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中山大學音樂學系的經驗分享
堅持初心,讓音樂陪伴 ⅔ 的人生
「我的人生大概有 ⅔ 的時間都跟音樂待在一起。」經常把笑容掛在臉上的郭韋妏,從五歲開始接觸樂器,學直笛、練鋼琴,再轉換到小提琴,升學路上總是就讀音樂班,大學也順理成章進到音樂學系。她很好勝,追求音樂的完美,也希望不斷捕捉音樂創造張力的瞬間。大學以前,韋妏一直是「接收」的角色,老師給出具體的演奏指令,她便照實彈奏。進到音樂系後,她開始有個人想法,會思考曲子的句落、想表達的含義。她參加巴洛克工作坊計畫,從中學習巴洛克演奏法及技巧,提升音樂廣度,也擔任老師的助理,學習做事的效率及準確度,讓充滿音樂的大學生活更加多元。
坐擁山海景——國立中山大學
位於高雄的國立中山大學,依山傍水,校風自由且資源豐富。一般同學認為中山大學並不大,但對音樂系學生而言,系館需靠搭公車才能抵達,因此移動距離較其他學生來得遠。新生入學時,會保障兩年住宿,替學生減輕生活負擔。校內有一處知名景點——蔣公行館,曾為蔣中正的駐紮空間,現改為西灣藝廊,舉行藝術季、畫展或小型音樂會等藝文活動。從系館向外望,便能看見觀光勝地西子灣,除了知名海景外,也有眾多猴子聚集在此,路過時可要留心手上的食物,以免被這群聰明的猴子搶食!
介紹音樂系前,先認識音樂會小知識!
首先,當樂章之間停頓時,觀眾請勿拍手,以免打斷樂曲的連續性與與氛圍,當指揮或演奏者起身轉向觀眾敬禮時,才可鼓掌;再者,一般人聆聽音樂時,會注重歌曲的節奏、音準及技巧,音樂系則著重於音樂的結構、樂曲之間的連結性,以及作曲家、演奏者想傳達的理念跟意涵,而非將音樂演奏出來而已。
讀音樂系是不是都很有錢?常見的音樂系迷思
「讀音樂系不是很有錢,而是很燒錢。」包含換樂器、上課費、耗材、維修費、伴奏老師費等,所費不貲。此外,也不是每個音樂系學生都會作曲,而是依照主修別去加強專業。中山大學音樂系有分鋼琴、弦樂、管樂、擊樂,以及只有學測能申請的創作應用組。韋妏高中時便聽過中山大學的主修老師的音樂會,也上過老師的課程,於是選擇中山,希望繼續跟這位老師鑽研音樂。
中山大學音樂系簡介
中山大學音樂系的課程著重於弦樂的演奏與詮釋,亦需舉辦實習音樂會、畢業音樂會,在舞台上公開演奏所學。學生在學校有機會組弦樂八重奏、鋼琴四重奏,跟不同樂器共同創作出不一樣的音樂。除此之外,亦需學習知識背景,如中世紀乃至巴洛克、20 世紀的音樂史;理論型課程中會學習調性與曲式分析,暸解曲子的架構與和聲;弦樂曲目課程則依據時期,介紹每個作曲家的重要曲目。
除了音樂知識,也藉由跨界經驗帶領學生連結音樂與其他領域。如透過藝術、音樂治療,改善病人的安寧療護。成績優異的同學可申請「大師班」,向大師級音樂家學習演奏相關技巧;也可參加研討會或講座,聽聽國際大師在音樂路上的難關與收穫。
理論實務並重——中山大學音樂系課程安排
大一、大二的「音樂基礎訓練」訓練學生視唱、聽寫能力;「基礎指揮法」學習動作的拍點、意涵,隨著拍子、音量不同,手勢也會不同 ;「爵士音樂理論」偏流行音樂,也是應用組的重要課程。老師會現場示範爵士音樂,輕鬆的曲風讓教室充滿 bar 的氣氛。若對爵士樂有興趣,可修習「爵士樂團合奏」 將爵士理論實際運用於樂器。
