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系迷思 /學測申請 /志願選填 /高職升學 /考試衝刺 /108課綱 /大學生必修 /求職準備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二階放榜後,高中生最想問的 3 個問題

終於通過漫長的二階面試考驗,各大學也幾乎都在六月初陸續放榜了!現在的你是否正為了正取、備取感到糾結不已呢?
2018-05-03

以下文章將解析如何透過網路資源、歷年統計資料來推估自己有多大的機率可以錄取心中的理想校系,也會提點從二階放榜、登記就讀志願序到分發榜單公布期間有哪些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些幫助!

1. 備取幾可能上?歷年資料要去哪查?

不要以為備取很後面就沒希望!除了透過歷年最低分發標準來推估自己的勝算,你還能透過交叉查榜去推測正取生最終到底會不會來讀,意即你遞補上的機率高不高。

同學們在個人申請大多會投三到六個校系,每年大學申請「重榜」現象是屢見不鮮,所以千萬別覺得自己是備取就沒機會了!

你現在該做的是要「知己知彼」,第一是先了解自己填的校系歷年錄取了多少備取生,第二就是去看和你申請同個校系的正取生還錄取了哪些校系。

透過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的110 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各校系分發標準一覽表,你就可以看到去年各校系最終取了多少學生。

除了參考去年的,建議也能參考近三年的個申分發情形(109 學年度個申二階後分發標準108 學年度個申二階後分發標準),以掌握近年趨勢。

至於為什麼了解其他正取生還錄取了哪些校系很重要?假設你很想讀 B 大機械系,但在二階榜單只拿到了備取 5,而透過交叉查榜,你可以看到在 B 大機械系的正取生裡,很多人都同時錄取了 A 大機械系,而 A 大又是以理工聞名的學校,所以能想見不少正取生最終會選擇 A 大機械系,這樣你遞補上的機率當然就更高了!

如果你覺得很難從其他正取生的錄取情況去猜測他最後的動向,則可以利用近 3 年交叉查榜資料,看看過往正取生最後去了哪些校系,從中推估大多數學生選系的行為模式。

以新鮮人交叉查榜為例,你可以用「年份/考試別」選擇資料年份,點入校系後,有標記皇冠的校系即代表同學最終選擇的校系,右側欄位則會以圓餅圖展示同學申請校系的情況(下圖是以 107 年資料為例)。

 

2. 面對這些校系,我該怎麼填志願序?有哪些注意事項?

不管你是拿到備取還是正取,把你最想去的排第一個就對了!

如果你在自己最想讀的校系只拿到備取、次要想讀的拿到正取時,請毫不猶豫把自己最想讀的校系排第在志願的第一位!因為只要你的備取校系在正取生分發完後還有缺額,你就還有機會遞補上;而且即便將自己的正取志願填在所有備取校系之後,你的正取資格仍受到完整保障,所以請按照「你最想讀的程度」排序,以免錯失機會。

就算你在二階只有錄取一個校系,都要在規定期間內完成網路就讀志願序登記,沒登記就視同放棄錄取資格。而且在你登記完志願序,按下確認送出後,便不得修改,故強烈建議大家一定要「看清楚」後再按下送出,送出後,系統也會產生就讀志願表,同學最好自行存擋、列印來備份。

「只有申請科大」的同學請注意,你不用上大學申請網來填寫志願序,因為四技申請、普大申請系統是分開來的

同學若要查詢科大二階榜單,首先是到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看,從「查詢連結」中,各校也會公告正取生報到、備取生遞補的注意事項,一般來說,同學會要以傳真、電話或網路等方式回覆就讀意願(詳細情形依各校公布的注意事項)。

同學若是同時有申請科大和普大,而且在科大獲得正取、也確定自己只想讀科大,可以直接按照科大規定的時間內報到,而不用上網登記大學志願,將機會讓給需要的同學。

倘若同學是科大備取、普大正取,則建議還是要上網登記大學志願,以免最後兩頭落空,如果後續接到科大備取遞補上(且你比較想去科大),則記得要向原錄取的大學繳交放棄入學資格聲明書,並且於規定時間內向科大回覆就讀意願。

如果你還不確定自己最想讀哪一間,請先想想「你想要什麼樣的大學生活?」

照理來說,如果現在的你還處在志願選擇的糾結中,原因可能有二,第一是你困惑於該選校還是選系,到底該先擠進明星學校,之後再另求轉系?還是選自己真心喜歡、了解的科系呢?老實說,這個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以下就舉 4 個指標給大家參考。(推薦閱讀——5 件你選填志願沒注意到肯定後悔的事

 
1. 校系學習資源

許多人會說排名前面的大學擁有更多資源,但你要想的是這些資源是自己需要的嗎?你讀的系所又真的能使用到這些資源嗎?譬如有些大學的資源會偏重於某些學院,這些資訊你都搞清楚了嗎?

