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的經驗分享
我讀經濟系,腦袋卻住著奇怪藝術家的靈魂
頂著北一女、臺大經濟系的光環,陳思嘉的內心住著一個不喜歡受到限制的藝術家靈魂。「把腦中的想法化為具體,並且傳達給別人,讓我很著迷。」古靈精怪的她熱衷於塗鴉與設計,卻因為自信不足,始終把藝術當興趣。上了大學後,思嘉繼續多方探索,從程式語言、GIS Taiwan、創業黑客松到接設計案,始終無法忽視畫畫對自己的吸引力,決定拋開成本與利益考量,重拾興趣作為志業,用自己的方式傳遞幸福與能量。
我眼中的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大學位於臺北公館,前門與後門分別靠近捷運公館站與科技大樓站,校地相當廣大,最具代表性的是校內處處可見的腳踏車海。「臺大最美的風景真的就是人了!」思嘉介紹道,從文學院到醫學院、從程式設計到戲劇表演,同學們有許多跨域學習的機會,更有參與不完的活動與藝術季。在學校資源方面,思嘉特別提到豐富的海外交流機會,臺大相當風行「交換學生」,姐妹校遍佈 41 國、234 所學校,此外,臺大經濟系與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皆簽有雙聯學制,同學可修習雙邊課程,在四年內獲得兩校學位。
經濟學是什麼?數學不好可以讀嗎?
「每個選擇都是經濟學!」思嘉引用系上林明仁老師的話解釋,經濟學是研究人在不同誘因結構下做出的選擇,簡言之,便是如何運用有限的資源達到最大的效益。「例如,到底要不要翹課呢?可以思考,你翹了課要去做的事情,機會成本是否比較低?效益有比較高嗎?」思嘉笑說,系上老師基本上不會點名,若學生為了做更有價值的事情而蹺課,也是符合經濟邏輯的。臺大經濟系隸屬於社會科學院,相對於較為專精的財金、會計等系,經濟學的範圍更廣、更重視整體性分析。「經濟學非常重視圖表推演能力,也常常用到數學運算,我們會戲稱自己就是『數學系經濟組』!」由於數學是經濟學家溝通的重要工具,因此思嘉提醒同學,若對證明、推導感到排斥,務必三思!
臺大經濟系大一到大四課程
大一是打穩基礎的階段,必修包含經濟學原理、微積分、民法概要,其中「經濟學原理」如同經濟系的「目錄頁」,預告了日後會深入探討的內容,並介紹基本概念如供需法則、比較利益、公共財、GDP、獨佔、寡占等;大二是課業最紮實的階段,必修包含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統計與計量經濟,簡單而言,「個經」說明的是個別消費者、生產者的買賣策略,「總經」則將所有個體的選擇加總分析,探討如 GDP、利率、國際貿易、失業、消費券等議題,「統計與計量經濟」則結合數學與統計來研究經濟現象,例如駱明慶老師相當有名的研究〈誰是臺大學生〉便使用了統計方法來研究性別、城鄉差異、多元入學等因素對升學的影響;進入大三、大四,僅有一門必修課,是同學把握機會雙主修、實習的好機會。
那些印象深刻的課程
在經濟系眾多課程中,思嘉首推毛慶生老師開授的「總體經濟學」,老師以生活化的例子與故事解釋艱澀的經濟學概念,如同一場場精采的講座,總能抓住全場兩百位同學的目光。此外,思嘉也嘗試突破自我,修習資管系的必修課「程式設計」,開啟了沒日沒夜的 debug 之旅。「每個禮拜都竭盡心力寫 code、debug,安全上壘後卻又有新的挑戰上來,常常有無助的挫敗感,但更讓我體會到,只有撐過去才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此外,她也曾選修葉丙成老師開設的「臺大簡報課」,直言是「一連串的恥度訓練」,讓她一步步擺脫不擅於在人前表達想法的自己。
正視設計這件事:勇敢興趣當飯吃!
「之前只把設計當興趣,是因為對自己的能力沒自信,因此不敢好好正視它,但一直逃避也不行。」不是科班出身,起步晚了其他人一大截,思嘉仍用自身經歷鼓勵和自己相似的同學們,務必把握每個累積經驗值的機會。「不要擔心能力不夠,做不了大的,從小的開始也沒有問題!」她從系學會美宣部長開始,經手海報、營隊 T-shirt、手冊,慢慢擴展至更大型的活動設計,卻也必須面臨「退件」的殘酷考驗。「你會赤裸裸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但設計是我的本命啊!再怎麼累,都是開心的,就算走得比較慢,有在前進才是最重要的。」思嘉說道,連出自大師之手的 FedEx 商標都歷經超過三百次修改,小小菜鳥不過被退件幾次,沒什麼大不了!
跨入不擅長的領域吃苦,為了是看不一樣的風景
在課堂之外,思嘉也參與 GIS Taiwan、到 IOH 實習(實習完整心得請見此),重新梳理自己的過去,下定決心繼續為了喜歡的事而奮鬥。她開始經營自己的插畫粉專,分享大學生的日常,「很多人會跟我說怎麼做粉絲比較多、怎樣的商業模式比較好,但我其實只希望讓看到我的畫的人知道自己的生活多可愛,或因此能得到一點能量。」思嘉坦言,在課業、活動、畫畫多重夾擊下,常累得焦頭爛額,卻因此得到前所未有的眼界與體驗。藉由講座中的分享,思嘉希望鼓勵人們正視自己的心之所向,用行動來檢視對一件事到底有多渴望。「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像一顆星星,回頭看就連成星座,擁有屬於自己的星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