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在高雄醫學大學就讀物理治療學系的經驗分享
【推薦觀看】最新錄製之同校系講座:高雄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楊焙竣
在山林長大的孩子
「機會不是唾手可得,你要努力不懈地追求,才不愧對自己。」在排灣族部落長大的勇傑因為對復健「不打針、不吃藥的治療方式」感到好奇,在學測重考後選擇進入高雄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就讀。高雄醫學大學為第一所由台灣人創立的醫療型大學,校園內的特色景點如根據創辦人命名的杜聰明紀念圖書館、隨處可見的黃金雨阿勃勒與晚上變為同學們練球場地的史懷哲大道,校區周遭則有多條小吃街、瑞豐夜市、電影院與捷運站,區位機能富足。
健康促進的專家
一聽到物理治療,勇傑笑稱:「很多人會問:『你一定物理很強?復健是指按摩嗎?』」,其實物治是不依靠打針、開藥的非侵入性治療,協助失能者恢復健康,舉例來說,醫師面對一名網球肘的運動傷害患者時,可能會採取開藥、打針消炎等手段來治療,但物理治療師則會在觀察周遭軟組織、肌肉骨骼之後,運用徒手、儀器、運動治療的3M介入方法,來幫助病人恢復受傷部位的功能性活動。
物理治療的各種面向
物理治療的運用領域可分為四大專科,骨科主要是舒緩肩頸痠痛與脊椎側彎矯正;神經科則大多是幫忙中風、神經損傷患者復健;小兒科則可能接觸到腦性麻痺或發展遲緩的病人;心肺科則如心臟手術後的復健。此外,除了治療,預防、教育也是物理治療系學習的核心,其內容包含了如何透過貼紮來預防運動傷害的發生,以及教導病人維持正確的姿勢作息到穿戴輔具來避免再受傷等。綜合以上,勇傑認為從事物理治療工作最需要的特質是熱愛與人接觸、有耐心陪伴病人走過長遠的復健之路、喜歡挑戰,在面對不同專科的各種狀況時,都能不慌亂地及時處理。
課程規劃
一年級為共同科目,例如「表體解剖學」中學生必須牢記人類的206根骨頭、上百條肌肉的專有名詞;大二為基礎課程,除了有大體解剖學、病理學、生理學等基礎醫學,物治課程則有介紹電療、熱療的「物理因子治療學」、講授關節處按摩的「操作治療學」等;大三的專業課程則包含了物治四大專科、臨床見習與義肢輔具學等;大四為一整年的臨床實習,同學將能機會實際體驗四大科的生活。
物治系男生都得當脫星?
勇傑將系上課程特色歸結為三點,第一是考試、跑台(技術性考試)很多,讓你時常往圖書館自習室跑;第二是重視臨床實務經驗,例如系上的OSCE臨床技能測驗,老師不只評量同學在短時間內評估病人狀態的能力,也很注重學生與病患應對進退的方式;第三是課程中為了練習胸部觸診,男同學常會被作為練習對象,是勇傑曾覺得害羞又好笑的趣事。
一堂生命的課
說到最印象深刻的課程,勇傑提及「大體解剖學實驗」,對他來說這不僅是一門探討人體結構奧秘的課程,更令他感動的是每位大體老師的生命故事與無私奉獻之精神;「電療學」也是一門讓勇傑難以忘懷的課,由於實作考試必須電自己、甚至還要電同學,讓勇傑覺得自己的忍耐力被大大的訓練,而在與同儕的朝夕相「電」中,彼此感情也變得更為融洽。
領導與團隊合作
「系學會是一個團隊,你不可以獨自往前衝,如何帶大家一起向前是非常重要的。」是勇傑擔任系學會副會長一職中感觸最深的事,在與職能治療系協調宿營、制服之夜,還有邀請學長姊分享臨床心得的職涯講座之過程中,更進一步訓練了他調度資源、人際溝通的藝術。
傳承是我一生的使命
「對我來說它就像家,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但都在這裡分享快樂與悲傷。」高中時便參與原住民性質社團的勇傑在大學期間也加入了山中杏林社,社課活動包含樂舞研習、原住民議題討論、保存傳統技藝、參與部落祭典等。猶記得某次祭典中族人曾感嘆:「我不知道下個五年在哪,十年又在不在,因為孩子已不會說母語,更沒有去參加祭典。」這席話令勇傑備感震撼,立足於上一代人口外流、這一代文化斷層之中的他也因此更加明白自身傳承文化的任務。
回應山林的呼喚
「自我探索是非常重要的,要找到你自己,知道自己從哪裡來,才能決定往哪裡走。」面對物理治療系能進入醫院、獨立開業、長期照護機構、特殊教育學校、義肢輔具設計公司等多元的就業管道,勇傑對自己的期許是能回到部落服務,深耕長期照護與居家服務。他更鼓勵學弟妹在大學期間都能兼顧活動與學業,會玩也要會讀書,認真做好每件事,才不會讓自己後悔,方能摸索出自我的定位。他坦言努力付出不一定會帶來成功,但不努力則根本不可能,所以當你的實力不足以支撐起夢想與野心時,快去埋頭苦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