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教授說給你聽系列:弘光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教授 劉其瑋 訪談
正軌=跟著興趣走、正確地投資自己
「我其實是個沒有生涯規劃的人,卻一直在正確的軌道上走。所謂的『正確』,就是做自己有興趣的事。」劉其瑋教授畢業於淡江英文系,後至喬治亞州立大學攻讀英語教學碩士,歸國後任教於弘光,歷經學校兩次重大改制,進而轉讀管理博士。劉教授的求學之路看似順遂,她卻坦言自己當年為了精進教學而出國、為了勝任主任一職而讀管理,都是單純受興趣驅使後正確投資自己的結果。「這幾年來,臺灣的教育從專精的 T 字人到跨領域的 π 字人,我只是因為興趣走了一趟,卻也意外擁有 π 專長!」劉教授笑說,世界很大、生命很短,金錢只是用來「完成人生清單的工具」,每一次拓展視野都會在生命中埋下種子,不論開花於否,都值得一試,這般精神也展現在她對出國留學、帶領學生、養育孩子的看法中。
若高三、職三才想轉領域,會不會太遲了?
「若有同學正在思考要不要轉域,可以先問問自己,為什麼不行呢?」在思考人生方向時,除了問自己「為什麼」,也可以問「為什麼不」。劉教授認為,生命本是「不斷嘗試的過程」,無法用有限的理性來斷定未來的發展,若想清楚自己的 Why 和 Why not,且能接受給自己的答案,就可以放膽嘗試。「有些父母可能會擔心,孩子還年輕,怎麼知道該往哪走?我覺得可以更有耐心,每個人都是從不明確中慢慢摸索出具體畫面的。」劉教授分享道,自己在大學畢業後為了一圓教書夢而考進研究所,讀了一週卻發現和預期不同,只好休學,然而,即便繞了一點路也無妨,重點是能否了解自我、看見自己的特色,不論是透過學習、閱讀、旅遊、打工,盡可能讓舒適圈越來越大,就會更有自信。
教授眼中的弘光科技大學
「弘光是個非常用心辦學、教職員工很努力、學生很幸福的學校。」弘光科大的宗旨是「以人為本 x 關懷生命」,因此格外重視學生的社會責任與實踐精神,也因此爭取到多項獎助。以「教學卓越奬」為例,弘光科技大學在 12 年來獲得超過 5 億元,在 2018 年的高教深耕計畫獲得的補助經費更為全國科大第四高者,進而能提供多元的教學活動、類產業實習(驗)室和國際移動計畫,目前共有 256 個姐妹校,每年有 700 位境外生來訪。「這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校園,我很驕傲自己是其中一份子。」劉教授燦笑著說,在弘光餐旅管理系教書令她感到相當幸福,學生們除了有禮貌、有專業,更有勇氣與目標。
認識弘光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
劉教授自豪地說,在《遠見》雜誌 2013 年的「高中生最愛大學」評比中,觀光/休閒/運動類別的學生最想就讀校系排行榜上,弘光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高居第二位,也在 2019 的調查中名列全國科大前八強、私校第四強、業界人士愛用前五名。弘光餐旅系共有三個專業模組,分別是以中菜、中點、日式料理為主的「亞廚組」、以義式與法式料理為主的「西廚組」、與包含旅館及餐廳服務的「餐旅服務組」。系上不同專業模組加上弘光全校 22 個系所,讓弘光比他校有更多跨系學程。舉例而言,已規劃啟動餐旅系與環安系、資工系合作的「綠色旅館」課程,以及與營養系、食科系合作的長照相關課程等。結合校內實習、產學合作、語言課程、相對應的社團活動和專業教室,「我們創造了很多橫向整合的機會,學生因此在校外也受到很多肯定!」
劉教授補充道,弘光特別注重國際移動能力,除了交換學生、雙聯學制外,每年有高達 40% 的學生至海外完成實習,系上更提供部分同學一年 60 萬元的補助至義大利學習。除此之外,每年約有 40 多位境外生進入弘光餐旅系修習課程,同學在教室內就能進行國際交流。
我適合讀餐旅系嗎?用 SERVICE 檢視自己吧!
「餐旅是一個『創造體驗幸福感受』的產業,第一必須喜歡與人互動。」舉例來說,有些同學可能以為「當主廚只要會做飯」,但如今主廚也要懂得從廚房走到外頭與客人互動。劉教授建議同學以英文字「SERVICE」(服務)來檢視自己是否適合踏入餐旅這一行:「首先 S 是 Smile,你要願意微笑、和人打招呼;E 是 Enthusiastic,能展現熱情;R 是 Responsible,願意負起責任來;V 是 Valuable,透過你的服務來為產品加值;I 是 Initiative,有主動服務的態度;E 是 Empathy 和 Emoational Management,會覺得客人是奧客,可能是因為你沒有同理他們的角度。」
餐旅系同學踏入職場前,該有何心理準備?
