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此講座由Johnnie Walker The Keep Walking Fund 夢想資助計畫所贊助

講座製作由 IOH 實習生 徐嘉偉協助。 責任編輯:方譽蓉 核稿編輯:莊智越

台灣大學 經濟系 鄭亦麟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1:關於在臺灣大學就讀經濟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推薦觀看】最新錄製之同校系講座:臺灣大學 經濟系 陳思嘉
經濟學是什麼?

大家對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的印象多是名人輩出的科系,不管是政府部門或是產業界,都可以看到臺大經濟系校友的影子。臺大經濟系是學術思想自由相當高的科系,學生多、原創性也高,教授研究領域橫跨各大領域。在對必修領域要求不高的條件下,經濟系的學生常有跨系修課的現象,同時也是被雙主修和輔修人數最多的科系。相信大家常會有一個疑問,經濟學是什麼?Luke引用吳聰敏老師的話:「經濟學是社會科學,而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並無兩樣,唯一不同的是,自然科學研究自然現象,經濟學則研究社會現象。」那社會現象是什麼呢?其實打開報紙所看到的都是社會現象,像是經濟、金融、貿易、人口等等,所以經濟學是一套研究人類行為的方法,強調行為背後的選擇,藉由預設誘因,推導動機,可以預估未來將發生的事情,透過變數的加入,可以去思考如何解決社會問題。而既然要解決問題,就必須要有工具,在經濟學裡常用的工具便是經濟模型,設立模型推導結論,再蒐集資料驗證此模型,藉由簡化世界上的變數進行推演,思考若在真實世界的話應該如何解決問題。而學習經濟學是建立分析工具的過程,不管是學術知識、數學能力、經濟模型、思考模式、經濟直覺等都是需納入考量的。因此在「自然科學」中有實驗室做預測、實驗、驗證,但在「社會科學」中很難有標準的答案,不同學者會有不同意見。經濟學的思考方式是透過經濟學家分析制度提供的誘因,推論人們對誘因的反應並且試著提出解決方法,大至國家政策,小至個人行為的選擇,都是經濟學研究的範疇。

臺大經濟系課程介紹

大一必修多為共同科目,有經濟學原理、微積分、會計學、民法概要,「經濟學原理」是入門課程,會學到機會成本、取捨、邊際價值、市場機制等概念;數學基礎上則有「微積分」課程,是許多管理學科的共同基礎;商學基礎則會修「會計學」和「民法概要」。大二進入到比較核心的部分以鞏固基礎,例如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個體經濟學」所講的是由價格所衍生出的個體選擇行為,及供需理論中價格與數量之間的關係。「總體經濟學」則會探討經濟體與代表性家戶所構成的諸多議題,例如經濟成長、投資、消費、就業與景氣循環等。在「統計學/計量經濟學」方面,則會研究數字背後所帶來的因果關係,並用資料做出統計、預測,是一門相當實用的學問,也是為何經濟學能橫跨如此多領域的原因,透過分析資料去解讀社會上的經濟現象。到了大三大四就會有許多選修的課程,可以依照興趣發展,分為五大領域:經濟史研究、公司與產業、應用個體經濟學與計量、總體經濟學與經濟政策、賽局理論與其他數學。經濟系的課程特色是必修學分少,選修學分較多,大學部也可以挑戰研究所專題,培養自己用研究的態度思考問題,也鼓勵學生跨系所修課,刺激跨領域思維。

未來可能的職涯方向

經濟系學生畢業後可以朝金融、會計、顧問、行銷、文教等領域發展。公部門方面,也可進入財政部、中央銀行、國發會、經濟部等單位;學術領域方面,完成博士學位後可進入大學教書,或是進入研究機構成為研究人員。但其實多數的工作需求並不在意你的背景,不要有先入為主的印象,能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常見問題解答

對於經濟系和經濟學大家或許會有以下的疑問,Luke在講座中也幫大家一一解答。

Q1:經濟學為何不屬於管理學院?

A1: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管理學院的科系、經濟系、政治系、法律系最早都是在法學院底下,但隨著研究學問的發展,各系所漸漸獨立出法學院、社會科學院、管理學院,而經濟學被歸類為社會科學,因此經濟系自然就是在社會科學院中。

Q2:經濟系跟財務金融學系、會計系有什麼不同?

A2:就學術的角度來講,財金系的學術基礎是財務學,財務學是經濟學的分支,財金系加了許多實務的課程,像是投資學、財務管理,還有金融機構管理等,是培養未來進入財務金融領域的人才;會計系則較獨立,用到較多的是帳目上的運算。

Q3:經濟學數學會很難嗎?

A3:大學部並不會用到太高深的數學基礎,但若要繼續鑽研,數學能力則是必要的。

Q4:經濟系什麼都學,什麼都不專精嗎?

A4:大學所教的多是理論課程,經濟系是基礎學問的奠基,只要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學科,還是有機會跨領域修課。

個人經驗分享

Luke 大一時到補習班教書、四處結交朋友、打網球、讀文學、歷史。到了大二經濟系進入核心課程,受到財金系陳其美老師的啟發,他了解到「分數不重要,學到東西才重要」的道理。大三則是一個分水嶺,要決定自己想走學術或是就業,而 Luke 因為確定自己不會繼續讀研究所,因此參與了許多課外活動,像是網球社副社長、社會企業創新競賽(TIC100)、巴黎銀行所舉辦的財務競賽。也進入瑞銀證券研究部、台積電財務部財務處、創投公司 Athena Capital、澳盛銀行財務處實習。大四時到上海交通大學交換,畢業後進入匯豐銀行的環球金融部就業。Luke 在大學時創辦跨校青年論壇「臺灣經濟領袖青年論壇」,以「職涯價值」、「人文素養」、「公民意識」為主題,邀請不同領域的講者做分享,從這個論壇,Luke 觀察到臺灣學子對於學習和正向價值觀的追求,也發現了論壇給予的觀念無法向下扎根,缺乏持續性的灌溉,因此他又創辦了「職場素養與領導力」的臉書專頁,並將此定義為「推動素養教育工程」的開始,其探討的內容包括職場素養、心緒智能、全球議題、領導力、人文素養,針對專業力、生命素質、國際多元情勢進行探討,期望成為一個「華人終身學習平台」,同時也有不同的原創專欄,像是風谷傳聲、心火傳映、秧語、撞鐘人。

結語

或許現在身為高中生的你也想過,為什麼需要讀大學呢?在美國,讀大學是為了培養完整公民,在歐洲則是為了培養專職的人才,但不論是哪一個體系,他們的共通點都是在培養專業知識和人際互動的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培養主動學習的興趣及能力,也要具備良好的品德與價值觀、同理心,也就是要培育素養。最後Luke鼓勵大家「人因夢想而偉大,因堅持而不朽」一起為這一代、下一代努力吧!

【推薦觀看】財金科系比較:會計系 vs 經濟系 vs 統計系 vs 財管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