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的經驗分享
別人貼上的標籤,不能夠代表真正的我
高一就讀資優班的周瑾宣,被當時的班導視為無法融入班級群體的存在,但是在她轉班後,新班級的導師卻看見她本質上的溫和與善良。擺脫「不善合群」的標籤,瑾宣才意識到——每個人就像一塊小拼圖,若無法融入某個群體,只說明你剛好不是合適於大拼圖的那塊碎片,並不代表你不夠好,而別人給予的標籤,也不能完全代表你。身為自然組的學生,瑾宣在體認到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後,決定投身人文科系,進入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就讀。「選擇了一個科系,不代表我就擁有明確的目標。」她直承,入學後面對大傳系廣泛的所學,讓她頓時無法確定未來的方向。「不用追求別人眼中厲害的存在,而是找到自己獨特的價值。」為了克服迷惘,瑾宣在大二便到校外實習,加入 IOH 個人經驗平台的實習生團隊,透過梳理不同講者的生命故事,更認識自己的價值所在。
我眼中的淡江大學
淡江大學為一所綜合型大學,設置文學院、商管學院、工學院、外語學院等八個學院,由於校區不大,增添學生跨學院修課的便利程度。在交通方面,淡江大傳所在的淡水校區,鄰近淡水捷運站,從捷運站搭乘公車紅 27、紅 28 即可抵達學校。在校內資源方面,商管大樓與工學大樓皆有俗稱「玻璃屋」的資訊中心,供學生免費使用電腦、列印學術用途之內容;而九層樓高的覺生紀念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學生可透過館際合作,借閱其他大學的圖書資源。此外,淡江大學特別制定了必修的「社團學分」,學生在畢業前皆需參與一定數量的社團活動,並完成至少一次的活動執行,方能順利畢業。
就讀淡江大傳,你可以⋯⋯
淡江大傳的所學範圍甚廣,除了大家既定印象中的新聞專業,還包含廣播、廣告、電視、電影、行銷、公關等等。瑾宣表示,大傳系在學習的是人類社會傳遞訊息的媒介與方法,是一門與「人」息息相關的專業。隸屬文學院的淡江大傳,與中文系、歷史系、資圖系、資傳系共同開設「文化創意產業學分學程」,列出創意漢學、文化觀覽、創新出版、影視娛樂、數位內容等五大主修領域,提供跨領域學習及產業實習的機會。在科系資源方面,淡江大傳有自己的實習媒體,如「淡江之聲」電台、淡江電視台、淡江影像藝術工坊、淡江網路新聞報⋯⋯,學生在校內就可以累積製作廣播節目、新聞、底片沖洗、攝影與後製的實務經驗,系上也固定舉辦對全國大專院校學生徵件的「淡捲影展」。
淡江大傳的核心課程
淡江大傳的所學可分為核心理論、內容產製、文化行銷、媒體實作等四大領域,在「核心理論」方面開設多門傳播理論課程,如傳播術業導論、傳播理論、傳播心理學、新聞學、社會學概論等等;以「傳播理論」課為例,旨在了解傳播學門的歷史流變與近代學術研究,「社會學概論」則探討社會結構中的性別、犯罪、族群議題。「內容產製」領域屬於大傳專業課程,開設視覺傳播、數位內容概論、影音訊息產製、影視分鏡與剪輯等等,在「影視分鏡與剪輯」課程中會學習鏡頭語言、製作分鏡表、改寫劇本並正式拍攝,為大傳系的拍片入門課程。「文化行銷」領域包含行銷學概論、廣告學、跨媒體行銷企劃、行銷傳播專題等課程,多為理論與市場案例的探討;而「媒體實作」有廣播節目製作、影視節目製作、報業實務、電視新聞節目實務、國際報導實務等等。
在大四這年,學生們還會修習「畢業製作與展演」,這可謂大傳系學生四年的成果展,學生可以選擇加入影音創作組、專題創作組或行銷傳播組,拍攝劇情片、紀錄片或從事商業行銷。(欲了解更詳細的課程內容,請點選「科系」章節鈕觀看。)
這堂必上
系內必修的「藝術概論」教導色彩理論及拍片的實務技術,學生會在翻拍 MV 或廣告的小組作業當中,學習擔任導演、攝影、製片、燈光、美術、剪輯、後製等不同職務;為了產出完整的影音作品,睡不飽、掐預算、緊追拍攝時間、因天氣而延誤時程都是常有的狀況,也讓瑾宣初次體會到拍片的甘苦。「社會學讓我意識到,每個社會議題,都有可能發生在自己或身旁朋友身上。」系內選修的「社會學概論」為謝一誼老師講授,帶領學生從社會學的角度觀察世界,追溯每個事件背後的社會脈絡;每週上課都要將數十頁的文章整理成摘要,分組討論,瑾宣即在「族群認同」的討論中反思自己從香港來到臺灣的認同混淆。她也很推薦施正權老師開設的通識課 「國際現勢」,透過分析當週的國際新聞,探討各國權力與利益的交織。
課堂之外的轉身與成長
大一時,瑾宣基於對音樂的喜愛,報考淡江大學管樂團,成為打擊組的一員,在每週的團練時光享受到社團的美好。升上大二後,她先是擔任管樂團的美宣,負責設計音樂會的海報及節目冊;原本看似和諧的社團生活,卻在團考階段出現了變化,讓瑾宣毅然決然地退出管樂團。「無法改變的人為因素,會讓你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但那不是你的問題!」她認為,與其讓自己深陷壓力與難以改變的問題當中,不如漂亮地轉身,加入校外的業餘樂團,也能繼續從事自己的興趣。
我的實習經驗——當我們說起故事,可以改變全世界
「高中時,沒有人給我方向,也沒有人問我未來要成為怎樣的人。」想應用傳播的知識,為自己找尋未來的方向,瑾宣在大二便展開校外實習,加入 IOH 擔任實習生與校園大使,協助講者將自己的生命故事化為公開的講座,讓更多學生得到升學的資訊與經驗。「分享資訊不一定能改變他人的人生,但至少能改變資訊落差,讓更多人相信——原來我們對生活的選擇權,是握在自己的手中。」在實習的過程中,瑾宣經常在老闆的鼓勵下,勇於提出自己的疑問與想法,看見團隊當中可被實現的平等對話機會,也發掘出自身具備的影響力。「我不可能改變所有人,可是如果有人聽到我的演講、聽到講座,而知道自己有更多的可能,這樣的意義就已經非常足夠。」
學習與迷惘共存,因為人生就是跌跌撞撞走出來的
「迷惘跟抉擇,都是一種很自然的過程,每個人都會有!」即便喜歡大眾傳播學系的所學,瑾宣認為這並不代表進入這個科系後,就不會遇上迷惘,學習在人生的進程中與不時出現的迷惘共存是一種必要,與其鞭策自己跨過迷惘,偶爾也要停下腳步喘口氣。「你要怎麼跳脫眼前的困境,就是要做出新的選擇。」踏入璀璨繁華的大傳系,她一度找不到自己的定位,透過實習的所見,才確立自己想要做的是持續傳遞具有溫度的動人故事。「因為我們是大傳系,我們能夠發聲,就要更珍惜這份力量,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為特定議題發聲,這正是我們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