「首先,一定要把老闆的店當成自己家的店,永遠不要問 Why me,而是 Why not me?」進入職場後,把「多做一件事」當成「多學一件事」,化被動為主動的態度十分重要。劉教授指出,餐旅產業很重視團隊,同學可以問問自己,在成為領導前,是否願意當個稱職的團隊成員?「一定要胸襟寬大、欣賞別人、懂得檢視自己不足的地方。」此外,她也提醒同學務必注重職業倫理,吃、住都是生活中很重要的環節,要對得起客人的信任,最起碼必須撐起衛生與安全的保障。而許多人常說餐旅是一個 EQ 高、體能高的產業,劉教授則笑著回應道,臺灣有高達 70% 的職業都是服務業,上述特質可說適用於所有工作。
高中生也能申請弘光餐旅嗎?備審面試該如何準備?
弘光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的學生來源相當多元,除了餐旅群的同學外,2019 年也開放外語群同學申請。在高職、境外生外,也不乏高中生藉由申請入學進入餐旅系。高中生可透過校內外、國內外實習、對應的社團(如西餐社、烘焙社、飲調社、青年廚藝社、葡萄酒社、調酒社等)學習,不必擔心在專業技能方面會落於人後。
而在備審資料的準備上,劉教授建議同學反芻過去活動對自己的影響、呈現對校系的了解程度和自己的期待,關鍵在於讓系所強烈感受到「為什麼要選你」,而你又「為何非念這個校系不可」?若進入面試階段,你的儀態、用字、語氣可能比你談的內容更為重要,尤其對於餐旅產業而言,紀律與儀態特別重要,同學可以錄影審視自己說話的方式,也千萬不能遲到、養成眼神接觸(eye contact)的習慣。
同學還是要先問自己:一定要讀大學嗎?
「中外很多有名的人都沒有讀大學,但各位有想過嗎?他們有很熱情、積極的學習心,你有嗎?如果你沒有那麼強的動力,為什麼要挑戰人的惰性?」劉教授認為,如果人平均會活到 80 歲,用 4 年體驗有系統的學習環境,在與人互動、犯錯的過程中成長,不妨善用這個年紀的特權。「同學還是要理解為什麼要讀大學,也要看重自己對於國家和社會扮演的角色,永遠不要低估自己對於我們愛的國家的影響!」大學不只是知識、技能的傳遞場域,更能形塑同學的人格。「要知道人生真的不長,最有學習力時就是 20 多歲。雖然我大學讀外文,但我常跑去建築系、中文系、土木系聽課,這些都成為我的養分!」
回應臺灣教育的挑戰:老師們,莫忘初衷!
隨著大學錄取門檻降低,許多同學把大學當成「吃喝玩樂混四年」,臺灣社會卻同時面臨少子化和 AI 時代的挑戰。「未來有很多工作會被科技取代,大學教育的主軸不該培養背誦、單一應用的人,而是串連知識與能力的人,也該鼓勵同學關心周圍的人、了解世界。」劉教授深感時代變化之快,因此也呼籲臺灣的教育工作者,莫忘教學初衷和自己的關鍵角色,在喚醒同學的學習欲望之餘,也該與時共進、努力精進自己,不以過去的知識來教導同學迎戰未來的世界。
填志願的煩惱:技職 vs 高教?和家人意見不合怎麼辦?
有些同學正在技職與高教間游移不定,劉教授指出:「目前兩者的區隔性越來越模糊,教育部近年對於技職教育的投入是看得到的,臺灣走技職的年輕人也在各項國際比賽中受到肯定。」她建議同學,與其在兩者間掙扎,不如思考哪個學校可以讓你真正「從 T 字人轉成 π 字人」。身兼兩個孩子的母親,劉教授也建議和父母意見相左的同學們,在爭取填志願的主導權前先問自己:「我是不是一個讓父母放心的人?」在享受做決定的權利時,也不能忽略自己有「負責任」的義務。若清楚自己的 Why、好好與父母說明,任何父母都可以是孩子的加油部隊。
專訪最末,劉教授鼓勵仍在十字路口前徬徨的同學不必緊張,有疑惑就表示有在認真思考,每個階段的努力都能讓你再次認識自己,終能看清自己在世界上期盼成為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