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小幫手:廖玟怡

責任編輯:廖玟怡

核稿編輯:張紹敏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音樂學系 何怡茹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音樂之路順順走,下半場才發現自己陷入迷茫

「我從小到大演奏過的音符,比說出來的話還多。」何怡茹笑說自己不擅言詞、從小個性順從,在父母提議下展開學習音樂的道路。在學習笛子的過程中,怡茹憑著穩健的臺風與亮麗的比賽成績,一路順利考取光仁高中音樂班、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但在畢業之際,怡茹意識到自己從未做過重大的決定,感到相當迷惘。她曾以進入職業樂團作為目標,但職業樂團要求強大的視奏能力,同時必須等待缺額開出,機會可說是千載難逢,怡茹直言自身反應不快,可能根本沒有優勢。「面對迷惘,只能把握當下能努力的事。」怡茹思考現況後,決定嘗試考取研究所、修習教育學程、接觸藝術行政相關的籌備工作,試著重新定位努力的方向。

躲藏在雲裡的學校—中國文化大學

「文化是一所綜合型大學,優美的環境很適合培養藝術家。」進入這所綜合型大學,讓從小身處國樂圈的怡茹得到多元探索的機會;加上坐落於陽明山的校園,整個臺北盆地一覽無遺,校內自然生態豐富,更是培養藝術家的絕佳條件。但同時,風大、雨大、太陽大是文化人的日常,怡茹建議學弟妹準備防風外套,若搭配雨鞋會更好 ! 在文化大學,藝術學院包括美術系、音樂系、中國音樂系、戲劇系、中國戲劇系及舞蹈系,時常有跨系的合作演出。而針對想要修習教育學程的同學,必須維持班級排名前三分之一,並準備自傳、教學理念與生涯規劃等申請資料,把握國樂系每年 4 位師培生的名額 ! 

國樂難道就是喪葬配樂嗎?國樂到底是什麼?

「國樂現在也很潮 !」怡茹以神棍樂團、采風樂坊《十面埋伏》為例,有別於傳統的戲曲配樂,現代國樂朝向跨領域創新,結合搖滾、流行、二次元與舞臺劇元素,以采風樂坊《十面埋伏》的演出為例,便是將歷史經典搬上舞台,結合科技與雜劇多元呈現。而在國樂樂器中,可以分為「吹、拉、彈、打」四大聲部,「吹」是指以吹奏發出聲音的樂器(如笛子、蕭、笙);「拉」為藉由弓拉動琴弦的樂器(如胡琴、大提琴);「彈」則是以手指撥動琴弦的樂器(如琵琶、古箏);而用敲擊發出聲音的樂器為「打」,主要有鼓、鑼、拔三種。怡茹建議,若想對國樂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可以直接在 YouTube、兩廳院網站找尋相關演出。

功課不好就來學音樂?主修、副修是什麼?

面對大眾對「功課不好就來學音樂」的迷思,怡茹澄清道,除了樂器要玩得好,音樂演奏背後的理論基礎、曲目意涵都必須花時間下功夫。「表演」類型的課程訓練演奏樂器上的技巧與音樂性,每個國樂系同學都有主修與副修。怡茹以笛子為主修,副修則因應系上規定,大一選擇鋼琴,而在大二時,怡茹為了挑戰自己,甚至選擇從未接觸過的古琴。在課程進行方面,有一對一的「主修課程」及各類樂器共同演奏的「合奏課程」,怡茹特別提醒學弟妹,主修老師主要為系上助教安排,若想要由特定老師指導,務必有禮貌地先行詢問。怡茹本身早在國中時就向系上的吳宗憲老師學習笛子,也因此在大學時毫不猶豫地選擇文化國樂,持續向老師討教!

