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臺北醫學大學 藥學系教授 張雅惠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北醫教授說給你聽系列:藥學系教授 張雅惠 訪談

講座章節開關
到美國進修臨床藥學,對於藥學領域發展的觀察

我從小就對留學懷抱憧憬,讀到藥學系高年級後,我發現自己很喜歡與人相處,於是選擇到美國進修臨床藥學。美國在 1960 年代就發展出 Pharm.D.學位,所以不論在藥學教育、或臨床發展上都早臺灣許多年。

因為學制上的差異,所以美國大部分是收大學畢業生進入 Pharm.D.,或者要先修幾年課程後才進入,所以學生人格相對成熟,有些人則因為有打工經驗,可能透過自學就已經了解一些藥名了,還有因為美國大學學費很貴,同學都很認真向學,課堂出席率很高。此外,由於美國早在 60 年代就在發展臨床藥學,所以醫療團隊都很仰賴藥師的專業。

美國藥學教育養成和臺灣稍微不一樣,他們都是走專業學院,同學是修完相關課程、甚至念完學士學位後才能進入這個學院,然後攻讀接下來的四年課程,在臺灣,則是高中畢業後就直接有讀藥學系這個選擇,若要去美國擔任藥師有兩條路,第一是高中畢業就去美國,依循他們的藥學教育模式;第二是在臺灣唸藥學系,有四、五、六年制學位差別,但對國外來說,只會認可五年以上的藥學學歷,所以五六年制同學只要考過學歷相等的認證考試,再經過一定實習時數,就能成為當地藥師,而四年制同學則必須去唸 Pharm.D。

常有同學問我:「既然美國只認可五年以上的藥學教育,這就代表四年制的很奇怪嗎?」也不是,因為國內四年制畢業生同樣能考臺灣藥師執照, 在我求學的年代,臺灣也還沒有 Pharm.D 這樣六年制的學位可以選擇。

北醫的校風與資源

北醫很追求國際化,甚至與外國大學簽署有雙聯學位計畫,在課程、學制上有很多元的變化,而且北醫歷史悠久,師資成熟,在各方面資源都很完整,主要有三家醫院,分別是北醫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北醫也擁有全臺灣最多來自國外 Pharm.D 背景的師資,教授們不只有 Pharm.D 學位,有些還完成了第一二年的住院藥師臨床訓練,所以北醫對臨床藥師的培育是有一套很完整的訓練機制。此外,北醫藥學系友陣容龐大,向心力很強,對系上有許多回饋,所以才會有企業導師制度,我們系友與系上的連結可說是相當緊密的。

北醫藥學系四年制 vs 六年制

北醫藥學系提供了四年、六年兩種學制,四年制目前是全台唯一的,這提供了未來志向還不太明確的學子一些機會,讓他們比較快畢業後,能多一點選擇的彈性。六年制課程設計則是包含了四年制課程內容之外,還會有更多的實習、臨床藥學相關技能演練以及藥物治療學課程,讓六年制畢業生未來進入醫院後,能直接和醫療團隊保持在同一個 Level,進行更有效的溝通。

「拇指計畫」是六年制藥學系剛創立時,由系友會、北藥文教基金會贊助成立,每年提供 20 萬獎學金來培育未來藥學領袖,並結合了業界導師制度,讓同學能跟著系友學習,掌握社會最新脈動。

北醫藥學系兩個組別的課程規劃

同學前三年幾乎都是一起上課,大一會修基礎學科,例如普通生物學、普通化學;二年級開始接觸有機化學、生理解剖學,這些都是往後進入臨床相當重要的學科;進入大三,則有微生物、免疫學,藥物化學、藥劑學、藥學分析,這些是藥學領域的大科目,大三也會開始接觸到藥物治療學、調劑學與實驗,這是基本臨床課程,四年制、六年制同學都會接觸到,課程分流是到大四才開始,四年制同學會去一個學期的實習,剩下一個學期補足法規相關的課程。

六年制會非常加重臨床相關課程,像我指導的「藥物治療學三」是更深入地以團隊導向的討論模式,幫助同學不只是學好知識,還要能活用在不同案例的病人上,我們也會搭配案例討論、臨床試驗相關課程,為同學在臨床方打下更好的底子。四五年級還有重症照護課程,大五下還有臨床藥學實習導論,這些都是為了讓同學能在實習之前具備好相關技能,並善加演練,到大六則是整年的實習,同學們會進入不同的專科,並有臨床藥師指導,也進入醫療團隊,跟第一線醫師溝通用藥建議,藉此成為能跟團隊有效溝通的藥師。

在進階藥物治療學中,我們是採取團隊導向的學習,重點在於讓同學討論不同案例,老師事前會錄製影片給同學了解基本知識,例如案例的病情、用藥,而到了正式課程一開始,我們會先考學生是否有清楚基礎內容,接下就進入團隊導向學習,由小組成員一起處理同一個考題,互相討論彼此的選擇是從什麼樣的出發點、有哪些考量。六年制的課程會更加重在藥物治療學,同學也會接觸到更多病理生理學,往後進入醫院,更能跟醫療團隊站在相同立足點溝通。

