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北醫呼吸治療系的經驗分享
【推薦觀看】最新錄製之同校系講座:臺北醫學大學 呼吸治療系 廖紫安
要努力成為不可或缺的人!
就讀於北醫呼吸治療系的曾筠婷,愛笑、獨立、喜歡旅行。在大學期間除了認真學習呼吸治療的技能、遠赴新加坡陳篤生醫院見習,培養對專業的自信,也落實服務他人的精神,到兒童癌症病房擔任天使姊姊、陪伴孩子度過漫長的治療之路。筠婷相信,樂於分享你所擁有的一切,就能帶給他人歡笑。
條條大路通北醫
距離台北101僅有十分鐘路程的台北醫學大學,位處台北精華地段,與市政府、六張犁捷運站等交通樞紐緊密相連,交通便利,可說是條條大路通北醫;而校園周邊美食應有盡有,通化夜市、師大夜市、饒河夜市更是北醫學生夜晚的遊憩去處,生活機能十分完備。
身為醫學大學,校內學生多以考取醫學相關執照為目標,在近幾年校方也積極轉型為研究型大學,學生可嘗試往學術研究發展,相當於多一個發展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北醫特別重視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因為在臨床治療上,提出專業的判斷和見解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校方設立模擬溝通課程,讓各科系學生與醫學系、護理系的同學交流,彼此熟悉未來在醫療團隊內的角色和溝通模式。此外,北醫具有校際選修的特色制度,學生可至台北大學、台北科技大學修習第一、二類組通識課程,開拓醫學之外的視野。
YourBreathe,WeCare.
呼吸治療系,顧名思義,就是協助病人「好好呼吸」。「我們不是醫生,我們是RT(RespiratoryTherapist,呼吸治療師)。」筠婷以棒球隊來比喻醫療團隊,醫生如同教練,針對病患的狀況做整體性的評估;呼吸治療師則是投手,因應不同病患的需求投出不一樣的球速,「橫隔以上、脖子以下」都是呼吸治療師要努力的地方。北醫呼吸治療系的訓練是學理與臨床並重,學生不僅可在課程上了解呼吸治療的知識,也有豐富的臨床和實習課程,藉此了解理論知識如何被運用在醫療實作。
課程的設計上,大一是高中課程的接軌,不僅有普通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等基礎學科,也須修習「呼吸導論」以認識呼吸治療的概論和未來發展方向。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二即開始學習臨床課程與呼吸治療設備的原理,如藥理學、臨床呼吸生理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等,藉由對臨床知識和治療工具的掌握,才能在面對病患的狀況時,做出最適當的決策。大三則是呼吸治療的精華——「成人重症呼吸治療學」與「新生兒及小兒重症呼吸治療學」,是了解呼吸治療在臨床上應用的重要課程,此外還有心肺監測學、長期呼吸照護學等專業訓練。大四則至校外實習,學生除了到成人重症、小兒重症、長期照護病房見習,也可選擇至美國杜克大學醫院、新加坡陳篤生醫院或業界從事業務實習。
北醫呼吸治療系的現在與未來
在未來出路方面,共有就業、升學和在職進修三種選擇。就業上,可考取呼吸治療師的執照,至醫院的ICU、成人或小兒病房服務,負責呼吸治療與衛生教育等工作;若朝業界發展,可從事推廣呼吸監測設備等相關產品的業務;或是成為研究人員,參與呼吸設備的設計與研發。接著是升學,無論是呼吸治療或基礎醫學研究所都是可考慮的方向,也有人選擇先考取臨床證照,至加拿大再進修三年以取得在當地工作的機會。筠婷認為,人生是有很多岔路和選擇的,並非讀了呼吸治療系就一定要當呼吸治療師;只要有興趣、有機會,任何領域都可以是發展的可能。整體而言,只要對醫療有熱忱、刻苦耐勞且願意付出,都很適合讀北醫呼吸治療系。
相信世界是充滿愛與關懷的
懷抱著服務他人的熱情和愛心,筠婷曾至長庚醫院的兒童癌症病房當了一年的大專志工,陪伴長期接受癌症治療的孩子,帶給他們歡笑和面對治療的勇氣;也連續三年參與呼吸疾病營,在營隊中帶領孩子探索呼吸治療的領域。在分享知識、看著孩子們成長的過程,帶給筠婷莫大的成就感與快樂。
大學,就是讀書和冒險編織的故事
回顧大學四年的旅程,筠婷因付出而感到充實快樂,也曾困惑與茫然失措。她在講座中提到最後悔的三件事情,如果時間能重來,筠婷一定會利用校際選修的機會跳脫醫學的框架、充實其他領域的見聞;接著是從新加坡實習回來後,體認到語言的重要性,勉勵學弟妹一定要認真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國際語言;最後則要注重人際關係,朋友分享的不只是陪伴,更是不一樣的視野。擁有朋友,就像獲得一本本的書,透過朋友的雙眼,你能見識到更寬廣的世界。筠婷深刻體認到,身旁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本事,如果不用心增長見聞,是很容易被取代的。所以,她鼓勵學弟妹,一定要努力成為不可或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