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系迷思 /學測申請 /志願選填 /考試衝刺 /108課綱 /大學生必修 /高職升學 /求職準備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謝宗翰

從 CMU 到麻省理工,誰能想到我曾是個台大研究所不願收的學生

謝宗翰在就讀台大生機系時,成績差到被當十次,而其中九次都是必修課,最後連原系所碩士班都不願收他,但他卻能拿到在全球資工、機械領域首屈一指的卡內基美隆大學(CMU)機器人研究所(Robotics Institute)的入學許可,畢業後再申請上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生物機電組碩士班(MIT Media Lab Biomechatronics Group)。他是憑什麼能擠進眾人夢寐以求的學術殿堂?
2018-01-04

最初描繪的夢想,現在的你還記得嗎?

宗翰在高中時接觸到樂高機器人,發現自己對於工程科學的興趣,但當時的他不很了解大學科系,只想著考上台大就對了!「好在台大生機系跟機器人還真的是滿有關係的,所以也沒有選錯。」

不過,他坦言大學偏重理論的訓練曾讓自己不太適應,也失去讀書的動力,成績自然一落千丈。「我知道自己的興趣是機器人,我希望能做出東西,讓它可以動,會讓我覺得很滿足,但在大學初期的教育裡,我沒辦法感受到實作的樂趣。」

在系上課程找不到方向,宗翰轉而加入 CAVEDU 團隊,跑遍全國推廣機器人教育。內容從單純的樂高機器人演變到 Arduino、App Inventor,對象不只有從國小到高中、科大的學生,甚至還有學校老師,在這期間,他也與夥伴阿吉陸續寫了幾本教學入門書。 

當然,學校的課業都沒顧是一件很不負責任的事;不過,這在我大三進 405 實驗室後開始有了轉變。

在指導老師林達德教授的帶領下,宗翰和學長從步態感測裝置、外骨骼機器人的專題中,發掘自身對於學術的熱忱。「我發現自己對人類的生理,還有機電整合都非常有興趣,而結合兩者的其中一個應用就是義肢了。」 

同時,他也意識到,國內從事義肢領域的研究並不興盛。「雖然我知道自己很喜歡,但也不知道未來能做什麼。」而真正讓宗翰下定決心出國讀書的契機,是看到 MIT Media Lab 教授 Hugh Herr 的演講。

A Human Being Can Never Be Broken

Hugh Herr 在年輕時是一名攀岩好手,卻因為在攀登華盛頓峰中遭逢山難,受困山裡數天,最後被迫雙腳膝蓋以下截肢,可是這場意外非但沒有打擊 Hugh Herr,反而促使他投入義肢開發,從起初為自己設計特殊的義肢,這些義肢不僅能克服岩壁、冰牆等險峻地形,還可以讓他隨心所欲改變身高,讓 Hugh Herr 在山難數月後,重返攀岩的懷抱,甚至表現得比以往更好,但光是這樣,還不夠。

「當時,我沒有將自己的身體視為是有殘缺的。我深信,人是不會被任何艱鉅的挑戰所打敗、限制的(A human being can never be broken)。真正不足、匱乏的是科技。是這樣簡單卻強大的想法,呼喚著我必須行動,去推動科技的進展,去消弭你我身體的限制。」- Hugh Herr

於是,過去完全沒念書、成績全部都拿 D 的 Hugh Herr 開始奮發向上,在大學畢業後,先後到 MIT、Harvard 完成碩博士,最後在 MIT 任教。

他所開發的主動式義肢是利用微電腦裝置和晶片去配合使用者的運動,又為了不讓研究成果止於實驗室, 他創辦 BionX,不遺餘力地推動主動式義肢的商品化,未來更希望能納入美國健保體系,藉此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它就像是一個真的腳,只是沒有透過神經連接,但它可以模仿腳的功能,適應你的走路速度,甚至能讓你慢跑!」宗翰雙眼發光地說著自己從演講中獲得的驚喜與感動:「這讓我下定決心要出國念書,也決定加入他的實驗室。

因為義肢展開的留學旅程,還有那些意外的收穫

為了出國讀書,宗翰延畢了一年,將時間用於研究、發論文、參加研討會,也到臺大物理治療系修了不少課。過程中,他認識了很多教授,獲得一些合作機會,逐漸累積起自己的作品集

儘管因為一二年級成績實在太差,宗翰連生機所都推甄不上,但他還是決定賭一把,申請國外學校看看。

他當時申請了 CMU、MIT 和密西根大學,最後錄取 CMU 機器人研究所。錄取的關鍵在於,該學位(Master of Science in Robotics Systems Development, MRSD)為就業導向,篩選學生時,更重視申請者的實務經驗。

