築人的思考邏輯運用在土木、行銷等其它領域,找出更多的可能性,她說雖然不知道自己未來會不會走上建築師的道路,但建築與美感已融入自己的生命中,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推薦觀看】建築景觀科系比較:建築系 vs 都市計畫系 vs 景觀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PART 2:關於甄試上逢甲建築系的經驗分享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在 PART 2 講座中,瑀婕向大家分享自己如何準備逢甲建築系甄試入學的過程。因為過去鮮少接觸設計領域,所以瑀婕對「確認自己適不適合讀建築系」做了很多功課,她不只參加東海建築營,藉此了解建築人的生活、走進工地現場,也參與了國內綠建築發展協會舉辦的北投圖書館參訪,聆聽業界建築師、相關系所學生如何討論產業的動態與時事,參與這些活動也不只是作為瑀婕的生涯探索,她更活用這些經歷中的所見所聞於備審資料與面試中,讓教授相當印象深刻。

瑀婕覺得正因為自己較沒有術科底子,故更認真於面試的準備上,她建議大家在準備設計相關科系的備審資料時,可盡量加入個人的巧思,例如參考雜誌來做一些創意的排版。講座中,瑀婕也破解了一般人對建築系的迷思,像是設計只是強調創意的工作嗎?一定要有術科基礎才能讀建築系嗎?唸建築系出來就是去蓋房子嗎?藉由釐清這些迷思,瑀婕想鼓勵有志於考建築系的同學們:「不要因為自己的基礎不如人而卻步,術科考試絕非結果,重點在於你是否有用心投入來展現決心」。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