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小幫手:韓庭光

責任編輯:劉庭瑄

核稿編輯:Bella Huang

臺灣師範大學 設計學系 范文瀚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追求完美,是我對設計的堅持

自認有著完美主義的范文瀚,面對自己設計的作品,總是力求要達到 120 分的水準,只因爲設計對他來說,具有探索未知、享受每個當下,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特殊意義。他在大二時開始自行接案,歷經毫無成果產出的失敗後,一度懷疑自己是否根本不適合讀設計;直至意識到自己所具備的知識還不足後,他建立起自學的學習模式,還參與系上的海外交流,擔任冬令營講師,與業界進行產學合作,一步一步地累積起設計人該有的全方位能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地理位置十分便利,其位於捷運古亭站、台電大樓站與東門站之間,位處市中心,讓學生在通勤上十分方便。許多臺北市知名的特色咖啡廳,就座落在校園附近的潮州街、青田街、溫州街上,是臺師大學生做報告、討論的好去處。同時,由於臺師大設置的科系非常多,前來就讀的外國學生也不少,形成文化組成多元的學習環境;校方並簽訂將近 400 多間的姐妹校,提供校級、院級、系級的交換學生名額,讓學生在只需要負擔臺師大學費的情況下,就能一圓留學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

師大設計系分為視覺設計組與產品設計組,視覺設計組的所學主要為平面設計、多媒體設計、2D 及 3D 的動畫設計,文瀚所就讀的產品設計組學習的則是產品設計與室內設計。系上會在每年的下學期定期舉辦大一到大三學生的系上展覽,作品類型包括平面設計、攝影、插畫、多媒體設計、產品設計及室內設計,學生可以透過展出及觀摩彼此的作品,激發出新的學習可能。

而設計系特有的「評圖」機制,需將作品展示在 2D 表板或是展示檯上,並解釋設計理念,呈現產品功能;為了完成評圖,連續好幾天通宵看日出也成為設計系學生的共同回憶。在系上資源方面,設有實作工廠,購置手動機器、自動機器、電腦輔助機器等設備提供學生免費使用;同時與日本、韓國、中國的姐妹校合辦工作坊,和業界簽訂產學合作,並提供評圖、系展、徵件的獎學金。

臺師大設計系——產品設計組

「讀設計不一定要很會畫畫,最重要的還是你的想法。」文瀚表示,他在上大學前也曾有過「讀設計就要很會畫畫」的迷思,但現在的他可以肯定地說——設計的核心其實是「整合思考並制訂出合適策略的能力」,手繪能力可以在進入設計系後再從基礎學起。

而產品設計組所要設計的是怎麼樣的產品呢?文瀚表示,產品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從實體的牙刷、水壺、汽車,到數位的手機 APP,其共同點都是和人互動、讓生活變得更便利。他將產品設計組的學習進程分為大一的基礎能力、大二的進階能力,以及大三、大四的設計實務能力。在大一階段,訓練學生思考「美」是什麼,了解「美」的共感,其開設的課程有基礎設計、數位建模、模型製作等等;大二會培養進階能力,學習專業理論,並應用 Illustrator、Photoshop、Rhinoceros 等軟體,開設產品表現技法、產品分析、材料與製造、產品設計等課程;大三著重於設計實務,運用前兩年所學執行進階版的設計專案,有進階產品設計、服務設計等課程;大四則以畢業製作為主。(關於講者的設計作品分享,請點選「科系」章節鈕觀看)

這堂必上

文瀚將大一必修的「基礎設計一」形容為打開眼睛隱藏開關的一堂課,旨在訓練學生用不同的角度觀察世界,進而培養美感的基礎,也是設計人強迫症的開始。在課堂上,教授會展示「美」的不同形式,透過點、線、面來說故事,帶領學生進行創作。「基礎設計二」則需集合對材料的認識,從平面創作進入立體創作的階段,透過實體材料呈現自己的想法;文瀚即蒐集了設計系學生廢棄的材料,將其拼接,試圖傳達人才等待著被挖掘的概念。大三選修的「服務設計」由業界教師授課,老師會以業界的標準要求學生,帶領大家與業主接觸,培養學生從商業邏輯的思考模式發想產品的設計。此外,文瀚還跨組選修視覺設計組的「視覺識別系統」,學習設計企業 Logo,並將企業理念融合在設計當中。

課堂之外

由於師大設計系沒有辦給高中生參與的設計營,文瀚和同學決定創立第一屆設計冬令營。創立初期,因為缺乏經驗,也尚無可用資源,整個過程可謂困難重重,最後在學員招生數量勉強達標的情形下才得以成功開辦。他在營隊裡擔任工作坊講師,抱著想發揮正面影響力的初衷,將自己的設計經驗與高中生們分享。兩年後,他在系上遇見當時的營隊學員,因為設計冬令營的而決定就讀師大設計系,才確定自己的努力並沒有白費。

失敗是設計人的必修課,也開啟我的自學之路

大二下學期,文瀚在校外接了一個茶具設計案,原本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卻在不熟悉實際的執行方式,也不懂怎麼找工廠的情形下,被業主宣告此案失敗。這樣毫無產出成品的結果,讓他陷入了「自己可能根本不適合讀設計」的自我懷疑。幾經思考,他才意識到自己才大二,所具備的專業知識還不足以支撐一個專案,除了系上的課程之外,他也展開了教室外的自學之路。

「設計的學習並不侷限於教室裡,你需要不斷接觸新的東西,自己去拓展更多經驗。」他從網路資源、書籍、講座與展覽中,大量攝取設計的養分;同時走進城市,在街道上散步,拍攝並記錄下隱藏在生活中的美感,而這些生活中的美感,最後都成為文瀚的靈感來源。在自學路上,他給自己設下的目標就是比同樣背景、同樣階段的設計人走得更前面一點。「不知不覺中,別人會對你的作品感到『Wow』!這個『Wow』,就是從那多一點的『什麼』而來。」

面對失敗,我盡力找出最適合的解方

「大學階段就應該自由地闖蕩。儘管會受傷,但對以後的路來說,都是很好的養份。」經過失敗的經驗,文瀚以主動學習、拓展學習環境作為解決的方法。他認為,無論讀什麼科系,「自學」都是必須要內建的學習模式,與其被動地等待別人將專業知識教給你,還不如主動突破未知,才有機會在能力上突出於其他人。他期許五年後的自己,依然保持著對學習新知的渴望,即便只因一時衝動而學習一門新的知識,也不要卻步;只要持續成長,並耐心等待,你的付出必然會成就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推薦觀看】設計美術科系比較:工設系 vs 媒設系 vs 設計系 vs 美術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