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責任編輯:張紹敏

佛光大學 傳播學系 丁巧蘋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傳播對我來說是件浪漫的事!

就讀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的丁巧蘋來自雲林的小鄉鎮,她形容自己是「多元綜合體」,對許多事都懷抱興趣。特別喜歡與人交流、關心公共議題,之所以不選擇社工系或公事系,她說道:「在這些地方,我不一定能傳遞自己想表達的事。但在傳播系,我能透過作品表達想說的話、看見的世界,而其他人也會因為自己過往的經歷,產生不同解讀,我認為這是件非常浪漫的事情!」巧蘋期許自己在媒體產業快速變遷的時代之中,能成為用創意解決問題、不害怕改變的人。

佛光大學簡介

要念經?吃素?早上五點就要起床?提到對佛光大學常見的迷思,巧蘋說在佛光的生活模式其實和其他大學並無二致。此外,一般人常誤會學校在「高雄佛光山」,事實上佛光大學位於宜蘭礁溪、享有厲害夜景的林美山上。由於位處山坡地,基於安全考量,學校規定大二以上的同學才能騎乘機車,因此巧蘋形容校車是同學在校的「移動救星」,也可藉由校車移動至市區與轉運站。

佛光大學的海外交流資源以美國、中國與韓國為主,且設有 2+2 學習計畫(在佛光本系讀 2 年、美國西來大學 2 年,可以獲得海內外雙學位),巧蘋建議同學先了解各科系的課程規定、參加說明會,進而考量自己是否適合申請。校內社團風氣興盛,更設有在大三前聽完 20 場通識講座的畢業門檻,幫助同學在多變的世代中提前掌握各領域需要的能力。

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簡介

若用一句話形容自己的科系,巧蘋認為是「落實所有天馬行空想法為成品的舞台」。佛光大學傳播學系包含三組,且在入學時便已完成分組。「流行音樂組」適合喜歡音樂、對廣播製作流程有興趣的同學,系上也經營了正式的廣播電台 FM88.1;「數位媒體組」適合對電視節目、新聞製作感到好奇的同學;「廣告公關組」則在學習行銷策略、廣告與公關企劃,粉專「我的佛大傳播時代」則是同學練習操作的平台。每位同學皆須修習兩個專業學程,以巧蘋為例,她主修廣告公關組、選修數位媒體組,但巧蘋特別提到,若同學想更換第二學程,只要在畢業前修好該組規定的課程,皆可順利畢業。

佛光大學傳播學系課程安排

系上採小班制教學,大一、大二課程以理論為主,大三、大四則較多實務型課程。「很多人認為傳播明明是實務導向的,不懂為何要上理論課,但我認為理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前人的思路,對我們在面對實務時有很大的幫助。」除了系上課程,各組亦安排對應的參訪活動,同學也須應用所學,在大四時至相關單位實習、完成畢業製作。巧蘋提醒道,同學最初會廣泛接觸各個領域,但需要漸漸聚焦自己想專精的範圍,當中務必主動創造實戰機會,例如借用系上攝影設備,亦可參與校內、外活動與比賽。(想了解詳細的大一到大四課程安排,請點選影片「科系」章節按鈕)

我在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的觀察

「傳播學系帶給我的是專業的技能與展演的舞台,讓我有新的視野、知道如何把想法落實,這是我在大學期間的一大進步。」而有感於電視產業漸衰的趨勢,巧蘋說單一專長已經無法應付趨勢變化,讀傳播系更得有這個警覺。在自媒體的時代下,除了技術外,傳播人需要具備更多軟實力,保持關心與好奇心、訓練邏輯與觀點,絕不能對任何資訊全盤皆信。「大學不是職前訓練所,即便在你有興趣的科系中,仍要靠自己去摸索更精深的知識,才能擁有所謂的競爭力。」傳播學系的出路包含新聞業、廣電媒體業、廣告公關業、繼續升學等,巧蘋特別推薦同學透過如實習透視鏡等網站上公告的徵人條件,了解自己缺乏哪些能力,做出學習上的調整。

印象深刻的課程

「國語正音與口語表達」是大一全年級的必修課,其中一位老師是廣播主持人廖偉凡,帶著同學矯正發音、透過廣播劇與演說練習。「我以前是需要逐字稿才能上台講話的人,但藉由這堂課,我開始訓練除了內容之外,如何讓聽眾接收我想表達的事物。」而在「廣告企劃與策略」這門課中,巧蘋了解廣告背後的市場調查、SWOT 分析、AIDA 模式等等,也把知識應用在新創盃比賽中,在激烈競爭下獲得亞軍。

「影視編導與製作」則結合理論與實務,從發想節目內容、制定預算、選擇節目類型與播放媒介,都得靠自己修修改改、從零到一規劃出來,過程中常促使巧蘋思考理想的可行性。她特別提到,老師常說「影像需要減法」,雖然每一分鐘都是自己的心血,如何精簡、呈現最重要的給觀眾,是十分不容易的練習;在系上課程外,巧蘋也修習「社會學」,藉由不同的主題思考現狀、與社會及歷史對話、學習和不同立場者溝通,更讓巧蘋體會到:「在社會問題面前,你的身份不是學生,是公民。」

從學校連結職場

巧蘋建議同學多多關注佛光大學的教務處、學生生涯發展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她曾藉由參與「坪林街左邊志工旅人營隊」,體會在地農業、森林生活,更從此開始接觸眾多社會企業,在創業者身上觀察到如何把想做的事情變成生活的一部份,在進入職場前能更有洞見。此外,她也在大二暑假時至 IOH 實習,除了認識了一群不同背景的夥伴,她更深刻體會到學校與職場的差異。(巧蘋的完整實習心得請見此

出走蘭嶼、歸返雲林

升大學的暑假,巧蘋到了蘭嶼的蘭恩文教基金會擔任志工。「我當初其實只是不想背負打工的責任,因此決定到幼兒園當志工。」印象深刻的是她有次在送孩子回家的路上,下起傾盆大雨,想起自己晾在外頭的衣服,卻沒有求助對象,巧蘋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必須獨立、為生活負責。而擔任志工期間,她也發現志工與在職者的責任是同等的,當你承諾要做好一件事,便不能輕易反悔。

巧蘋也曾接下在雲林麥仔寮獨立書店的工作,負責文創企劃案的撰寫、籌辦活動、設計國高中文化與環保課程等,推廣雲林的在地文化如麥寮拱範宮、鱷魚餐包等。她憂心地說道,如果沒有人開始對此思考,文化可能會終止。「離開家鄉,不論是求學或工作,別忘記自己是哪裡人,有能力後都可以回饋家鄉。」

大學是打造個人品牌的關鍵時刻

巧蘋認為,大學是打造個人品牌最重要的時間,品牌就是你的名字。「當其他人聽到你的名字,聯想到的是掏心掏肺、認真用心,還是不負責任?」在沒有老師、家長督促的自由之下,同學需要經營好自己的人際與時間規劃,若沒有留心,大學四年轉眼即逝!最後她也提醒學弟妹們,未來需要擁有多重專長的人才,而大學正是最後一個能沒有現實考量、盡情探索的時刻。「到了大學階段,除了考試外,沒有什麼事情的結果會是『零』。所以別害怕,儘管嘗試吧!」

【推薦觀看】傳播科系比較: 大傳系 vs 廣告系 vs 新聞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