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的經驗分享
我冒險跨考大學,是因為深信學習本該是快樂的!
因為家人皆從事建築相關工作,張家詩在高職時選唸土木建築科,卻在生硬的工程力學、微積分中失去了學習動力。「當時我課上不下去、常在課本上塗鴉,老師發現我對繪圖有興趣,就鼓勵我在選擇大學時追隨自己的興趣。」當家詩打算從隸屬「土木建築群類」的建築科跨考「商業設計群類」科系時,卻也惹來家人擔心,怕她因為一時興起而白費高中三年、還要花四年走冤枉路。家詩嘗試和爸媽理性溝通,表達自己在建築路上過不去的檻,並說明插畫與攝影對自己的意義。「我其實也不知道這個決定會帶來什麼改變,但學習本來就該是快樂的事!」家詩不斷努力說服爸媽,這個決定卻在多年後才終於得到理解。
拚命得到的乙級技術士證照,把我送進弘光科大
對高職生而言,跨群類考大學並非易事,家詩決定以「技優甄選」的方式嘗試轉考商設類型科系。技優甄選的資格是必須「曾在國際級或全國性競賽上獲獎者」或「已取得乙級以上技術士證者」。家詩特別提醒,即便符合上述資格,每間學校對技優生的錄取規定仍不相同,同學須事先查詢清楚。即便當時對建築缺乏熱忱,為了符合跨考資格,家詩仍拚命考取乙級證照,最終成功進入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弘光科大位於臺中市沙鹿區,在靜宜與東海大學之間,同學們主要的交通方式為機車或公車,家詩笑說,由於弘光位處坡地,上學之路同時是腳力的訓練過程!(詳細的弘光科大介紹,請點選「學校」章節按鈕觀看)
文創?做紙膠帶的嗎?
文創二字顧名思義是「文化」與「創意」的結合,對家詩而言,文化並不艱澀難懂,也不只存在於文青之間,更不是一杯咖啡配上一本書的事。「文化其實就是人的生活足跡。」家詩認為,大眾對藝術、設計、電影、音樂的概念常來自西方國家,但這類產品若能融入臺灣文化,其實更能引起共鳴與感動。「簡單來說,我們是將富有文化內涵的故事,透過創意設計來重新包裝,再應用行銷的手法進行推廣。」
文創有 3S(Story, Surprise, Service)作為根基,Story 指的是商品背後的動人故事;Surprise 代表商品富有的驚奇感;Service 則意指文創販售的不只是實體商品,也可能是體驗與感受。「許多人以為文創只會做明信片和紙膠帶,但實際上文創絕不限於平面或視覺規劃。」家詩解釋道,文創包含 15+1 個產業,包含如表演藝術、出版、設計品牌、時尚等等,甚至連建築設計也是其中一環!藉由不同的異業結合,才能成功「加值感動」。
認識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
弘光文創系的三大主軸分別是文化基礎、創意設計、品牌經營。由於文創系網羅了不同背景的同學,第一學年會著重基礎課程,帶大家認識何謂文創,同時開設 AI、PS 課程來拉平同學的電繪實力,非相關背景的家詩也趁機在此時跟上其他同學;大二課程加入品牌經營的觀念,將大一所學應用於產品、場域設計中,同學也可以照專業性向選修 Sketch up 或 CAD 等設計軟體。對家詩而言,「場域設計」與過去所學有諸多雷同處,但她也因此體認到軟體只是工具,想法才是重點。
大三是學習最為緊湊的一年,同學必須進行「實習」與「專題製作」。實習須達 324 個小時,系上提供超過 80 間公司讓同學選擇,其中包含設計、行銷公司、文化部、臺灣工藝研究中心等,亦可選擇海外實習據點。專題製作為期一年半,其中五次審查皆會邀請設計、行銷公司總監來提點同學。進入大四,同學多半忙於專題製作發表,家詩當時結合漁業文化、傳統的船筏編織藝術來設計教具,過程中最困難的莫過於走入陌生環境。「我不是當地人,為了與居民進行深度訪談,就算被拒絕也要打起精神,總是會遇到願意分享的人!」
你們和視傳系有什麼不一樣啊?
