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小幫手:王敬翔

責任編輯:Bella Huang

大同大學 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學系 鄒盛榮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大同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上大學之前,我是一個沒有生活目標的人

「當時考學測的動力,就是聽同學和老師都說『熬過這段期間,大學任你玩四年』,這真的是我唯一的動力,不然我根本沒有特別想做什麼。」鄒盛榮自承,過去的他只想每天吃吃喝喝,進入大同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學系後,發現身邊的同學各有愛情、課業或社團作為目標,反觀毫無目標的自己,更顯得失敗。「我就只是一本只有封面的自傳,大家問我生活怎麼樣,我沒有東西可以分享。」

抱著深深的不滿意感,盛榮才決定嘗試不一樣的生活模式,只要遇到稍有興趣的事物,他就逼迫自己去挑戰看看,就此跨入了系學會的大門,從活動咖做到系學會會長,同時在專題實驗中發掘自己在學術研究上的能力,決定繼續留在大同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在名為嘗試的旅途中,我想要成為有經驗的導遊。」面對全新未知的事物,盛榮終於收起在一旁羨慕的被動心態,從心底生出直面挑戰的勇氣。

大同大學!就是那個電鍋的學校

大同大學位於臺北市中心,距離臺北車站僅 10 分鐘車程,為淡水信義線及中和新蘆線的捷運所環繞,校門口就有公車站,交通可謂十分便利。校內設置兩間學生餐廳,鄰近的晴光市場、士林夜市、寧夏夜市都是學生用餐的好去處。在住宿方面,大同大學的宿舍提供大一到大四生住宿,每學期費用約莫 10,000 元出頭,包水、包電、包網路,並有兩人房到八人房的房型供學生選擇。盛榮表示,大同大學最大的特色在於全校必修英、日文,且日文需修習滿兩學期,其用意在於增加學生畢業後的發展可能;同時,校方設置五年一貫制度,讓有意願就讀研究所的學生得以在五年內完成學士和碩士學位,及早出社會工作。

大同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學系

「我當初會選擇讀這個系,是因為我高中是自然組,既然沒什麼想法,就先選擇一門出路廣、就業機會多的專業。」2019 年,大同大學將化學工程學系與生物工程學系合併,成為現今的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學系。為培養學生的實務能力,系上規定專題與實習必須擇一完成,搭配企業參訪與產學合作,讓實驗成果直接與產業接軌,並提供國內、外的實習機會;此外,在海外學術資源上,系上與北京的中國石油大學、日本大阪工業大學於每年暑假都會舉辦學術交流活動。「我們畢業就是開始就業,還真的想做什麼都可以。」盛榮表示,就讀大同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學系的畢業出路極廣,涵蓋傳統化工、半導體、能源科技、塑膠石化、環保生技、食藥衛生等等;同時,也可以申請校內的五年一貫制度,繼續直升研究所,系上提供五年一貫獎學金 50,000 元,減輕學生的學費負擔。

大同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學系在學什麼?

盛榮將系上的課程分為知識、數據、證實與整合工程等四大範疇,學生先學習數學、科學的基礎知識,透過數據分析能力,進行計畫管理與實驗模擬,證實成果並進行量產。大一為累積基礎知識的期間,開設課程包含化工生技實驗、生化工程、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儀器分析等等;大二進入專業分流階段,學生會在此選擇要往生技領域還是化工領域鑽研,生技領域的必修課程有生物學、微生物、生化工程⋯⋯,而化工領域的必修課程有化工熱力學、單操輸送、反應工程等等。大三為專業選修階段,生技領域會開設食品技師學程與生技製藥學程,化工領域則分為應用化學選修與程序工程選修;直到大四,需整合四年所學,並完成專題,課程有程序設計、工程設計、化工生技實驗等等。(欲了解課程內容,請點選「科系」章節鈕觀看。)

這堂必上

「這堂課讓我發現物質都超有想法的,我幾乎就是用數學幫物質做筆錄。」盛榮推薦給學弟妹的課有必修的「輸送與單操」,這是一門了解水流與熱傳導原理的課;課堂上,需要運用數學計算熱傳導之數值、對流傳熱的設計式子、水流的層流與紊流狀態等等。另一門必修「化學反應工程」在探討每種物質所適合的反應,經過數學運算來預判結果,檢視轉化率與產率,調整溫度、壓力、或流速,達成讓結果最適化的目標。而「程序設計」學習的是使用化工流程模擬軟體 Aspen,配置管線、反應器、分離裝置⋯⋯,應用化學工程的專業打造出完整的產線。

課堂之外

學長的一句話「學弟,要不要跟著我進系學會?」讓盛榮就此加入系學會,先從會長秘書開始做起,學習寫企劃、規劃活動、處理大大小小的庶務,最終當上系學會會長。「我在當時並不是一個功課非常好的人,可是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在系學會學習,有所成長。」盛榮認為,加入系學會就是把自己「液化」的過程,作為會長,他必須快速接納不同的想法、統整意見,才能領導眾多幹部完成整學年的系上活動;同時,他也利用系上資源,主辦全國高中職化工營及全國電化學車創意競賽等大型活動。透過這些活動經驗,照見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調整面對失敗、調節情緒的能力,也讓盛榮面對挑戰時更具信心。

大學四年,我學會找到最適化的自己

「你要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要去了一個別人幫你決定的環境,再給自己失敗的藉口。」盛榮將嘗試的過程形容為打開不同的試用包,哪天可能就開到一個喜歡的試用包,但在沒有打開前,都不會知道結果。

「實驗會不斷地失敗,但不代表你這個人很失敗,用第二個實驗去證實第一個實驗失敗的原因,你會從失敗中學到更多事情。」曾經只敢在一旁羨慕他人追尋目標的耀眼模樣,盛榮在大學期間,透過參加系學會、舉辦全國大型活動、專題實驗等不同嘗試,擺脫過去總是小看自己的習慣,讓名為《鄒盛榮》的這本書,增加了不少精彩的篇幅,也逐步找到最適化的自己。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