 
2. 跨領域學習機會

如果你是打著「以後想轉系」的念頭,請務必上學校網站調查轉系難易度,原因是各系門檻都不一、招收人數也不同,可能會要求修課、筆試、系排名、讀書計畫等等。

許多人還會主張讀綜合型大學更能幫助同學探索自我,但這還是回歸到「你有沒有到系外探索的渴望」,我看過有太多人說自己讀台大是為了做跨領域學習,但更深入去看這些人的修課也都侷限在原本的系所(可能就通識課和語言課有修外系)、平常也沒有去跑外系活動,拜託!你這樣依舊是「入寶山而空手回」,好嗎?

現在也有不少大學為了擴充科系多元性,而和他校簽訂跨校修課、共享學習資源等計畫(有些甚至能跨校雙修、轉系),例如:

國立台灣大學系統:台大、台科大、台師大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中央、交通、清華、陽明

台北聯合大學系統:北科大、北大、北醫、海大

台灣綜合大學系統:成大、中山、中興、中正

雲嘉五校免費跨校選課:南華、中正、虎科、雲科、嘉義

中山高醫攻頂聯盟:高醫、中山

優久大學聯盟:東吳、文化、世新、淡江、銘傳、輔仁、實踐、大同、北醫、中原、逢甲、靜宜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說合作學校越多就越有優勢,你要思考的是自己到底需不需要這些跨校資源?如果需要,你應該要更深入去了解跨校修課的詳細規定,有些可能會限制你一學期最多修幾門課。再者,更實際一點,去了解各校之間的距離、是否有接駁車,請相信我,通勤距離的長短、時間有極大的可能會澆熄你原本跨領域學習的熱忱。(推薦閱讀——四年拿跨校雙主修心得:沒做好這些準備,不要輕易嘗試

3. 學校地理位置、風氣

學校位置在某種程度會影響到你能接觸到的課外活動、資源的廣度,例如不少大企業總部皆設於台北,北部學生若要參加這些企業長期的實習計畫會比較方便(若是短期寒暑期實習可能就沒有太大的差別),而對於設計科系學生來說,市區會有的展覽、設計資源可能相較郊區更多元。

但也不是說選大學就一定非得選北部或市區學校,因為對於家住北部的學生來說,離家讀書也可能是讓自己練習獨立生活的好機會,而選擇位在郊區的學校,雖然外出參加校外活動會比較麻煩,但說不定這樣的環境更能讓自己沉澱心靈、專心在課業的學習。

學校風氣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可不慎,有些大學很注重學生參與社團發展,有些大學則標榜實務學習、海外交流,還有些大學則可能因為過去辦學背景,校風較為保守,其實這些都沒有一定的好壞,端看你覺得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在此誠心建議大家不管最後上了哪個校系、進入怎麼樣的學習環境、遇見了如何的同儕(管他是神人還是雷人),都要謹記「你還是你」,管好自己,跟自己比較,追求自己的進步就是了。(推薦閱讀——到底該選校還是選系好?

4. 科系發展方向

就算是相同科系,在各校著重的課程都有很大的差別,以傳播科系為例,就有分理論、實務導向,所以絕不是分數越高的科系就越適合自己。在送出志願序前,務必再進一步去瀏覽網路資源,最好是能找到該校系近幾年的畢業生、在學學長姐來詢問。

但最重要還是你要先搞懂自己想要什麼、想清楚自己看完系上官網後還是不了解、很有疑問的是什麼,不然問一些很大方向的問題,學長姐也只能回覆給你很大概的答案了。要記住,沒有人會像你自己那樣關心你的未來(說更殘酷一點是,其實沒有人有義務要關心你未來會讀哪個科系),想要學長姐正視你的問題,就請先做足調查,再拋出一個好問題。

 

除了選校選系的糾結,第二個會讓同學苦惱於志願該怎麼填的原因,大概就是:「其實我對自己現在錄取的校系都不是很滿意,覺得自己處在不上不下的尷尬狀態」,我建議你可以從兩個方向思考,第一是你會想先進某個校系,之後另求轉系嗎?若要這麼做,建議你去查清楚該校轉系規定,再者是考量自己有那個毅力嗎?大多數人進入大學後,通常會想趁大一盡情玩樂放鬆,在這樣的氛圍下,你能沉得住氣力拚轉系考嗎?(推薦閱讀——轉系、轉學、重考,哪種管道最適合自己?