大三、大四的必修課程較少,選修增加。「音樂美學」談論音樂的審美觀,了解不同時代的評論家看待樂曲或樂派的觀點;「樂團弦樂聲部詮釋」會提到樂團考試的片段與技巧,透過功課與考試讓學生能模擬正式的樂團考試。
(補註:此課程為講者於 108 學年就學之狀況,最新課程地圖請參考中山大學音樂系官網。)
中山大學音樂系特有資源
韋妏強調,主修老師很重要,是大學四年影響你最多的人。可透過官網簡介、YouYube 影片,尋找最適合自己的主修老師。音樂系圖書室有豐富的樂譜、CD、DVD 資源供借閱,琴房則有山景套房、海景套房能選擇,還可借用錄音室,錄製自己的音樂作品。此外,音樂系設有功學社獎學金、河合之友獎學金;另外可以申請「五年學碩」制度,便可用五年讀完學碩士。
喜歡音樂、非科班的同學,可透過「術科大考」進入音樂系,考科包含樂理、視唱、聽寫、音樂史,以及主修與副修考試。音樂系畢業後,可選擇繼續進修、進樂團工作或成為演奏家;中山大學也有教育學程,修習後可到國高中擔任音樂老師;系上也會開企管相關課程,學生將來可以從事藝術行政,成為音樂會背後強而有力的行政團隊。
這堂課必上
弦樂組必修的「弦樂器製作概論」會介紹提琴流派,以同一首歌做不同流派的演奏比較,也介紹提琴的構造材料及審美觀,會隨著國家、地區有所不同。課堂最後會到奇美博物館,現場觀賞、拉奏名琴;選修課「音樂與律動」認識身體與音樂的連結,了解自己的身體,緩解肌肉的緊張,增進身體韻律性;通識課程「視覺文化與哲學反思」用哲學角度,剖析繪畫、電影的手法、拍攝角度,探討色調、物品傳達的隱喻。
不離音樂的課外經歷
憶起大三音樂會,韋妏用「關關難過關關過」來形容。途中遇到攝影師放鴿子、與夥伴練習的時間難以敲定、大家想加強的部分不一樣,需要大量溝通來解決困難。「一瓶好的紅酒,需要時間來釀造」,為了有好的表現,演奏前韋妏也花費大量時間來練習曲子。畢業音樂會更讓韋妏學會自立自強,從訂定主題、挑選曲目、海報拍攝、場地申請都由她自己安排管理。因緣際會下,韋妏與「極地之光管弦樂團」一同到德國慕尼黑交流。排練過程中,需要花時間習慣新指揮的模式,也碰到無法跟德籍團員溝通的狀況,雖然語言不同,但最終兩人成功地用肢體與表情進行交流。
音樂工作坊,開啟另一扇門
韋妏的另一重要經歷,是歷時三年的巴洛克音樂工作坊。經由衛武營網站報名後參加甄選。只要使用巴洛克樂器、巴洛克調音(415hz 標準音)、演奏巴洛克的音色,即可稱為巴洛克音樂。過程先從現代樂器搭配現代弓,慢慢進階到用巴洛克樂器搭配巴洛克弓,習慣聽現代標準音(442hz)的韋妏花了許多時間對著調音器練習,才習慣音準的差異。工作坊帶給韋妏最大的收穫是和專門演奏巴洛克音樂的人,一起創造出很棒的音樂,最後在衛武營演出。
心得與收穫
細數四年收穫,韋妏最感謝遇到良師益友般的主修老師,不僅給予音樂方面的建議、提升演奏的專業、人脈建立、更給予擔任助理的機會,學習應變能力與做事的條理。音樂工作坊、樂團、行政助理這些不同經驗的累積,也讓韋妏更認識自己,她相信每一個大膽嘗試,都有機會為自己帶來更多影響或改變。她也想回頭跟高中時期較乖巧、聽話的自己說:「堅持妳所喜愛,但也別忘了要勇敢踏出舒適圈,努力探索自己。」韋妏也希望五年後的自己能勇敢去做想做的事情,記得熱愛生活、也要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