文化國樂系的四年課程與資源

文化國樂系的課程可分為「表演、理論、音樂學、應用」四大面向。「表演」的訓練內容不只是樂器演奏,還包括表演者的肢體,打破既有呆板的樂器演奏模式,融入劇情與場地佈置;「理論」課程為節奏、旋律聽寫、試唱能力的基礎訓練,怡茹建議過去非音樂班的同學,可以藉機打穩基礎;「音樂學」則是藉由音樂史、中國歌謠概論、戲曲音樂等課程,讓同學了解各地區、時期的音樂風貌;「應用」類課程則有音樂劇場、電腦錄音等。

大四的重頭戲是畢業考,同學多半選擇在下學期 4 月至 6 月期間舉辦畢業音樂會。畢業音樂會必須準備長達 40 分鐘的曲目,且從伴奏、節目冊到服裝都得自行規劃。而「新秀徵選」更是國樂系的一大焦點,系上會藉由初賽、複賽挑選同學,歷經期末考、國家演奏廳選拔賽,找出最頂尖的 2-3 位同學,擔綱大四下學期系展的協奏表演者。

哪些人適合國樂系 ? 文化國樂系的未來出路

「念國樂系既要喜歡傳統,又要打破傳統,勇於創新。」怡茹強調,想念國樂系的同學要是勇於展現自己的表演者,但同時必須在音樂上兼顧傳統與創新。在入學門檻方面,除了學測國文、英文的成績外,也要準備術科的三小科——視唱、聽寫、樂理,她建議非音樂班的學弟妹,可以找尋「致凡音樂」的題庫、課程資源,來補足術科上的劣勢。而在臺藝大、文化大學與南華大學的國樂系當中,怡茹當時的考量除了主修老師外,文化國樂多元的表演形式也是讓她決定去向的主要原因。在國樂系的未來出路方面,可以朝向演奏家、作曲家、編曲者、錄音師、攝影工作者等面向發展。

文化國樂系的這堂必上

表演類課程中,大一的「合奏課」是凝聚班級向心力的重要時刻,指揮老師是樂團的主宰,協調樂曲的強弱與快慢,在平時的合奏訓練外,大一下學期中,同學們要協力合辦《春之聲》音樂會;音樂學課程「中國歌謠概論」學習大江南北音樂風格,從節奏性強的「號子」、主打愛情與苦難的「山歌」到重複性旋律的「小調」,藉由歌唱了解地區性風格的差異,進而在演奏時能有明確的詮釋方向;理論課程「曲式與分析」學習拆解曲目架構,以蕭敬騰的《王妃》、周杰倫的《稻香》為例,都是符合曲式架構的「黃金比例」。怡茹也在課程中發現,曲目的演奏方式沒有絕對答案,同樣的樂曲也可以用不同的斷句呈現。

從協奏、獨辦音樂會到捷克藝術節

各類型的演出經驗帶給怡茹不同的學習,在大一時,怡茹投入樂團的協奏甄選,意外從備取名單中補上,怡茹回憶道,當時樂團團員多為學長姐,加上剛換新笛子,過程中的失誤讓怡茹反思是否每個機會都要爭取,而倘若沒辦法全心投入,是不是反而更辜負了自己?為此,她持續磨練,在升大三暑假踏上捷克藝術季之旅。第一次脫離樂團、踏上歐洲擔綱舞團伴奏,對於怡茹來說相當新鮮,更發現許多歐洲人對國樂很感興趣。在升大四的暑假,怡茹獨辦第一場個人音樂會,從找尋搭擋、拍攝宣傳照、伴奏到錄影,怡茹苦笑地說,其實過程很坎坷,還碰上疫情延辦音樂會,但幾經波折後,也在親友的鼎力幫助下順利完成。

在音樂領域中的你,找到未來的方向了嗎 ? 

怡茹認為,是過去種種的選擇造就了現今的自己,從曾經的順從到現下的迷惘,怡茹坦言自己未曾有過雄心壯志,如今只想成為一個「腳踏實地的音樂工作者」。她相信玩音樂是幸福的,也期許未來的日子持續能有音樂相伴。即便前方道路仍充滿未知,她沒有猶疑,只想提醒自己:「放膽去嘗試,機會來了不要害怕。」

PART 2:關於考取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的準備分享

PART 3:針對觀眾的提問進行答覆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