第二個方向是,你覺得自己現在放棄,去考分科測驗,結果會更好嗎?如果你在準備備審面試過程中,已經完全放掉課業的話,我會建議你還是放棄分科測驗一途;如果你在課業沒有鬆懈,拚分科測驗或許還有勝算,不過請把你在準備學測犯過的陋習都趁現在、全部給改掉!你有這樣的決心嗎?

總之,如果你參加了志願序登記,最後卻對分發結果不滿意的話,記得在期限內寄出放棄入學資格,才可能參加分科測驗。(推薦閱讀——我該拚指考嗎?在做決定之前,先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3. 從現在開始到大學開學,我該怎麼度過?

如果你很滿意自己現階段錄取狀況,對於自己未來會去的校系有十拿九穩的把握,我會建議你好好規劃自己從現在到 9 月開學的這段時光。

別把你過去放寒暑假的那套來用在這長達 4 個月的假期!不是說你現階段完全不能追劇、玩電動來放鬆充電,而是這些事等你以後升上大學後,絕對還能很多有時間能做啊!身為過來人,我覺得你若能在這段期間為自己的大學生活「打底」,未來的路真的會好走很多,以下是我對「打底」的 3 項建議: 

1. 趁早考個英文檢定吧!永遠別把英文能力放掉

不少同學的英文能力巔峰常常都是在大考階段,如果趁機去考檢定,說不定就能提前完成大學的英文畢業門檻,未來不只可以免修大一英文課程,還能免於之後沒時間考而釀成無法準時畢業的悲劇(不過現在也有不少大學已廢除英文畢業門檻,建議同學自行上網查詢確認)。

但是也別把「學英文」就當成是為了「考過檢定」,其實英文能力對於大學生以後閱讀期刊文獻、原文書都很有幫助,也有些大學老師習慣以英文出題,再者就是現今大多數的線上資源都還是英文版,所以趁這 4 個月,顧好自己的英文能力,絕對對你未來受用無窮。

2. 思考你最想在大學完成什麼事?可以利用身邊哪些管道完成?

你想在大學做哪些新嘗試?去國外交換?雙主修?實習?自助旅行?打工換宿?環島?想想看你能透過哪些管道去完成這些事,別覺得現在想這些會太早,有太多人就是太晚想,才錯失了機會。(推薦閱讀——出國交換其實不難!但是申請前你該知道這 7 件事

假如你是想出國交換,其實就能先上學校官網看看申請所需的成績門檻、相關文件,甚至找找看有沒有獎學金補助。假如你是想雙主修,除了查閱相關辦法,更有心的人最好是去參考學校是否有提供相關的線上開放式課程,不只能藉此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門學問,還可以提前了解大學上課模式。

3. 別輕易把高三課業放掉!

不要覺得「不用考分科測驗,就不用管高三課程」,因為在 108 課綱實施後,學習歷程檔案中的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也涵蓋高三下學期的表現;同時,很多科系在大一必修的微積分、普通物理、普通化學、普通生物都和高二、高三課程有所重疊(只是變成用英文版原文書上課),所以你有稍微顧一些課程,未來就算只是多一點點基礎,在上課真的會更容易。

看完這落落長的文章,希望有幫助到你如何選擇、以及理解大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如果你對於如何提前準備大學生活很感興趣,歡迎聯絡 IOH 粉專,告訴我們你想要知道哪方面的事,IOH 編輯室會盡可能著手相關的專欄喔!(推薦閱讀——大學新鮮人必知系列

作者 林立麗

IOH 編輯團隊一員,畢業於台大生傳系,雙主修經濟學系,在學期間產生對社會學、傳播學、行銷與設計等領域學問的熱情,曾擔任台大農推會農業多媒體訓練課程教學助理、UDN 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台大場講者,期盼能以自己最喜愛的文字為社會作出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