在CMU 的 MRSD 中,最重要的就是小組專題。開學前,教授會發下專題清單,分別為系上提供的學術專題、合作企業提出的產業專題,系上也接受同學自行發想題目,但重點是要能說服教授同意。

幸運的是,系上有一專題正是研究仿生膝蓋腳踝義肢,指導教授 Hartmut Geyer 還曾在 Hugh Herr 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宗翰當下二話不說就選了這項。

在執行專題的一年間,宗翰與三位同學合作,順利完成了功能原型(Functional Prototype)。同年暑假,他得到前往 Hugh Herr 公司 BionX 實習的機會,他實習最大的目標就是見 Hugh Herr 一面,向教授表明自己想進 MIT Media Lab 做研究的決心。

然而,事情遠遠沒有他所想像的那麼簡單。

所有的準備,等的都是這一天

Hugh Herr 平日都忙於研究和演講,每個月都只會進公司一次開董事會。宗翰在第一個月裡只看得到教授匆匆的背影,在第二個月,也只是和教授短暫寒暄上幾句,握了個手後,就眼睜睜看著他在眾人擁簇下,去測試公司新的義肢原型。

「我很想跟老師做研究。」

「你就趁他來的時候,直接把他抓住就對了。」主管對宗翰如此建議。

直到實習的最後幾個禮拜,在主管的引薦下,宗翰才終於有機會在董事會結束後,跟教授進行正式面談。「所以,你想來我的實驗室?」Hugh Herr 開門見山地問。

當下,我腦袋有點空白,筆電也沒帶,也沒印履歷。但在過去三個月,我幾乎每天都在想見面要講什麼,我幾乎把公司裡所有找得到的技術文件跟影片,都看過了,還趁公司清垃圾的時候,在主管同意下,撿了超級多的零件,自己組了一隻 Hugh Herr 的腳!

宗翰盡可能地解釋自己做過的計畫,讓 Hugh Herr 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後來的申請過程中,Hugh Herr 提點了宗翰不少,公司主管更義不容辭為他撰寫推薦信。

我覺得自己一定穩上,所以馬上規劃畢業後就直接搬來波士頓工作,還跟公司說我只要做三個月,學校也只有申請 MIT。

眼看萬事俱備,只差臨門一腳,令人意想不想到的是後來,那扇機會的大門在他眼前,被重重地甩上。收到拒絕信的當下,他正在洛杉磯飛往波士頓的班機上;走下飛機的那刻,內心是無盡的寒冷。

幾天後,系辦回覆我,因為 Hugh 今年特休(教授七年休一年),系上沒有分配名額給他,所以他沒有收學生的名額,除非學生自己有 full funding。好在我工作的 NuVu Studio 願意收留我,讓我待久一點,我就決定明年再申請一次。

生活不可能總像你想得那麼好,但也沒有你想像得那麼糟

由於 NuVu Studio 位於 MIT 隔壁,在那一年中,宗翰不時會跑 Media Lab,有時撲空,也有幾次真的見到了教授,小聊了幾句。

「在申請結果公布的前幾個禮拜,真的非常煎熬,因為老師實在是太忙了,寫 email 給他,也都沒有回應,又在網路上看到說有人跟他正式面試,讓我每天都睡不著。心中是各種揣測,好在最後結果是好的。」

宗翰從大三決定要進 Media Lab 到現在順利申請上,整整過了五年,「申請上學校其實不是什麼重大的成就,真正的挑戰之後才要開始。」除了在碩士班全心投入仿生義肢研究之外,宗翰的下一個目標是將來要轉入博士班就讀。

認真生活,善待你身邊的每個人,不管在哪裡都會左右逢源。

回首這段申請歷程,宗翰覺得雖然不是全然順遂,但每一個轉彎,都讓他看見不一樣的風景,讓他更為相信只要堅持到底,所有的錯過、所付出的努力,終會以另一種形式回饋到自己身上。

人生總是少不了意外,往往殺得你措手不及,但只要你願意不斷去思考、探究、挖掘,哪怕只是為一個很簡單的理由,所以頑固下去也好,把握當下的每件事,或許就能看見轉機,或許就終有機會能回應內心的呼喊也說不定。(推薦講座—聽宗翰分享在 CMU 的完整求學經歷分享

 講者簡介

Robin Hsieh 謝宗翰,畢業於台大生機系、卡內基美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目前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生機電組碩士班。大學期間協辦 CAVEDU 教育團隊,跑遍台灣各地從事機器人教學,對機器人充滿熱情,且熱愛創造。想深入瞭解個人資歷請點此

作者 林立麗

IOH 編輯團隊一員,畢業於台大生傳系,雙主修經濟學系,在學期間產生對社會學、傳播學、行銷與設計等領域學問的熱情,曾擔任台大農推會農業多媒體訓練課程教學助理、UDN 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台大場講者,期盼能以自己最喜愛的文字為社會作出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