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小幫手:施靜樺、史璧華、丁巧蘋

責任編輯:張紹敏

核稿編輯:林立麗

臺中教育大學 英語學系 盧羿赬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臺中教育大學英語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每次出走都是重建人生地圖的機會

盧羿赬畢業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英語學系,因著喜歡小孩和耐心謹慎的個性而踏上了教育之途。身為公費師資生的她,課業十分繁忙,卻屢屢挑戰自己「出走的勇氣」,在大學三年期間拜訪了 18 個國家,探索教育之外的廣博世界。「每一次出走、挑戰,都一次次重建了心裡的世界地圖和人生地圖。」羿赬期待自己成為一位斜槓青年,在擔任國小老師之餘,仍能持續接觸藝術、旅遊和跨文化研究。

臺中教育大學簡介

臺中教育大學是個迷你而五臟俱全的學校。位於臺中市中心,學校鄰近火車站、一中商圈、勤美誠品,也是客運必經的停靠站,非常便利。臺中教育大學雖然主力培養師資,也提供其他專業領域課程讓同學依照個人規劃選修。

羿赬特別推薦學校三項資源,分別為師資培育中心、國際及兩岸事務暨研究發展處(簡稱國研處)以及英語自學中心。師資培育中心致力於培育初等教育師資,並管理學校的「師資生」;國研處負責與姐妹校的交流活動,處理交換學生事宜;英語自學中心則是為了加強學生的口說能力而設,安排外師以小班制授課,也提供線上模擬測驗,方便學生準備 IELTS、TOEFL、GEPT 等檢定考試,另外也有許多書籍、影片與硬體設備,供同學自學。

臺中教育大學師資生制度

臺中教育大學的師資生分為一般師資生、卓越師資生和公費生三種,同學若想成為師資生,可以在大一參加筆試來考取,考試內容包含國文、數學、教育性向等基本測驗;同學若想成為「卓越師資生」,須憑著優異的大學入學成績或師資生成績,參加進階的筆試與面試;若是想成為「公費生」,則必須先在升大學時以公費生管道入學,或在考取卓越師資生時表現突出,才能獲得現場演示與面試的機會,通過後就能成為公費生。

臺中教育大學公費生制度

公費生的學費是由政府提供,另外還享有教科書購買津貼和學校住宿保證,當公費生通過教師資格檢定後,則會由政府安排教職。相較其他類型的師資生,公費生的福利雖多,需要履行的義務也更多,例如公費生必須維持一定水準的在校成績、考取基本能力檢定(如板書、硬筆字、英語朗讀等)、每學期進行 36 小時的課業輔導、參與教育相關研習。除此之外,公費生在畢業後會被分發到較為偏遠的學校教學。因著參與偏鄉教學營的經驗,羿赬在大三時決定申請成為公費生,她認為偏鄉的學生和家長特別配合老師,對於想探索教學風格和施展教育理念的她來說,是個再適合不過的機會。

臺中教育大學英語學系課程規劃

「對於英語系的學生而言,語言不只是工具,更是專業。」臺中教育大學英語學系在大一、大二時安排許多扎實的課程,著重在基礎訓練,必修課包含閱讀與寫作、正音課、口語訓練等。大二至大四分別開設西洋文學概論、英國文學概論、美國文學概論,厚植同學的文學涵養,亦另有選修課程如女性主義與文學、英文兒童文學、小說選讀等。

同時,系上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第二外語能力,於大二、大三時提供西班牙文、日文與法文等選修課。另外,系上也重視學生在其它領域上的專業培養,提供跨領域課程,如商務簡報、財經英文、新聞英文、跨文化溝通等。

臺中教育大學英語學系特色

臺中教育大學英語學系上風氣自由、時常舉辦活動,加上大部分老師皆有海外留學經驗,師生關係很緊密。一般而言,老師們對同學的要求不會過於苛刻,給予學生較多的時間與空間去跨領域學習。