藥學系四年和六年制未來出路差異

四年制、六年制畢業都是可以考藥師執照的,對還不確定未來志向的同學,四年制或許能給予你多一點的彈性,你四年畢業後可以考慮先就業,服務單位可以是醫院、社區、藥廠,對學術有興趣的話,則能回到研究所進修,有些人會問:「讀四年制可以成為臨床藥師嗎?」像我過去就是選擇讀臨床藥學研究所,當然讀臨床藥學研究所還是會有學制上的受限,因為你要忙著學臨床專業、又要拿碩士學位,這真的需要你非常努力,才能兼顧兩者。

六年制畢業生也不是只有成為臨床藥師這個選擇,你一樣可以去從事四年制畢業生能做的工作,因為你對藥物治療學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進入產業界擔任醫藥專員,也可以進入藥害基金會做新藥查驗登記,六年制學生因為對相關文獻評判分析有更深的能力,所以在產業界同樣是很炙手可熱的人才。

臨床藥師能發揮的領域很多,不只在醫院發展,參與不同科別巡房,給予用藥建議而已,其實還有藥師門診照護,就是病人向藥師掛號,由藥師為病人做各科用藥整合,進而向醫療團隊提出建議,這是各大醫院目前都在推動的服務。

現在很多臨床藥師也走入社區,例如高齡者往往每天服用多種藥品,臨床藥師便能幫助他作品項整合、最佳化管理。過去大家去看病,往往是拿了藥袋,卻也不會注意裡面有哪些藥,就按照醫師指示的時間服用,但現在資訊更加透明化,也有越來越多人想知道自己究竟吃進什麼藥、會產生哪些作用,而藥師便能在這方面的衛教上發揮作用。

產學合作與國際交流機會

不管是對四年或六年制學生,我們都有安排實習,單位如社區藥局、藥廠或政府機關,同學從中除了了解業界狀況,也能更清楚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我們系友會提供很強大的資源,例如企業導師制度,就是讓同學能跟藥學前輩實際去聊自己未來想從事的領域。

在過去,從藥學系畢業、擔任藥師後,若想要在往醫院進一步發展,可能只能從事管理職,但其實如果你要終身臨床這塊,也需要增加臨床進階的這塊,所以北醫的三家醫院前幾年有通過新的「專科藥師」制度,提供有志於此的人一條更明確的途徑,專科藥師也不是一蹴可幾,所以北醫的三家醫院也陸續推行「住院藥師」制度,讓新手藥師能試著照顧一定數量的病人,並在資深藥師的指導下,進而能提供更有深度的介入活動,所以六年制訓練只是一個開始,若要成為一名好的臨床人員,你必須不斷進修,也可以把握各醫院的住院藥師機會,讓自己有更多照顧病人的機會。

我們很重視國際交流,送學生到美國、日本、新加坡姐妹校交換,學習那邊的課程、體驗那邊的實驗室文化。系學會本身也設有國際事務部,同學能參與國際藥學生學會舉辦的交換計畫,這類機會是相當多的。

除此之外,北醫藥學系六年制也特別與南加大法規科學所簽署有雙聯學位,讓學生在六年課程之外,再去美國讀一年書,就能同時取得臨床藥學學位與南加大碩士學位,這對未來往新藥查驗登記領域發展相當有幫助,任何新藥上市前都需要取得 FDA 食藥署許可,這之中就會牽涉到法規科學的專業,你擁有這項專業就能在藥廠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現在也陸續洽談其他雙聯學位中。

備審面試過程中,最常看到同學們犯什麼樣的錯誤?

以往大家認為讀藥學系所需要的特質是要謹慎小心、邏輯思考嚴謹,但現在藥師必須更走向人群,所以善於與人互動、相處的特質也是越來越重要,也不要忘了藥學系課業是很吃重的,在一定學業基礎之下,你再去運用個人特質,一定能在職場上發揮得滿好的!

老師透過備審面試想看到的是:「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有什麼特質?」藥學系是職業導向的科系,所以你的人格夠不夠成熟,會是我們特別觀察的點。同學最常見的錯誤有,雖然資料頁數很多,但你沒有表達出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或者你的回答聽起來就很像照抄標準答案出來的,當你跟他人同質性太高時,老師怎麼看出你的特質?

我在留學期間的觀察是,美國人很敢做自己,很早就會去累積社會經驗,剛去美國時,發現和同學很大的差異是,我的 CV 裡只有社團經驗,沒有相關工作經驗,但有工作經驗的同學們在人際應對、做事情的方式,都顯得相對成熟。

孩子和家長的選填志願溝通建議

我建議家長能盡量把自己思考背後的邏輯,傳達給你的小孩理解,同學也不要急著想反抗父母,但你活到 18 歲了,也應該多練習去做一些選擇,我覺得臺灣人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不敢去做」,總覺得一定要有最佳方案才敢行動,就好像從小到大受到「標準答案」的教育所影響,但我個人在留學後,特別有感觸的是,其實很多事情沒有一定的先後順序、也沒有既定的規則可依循,其實這都是人生經驗的累積。

選志願只是一時的,而你的人生還很長,你還有非常多時間去挑戰不同的事情,選填志願或許只是決定你第一個志業,但你不用把這個決定看得那麼死,因為真的沒有一定要怎麼做,給自己多一點彈性,把事情看開一點,和爸媽多一點溝通,在人生裡不會有什麼壞的選擇,只是有你現在選的和未來選擇的,可能會有變動而已。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