家詩曾在系上工讀,因此常接觸來面試的同學的疑惑:「你們是不是視覺傳播系啊?」家詩解釋道,視傳是將資訊轉換成視覺性的符碼,目的是和收訊者溝通,但文創系著重教育推廣、聚落調查與共辦創生計畫。「我們的一大特色是社會關懷,老師們認為,比起平面設計,我們更該重視傳承價值的事情。」因此同學常會至鄰近的小學進行文化推廣,也能透過設計專業與創意解決社區問題、活化舊空間,同時也希望幫助當地居民尋找自己的生活記憶,結合老中青三代的努力,共同分擔文化傳承的責任。
我從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帶走什麼
欲從文創系畢業,同學需累積文化志工、藝文活動、校內外競賽、閱讀計畫、閱歷計畫的經驗,目的是鼓勵同學與業界接軌,家詩特別提醒同學從大一就要開始規劃完成各個門檻的時程。在課餘時間中,系上舉辦許多「工坊」邀請業師授課,也提供電繡機、雷雕機、3D 列印機等設備。此外,文創系老師非常鼓勵同學培養國際觀,因此每年皆有海外短研機會。「經過四年訓練,我現在看事情時有不一樣的角度,也大大提升了觀察力。過去我以為自己只能當個接收訊息的學生,現在才發現我有能力把自己的知識與社區、學童分享。」
讀文創畢業後能做什麼?我適合文創系嗎?
同學在畢業後,除了可以考取文化行政公職,也可以從事商品、視覺、空間或圖文編輯工作,若對行銷有興趣,也能走向品牌經營、藝術策展等領域。談到誰適合讀文創系,家詩認為即便同學對未來的規劃仍不明確,只要有多方嘗試的心,系上皆有提供許多跨域學習的機會,因此同學大可利用這四年找方向,但前提仍是要「對文化傳承有興趣」。此外,由於文創系會進行許多與社區連結的活動,因此也較適合不怕與人接觸、願意耐心傾聽他人心聲的同學。
印象深刻的課程
家詩選修的「就業學程」是由文創系與勞動部共同開設的課程,同學除了能透過業界老師分享了解市場趨勢,課後也提供「履歷健檢」服務,由設計公司老闆訓練同學的面試能力,甚至協助媒合工作。家詩笑說:「老闆給人的形象是冷淡的,但一談到目標與熱忱,就發現我們都是學生!」另外,「空間設計與行銷」這門課也令家詩印象相當深刻:「我有建築科的背景,但之前總在學習生硬的參數運算,這門課讓我發現原來設計可以很柔軟,而大學生做的設計也可以真實地應用出來!」
明明膽子很小,為何偏要去海外見習?
「其實最初我並不想去海外實習,我的生活過得很安逸,又害怕陌生環境,但老師看我非常熱衷於設計,就建議我不能把視野侷限在臺灣,要我鼓起勇氣去申請日本實習。」前往日本後,家詩除了學習日語會話、當地傳統工藝「水引線」製作、珍珠飾品設計、商品拍攝等技巧,令她最為難忘的是造訪廢棄小學的行程。因為嚴重的少子化問題,日本有許多不再使用的小學,卻仍保留黑板、跳箱、教室門牌等元素,這也啟發了家詩日後申請研究所的方向。「去海外實習前,我是一個徹底的生活白痴,不會搭大眾運輸,還是專業外食族。」家詩笑說自己終於學會照顧自己,更成了生活觀察家,自發性地架設了個人網頁記錄在日本學習的點滴。
回顧跨考的決定:只有你能給自己改變的勇氣
在課堂的訓練之外,家詩也善用自由時間透過參加工坊、欣賞展覽、參與講座,讓她認識許多不同文化的新朋友,更逐步培養美學素養,漸漸擁有自己的設計思維和靈感。然而,大學四年來,嘗試轉變的不只是家詩,更是她曾經極力反對跨考決定的家人們。「爸媽慢慢看到我在文創系的興趣和專業,他們也嘗試改變自己的想法。」回顧當初決定跨考時的擔憂,家詩體悟到意料之外的事情未必是件壞事,儘管決定改變之前難免歷經猶豫與害怕,但此刻的她能大聲地鼓勵正在看這支講座的人們:「改變的勇氣只有你能給你自己!學習本來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所以一定要擇你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