系上每學期皆有與美國學生的交流活動,期間能和美國學生一起上課、討論議題,並在課餘時間一同體驗臺灣在地文化;在大二的閱讀與寫作課上,老師安排學生以視訊的方式和法國學生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作業;另外,由於學校悠久的歷史以及地利之便,臺中市政府時常在舉辦活動時邀請系上同學參與。

臺中教育大學英語學系的優勢與出路

相較於其他學校的英語學系,臺中教育大學英語學系的優勢在於提供多元的專長培養。英語學系和師資培育中心合作開設「英語加註專長」,訓練同學成為專任的國小英語教師;若對商業領域有興趣,系上亦和國際企業學系合開「英文暨國際商務跨領域學程」。

在出路的部分,畢業生常見的選擇是進入教育體系,擔任國小老師、補教老師、華語文老師等職位;對學術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們,可進入相關研究所或到海外深造;除此之外,外商、航空業、翻譯與外交領域也都是系上學生常見的畢業出路。

印象深刻的課程

「西洋文學概論」要求同學們閱讀希臘、羅馬神話以及聖經,藉由這些文本去追溯西方文化根源,並洞悉人性。另外,羿赬也提到系上開設的西班牙文課,老師採用影片、歌曲、時事作為教材,以活潑的方式激發同學們的學習動機。

在教育學程中,羿赬特別推薦教育哲學、國民小學實地學習這兩門課,「教育哲學」授課老師是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東、西方的哲學史,透過思辨過程,引導每位師資生形塑自己的教育理念;「國民小學實地學習」是一門每週四小時的零學分課程,同學們會參訪各所學校,了解國小教師如何教學、用哪些方式解決問題。接近課程尾聲時會進行實際的教學演練,羿赬在當時被安排教國文,對來自英語學系的她是一個很特別的學習機會。

課外活動:就是要不斷出走!

課業之餘,羿赬擔任教學助理,並多次透過講座分享自身經驗,更在大學三年來不斷地往外出走。羿赬特別提到曾經參加的新住民返鄉計畫,當時跟著一位新住民媽媽返回老家,造訪位於越南最南端的金甌,展開為期一週的文化體驗,令她對於臺灣的本土語言教育有了新的省思。

羿赬在 2017 年獲選外交部國際青年大使,帶著以創意推廣臺灣文化的使命出發前往異國。在受訓過程中,羿赬增進對國際關係和世界局勢的認識,也更加熟悉不同國家的文化與禁忌。「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的英文口說能力不夠好,或覺得自己沒什麼特殊專長,但我希望能點燃青年心中的飛行夢!」

荷蘭交換:衝擊與收穫

大三下學期,對藝術懷抱強烈興趣的羿赬,決定前往位於荷蘭的 Redboud University 交換。當地老師重視文本閱讀、個人領導力和小組討論,讓她體驗到不一樣的課堂,並接觸到教育以外的知識領域。荷蘭的高昂物價讓羿赬學會煮飯、騎腳踏車,並勇於處理突發狀況。同時,交換也是認識各國好友的契機,羿赬認為,願意出走的年輕人,通常更有夢想和規劃,可以從他們身上看見多采多姿的人生。交換期間,羿赬利用閒暇時間造訪了 14 個國家,看見歐洲人異於臺灣的生活哲學,也從他人的視角重新檢視臺灣。

誰說學教育就無法擁有國際經驗?

很多人問過羿赬,身為課業繁重的公費生,怎麼有時間到處探索世界?她把時間分成「小時間」和「大時間」,前者如通勤時間,可以用來思索待辦事項或記錄想法,後者則是一段完整的時間,用來將想法付諸實際行動。「認識這個世界不一定要出國。」羿赬鼓勵學弟妹們多加利用政府或學校提供的交流機會,多去接觸來自不同背景、懷抱不同想法的人們。「教育專業也可以有國際經驗!」這兩者並不相互違背,只要有出走的勇氣,每個人都有機會更貼近自己的熱情與理念。

【推薦觀看】外語科系比較: 外文系 vs 日文系 vs 韓文系 vs 法文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