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 HPX 社群創辦人 蔡明哲先生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面對多變的未來,記得要保持好奇與勇氣,這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樂趣!」

小幫手:丁巧蘋、趙芳瑀、陳思嘉

責任編輯:張紹敏

臺北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邱柏銓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臺北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推薦觀看】最新錄製之同校系講座:臺北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吳俊緯
錯過第一志願,但人生哪有這麼絕對?

邱柏銓來自桃園,高中時因想成為醫生而選念第三類組,指考後卻並未順利考取醫學相關科系。雖曾萌生重考念頭,但聽聞許多人努力多年也未必能達成目標,他決定先行進入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學系,且看所學是否能輔助自己達成夢想。加上當兵與研究所,柏銓在北大電機的日子已屆七年,他深受系上教授啟發,也準備踏上成為富有人文精神的跨域工程師之路。

臺北大學介紹

北大共有兩個校區,日間部位於新北市三峽區,夜間部則在臺北市中山區。北大曾隸屬中興法商,因此以法商、人文、公共事務、犯罪學等著稱,電機系則為後期設立的科系。校內建築新穎、教學區集中且綠地廣大,機能也十分方便,除了鄰近三峽老街、鶯歌陶瓷博物館,週邊亦有許多火鍋與義大利麵店。此外,由於北大座落於新興住宅區內,同學也享有品質良好的外宿選項。北大學生組成多元,有來自歐美、東南亞、中、日、韓等地的交換學生。在資源方面,學校除提供輔系與雙主修的機會,也設有各式學程及交流機制,更和北醫、北科、海大等校合作,使同學能自由跨校修課。

北大電機系介紹

北大電機系大學部由研究所發展而來,柏銓即為第一屆大學部學生。他坦言起初設備不夠完善,但現已引入業界資助及外籍老師,課程相當齊全且與國際接軌。柏銓引用教授的話來形容電機專業:「在與『電』有關的前提下,用已知的原理和規則,開發新技術或新產品來解決問題。」電機系所學廣泛,包含半導體製程、電路設計、系統設計工程等。北大電機系目前共有 10 位老師,研究專業大致分為系統工程組、晶片設計組、電腦工程組。系上資源包含獎學金、實驗室、學位學程與國際交流機會,系館則由曾為北大校友的前音律電子公司董事長周禮復先生捐贈。

北大電機四年課程規劃

大一必修包含微積分、普通物理、計算計概論、計算機程式設計、數位系統、線性代數,其中「計算機概論」主要在介紹電腦起源、運用與演算法;大二必修則有電子學、電路學、電子電路實驗、訊號與系統,以及延伸自微積分的「工程數學」;經過大一、大二的洗禮,同學在大三後開始進入實驗室,選擇未來的研究方向,其中最重要的科目為電磁學、微處理機系統、專題製作;大四則有更為專業的選修課,如智慧電子應用設計、類比積體電路、生物感測器技術、高等計算機結構、人機互動、機器學習等。

電機 vs 資工、通訊、機械

電機系的特色是「軟硬兼施」,重視以物理與數學方法,從軟、硬體角度來解決問題;資工系側重軟體設計,學習內容以數學與演算法為主;通訊系為電機領域的分支,較不討論傳統電機學中的自動控制與電力系統,較專精於數位與類比;機械系的同學擅長製作完整的機械設備與零件,電機系則著重如何「控制」機械。

我適合電機嗎?電機系的核心能力?

「電機系是個礦場,有各式各樣的礦物,同學唯一要準備的是挖礦的器材。」柏銓認為「器材」就是基礎的數學能力以及上進的學習心態。由於每項實驗前皆須從尋找方向、主題與限制開始,進而設計流程、討論、歸納與建議,因此同學須培養嚴謹的思考歷程。此外,電機系同學對於資訊與文獻有大量的需求,如何在有限時間內找到資料並快速判讀,是必備的基礎能力。最後,由於許多人皆從事相似研究,同學須具備改造、創新的能力,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想法,才能做出真正有助於科技演進的研究。

電機系未來出路

電機系直接對應的出路為各類工程師,如設備工程師、佈局與測試工程師、系統設計工程師等,也可成為裝修技匠、發電廠與發電系統操作員。除此之外,也可擔任產品技術諮詢(FAE),扮演研究人員、工程師與客戶之間的溝通橋樑,系上也不乏在畢業後成為產品經理、金融財務工程師的同學。

印象深刻的課程

「表演藝術課」請到藝術大學的老師指導同學歌唱技巧、情緒培養與肢體情感表達,在期末時,同學會以分組拍攝 MV 的方式呈現學習結果;「電機產業概論」為大一課程,主要介紹電子元件的開發歷程,課程中會至企業參訪,或邀請系上各位老師分享在專業領域上的學習經驗;「人口變遷與經濟議題」則討論人口結構的轉變如何影響經濟,柏銓也於期末報告中訪談系上的外籍老師,進一步了解伊朗的人口結構,並以影片形式完成報告。

有人教要感恩!專題經驗談

在選擇大三專題領域前,系上會安排專題說明會,邀請學長姐分享各實驗室與教授的研究內容,協助同學選擇合適的研究方向。柏銓最初以成為 IC(Integrated Circuit)設計師為目標,因此選擇進入電路設計領域,然而在製作專題期間,指導老師因有重大變故而離開,在更換老師的情形下,柏銓的學習狀況並不理想,最終選擇改變領域,開始向另一位老師學習自動控制的技術。「因為曾接觸不同領域和多位老師,我學到很多。尤其是當老師們願意指出你的問題所在,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因為進入業界後,犯錯就是直接被開除,有人願意教,就要心存感謝。」

大學至碩班的心法分享

「大學是進入社會前的縮影,碩班則是進入產業界的縮影。」柏銓認為大學較注重全方位的學習,包含社交、生活、語言、文化,培養的是同學進入社會前所需要的基礎能力;研究所則更為獨立與深入,同學須定睛於專業能力,對未來要進入的產業作足準備。柏銓特別提醒學弟妹,在求學過程中虛心受教、檢討自身是十分關鍵的事情,對自己所選的學科至少要有一定程度的表現,也要保有求知慾、知道如何解決問題。至於課外活動方面,他建議學弟妹在大一、大二時多多抓緊機會走出去、參加服務性社團以充實自我,在書本之外認真學習。

不想被稱為工程師,而是藝術家

回顧沒考上第一志願的經歷,柏銓說:「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準,不是看他登頂的高度,而是跌到低谷的反彈。」他不只在電機領域中找到興趣,更希望能在自己的專業上將工程與人文結合。「我不希望自己被稱作工程師,而是藝術家。系上有位老師是學數位訊號處理的,但出於對音樂的熱忱,他也會自己手作音響,而我正是受到他的啟發。」通往未來的路有很多條,柏銓鼓勵學弟妹不妨發揮想像力,努力將專業與嗜好結合。

【選科系先搞懂】常見的科技業工程師有哪些?理工科系大盤點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