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責任編輯:IOH 編輯部

東吳大學 化學系 陳弈中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東吳大學化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幫我剖析化學世界的魔法—實作

「從小就隨家人接觸水、電、管線修繕,我愛上了『創造』的過程。」畢業於東吳化學系的陳奕中,來自於技術型職業家庭,「動手解決問題」的觀念深深影響了他,因物理科目強,高中他就知道自己是理組人。「我是努力型選手,勤能補拙、喜歡嘗試,但不輕易被改變。」他坦言,人生有很多不可預測性,剛開始物理、機械與電機系,都在他的就讀考量內,意外進入化學系才發現,「實作」能體現艱澀的理論,也成為他認識化學的轉機。

「魔法與化學真的只有一線之隔,當你不懂化學,化學就像魔法;當你一步步理解、觀察,會發現任何事都跟化學有關。」樂於嘗試的奕中,開始學習從各種因果關係裡,尋找與化學相關的記憶點,在學期間,更屢獲書卷獎、學業優良獎等殊榮。種種經驗帶來的信心,促使他接續攻讀清華大學研究所,期許賦予自己更多未來的選擇權。

是政商中心,也是城市淨土—東吳大學介紹

東吳大學分為兩個校區,一是以法商為主的「城中校區」,位於全國的政治、商業中心;「化學系則在『雙溪校區』,地處精華動線交界,我覺得很像在城市中的淨土。」東吳共設有六個學院、23 個學系,並與大同、北醫、世新、淡江、輔仁等 9 所北區大學組成優久聯盟(106 年已新增至 12 校),開放學生跨校選修多元課程。此外,校內也設有眾多獎助學金,其中包含「扶助攻頂計畫」的職涯發展助學金,提供學生證照考取補助,以及創課助學金,針對專業科目,協助學生一對一的輔導、補救教學等。海外交流方面,東吳大學則與歐、亞、美、非等洲,簽訂超過 300 所姊妹校,開放許多赴外交換機會。(更多資訊請上東吳大學國際與兩岸學術交流事務處查詢)

化學系做炸藥?高科技、太空、醫藥業都是出路

「化學系是不是都會做炸藥和毒品?」奕中笑說電影情境不如現實,因原物料受到高度的管制,難以自由運用。至於新聞上常見的化工廠爆炸、火災,「其實我們比大家還怕,只要實驗中多加一點催化劑,就可能引起噴濺或產生腐蝕性物質。」但他也解釋,一切都跟原物料的選擇有關,不用覺得「化學」就是貶抑詞,小至原子、大至宇宙,都是由化學組成,因此奕中稱化學系為「中心科學」,包含理論與實踐、觀察與創造,同時也是許多科系的根基。

「對我來說,化學就是一直嘗試、一直發現。」他認為化學系適合喜歡探討未知、動手做的人加入。至於化學系畢業可以做什麼?奕中分享:「我們不只是進實驗室按按 Pippet(移液器,一種定量轉移液體的實驗器材),隨著科技發達,還有很多產業需要化學人才協助研發創新。」他提到像台積電、聯電等高科技業,長春、台塑等傳統產業,或是 SGS 檢驗機構、TASA 國家太空中心及中化、杏輝等醫藥公司,都能看見化學人才的蹤跡,出路甚廣。

東吳化學系四年學什麼?

與偏重數學運算、化工廠營運及操作專業的化工系相比,化學系更重視基礎理論。其四大核心領域包含了: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是進入化學的基礎,主要研究碳(C)、氫(H)相關物質,以及該物質所衍伸的結構、合成方式,運用之處如有機發光二極體 OLED、有機半導體或太陽能電子等;「無機化學」跟有機化學相比,則更著重碳氫化合物的結構建構;「物理化學」則是「自然的哲學」,他表示,該領域在探討機率的發生,並透過數學語言描述物理行為,進而解釋化學現象;「分析化學」是藉由實驗數據,分析實驗中存在的誤差、失準程度,因此奕中常稱這門課是「披著化學的皮,包著數學的骨」。

東吳化學系大一開始,進入普通化學、普通物理等實驗科學課程,「實驗前、後我們也要進行預報和結報,預報包含實驗原理、步驟的撰寫;結報則處理相關數據、進行誤差討論。」大二後,邁入化學世界,也開啟四大領域的專業必修;大三則延伸無機化學、儀器分析與物理化學等科目,加以鞏固基礎知識。他分享,物理化學包含與原子、電子分布相關的「量子化學」、與反應速率相關的「化學動力學」,以及探討能量轉換與傳遞的「化學熱力學」。此外,專題研究也會從大三開始進行。大四的「書報討論」,學生可透過 ACS、JACS、Inorganic 等系統查詢資料,並進行文獻閱讀,將自己融入設計實驗的情景,並完成 30 分鐘的統整匯報,訓練個人見解。

這堂必上

「我推薦大三必修的無機化學,它是我們日常所需的基礎科學。」奕中表示,課程主要探討不同金屬之間的配位、結構型態與能量描述。除了血紅素、葉綠素外,無機化學在半導體應用上,還可以透過改變條件,去控制要導電或絕緣,可說是導體與絕緣體的中介。「儀器分析」這堂課,他則認為是「工具上的科學」,課程會學到許多儀器的組成,例如將激發元打入樣品,使之震動、擺動、轉動或斷裂,透過儀器偵測數據變化後,再將之轉成圖譜。「這堂課幫我掌握了多種先進儀器的操作,包括案發現場的指紋採集、分析等等。」最後,奕中也介紹「產業論壇與職能發展」,由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講授,針對目前產業趨勢,發表各自的觀點。「我從中發現化學不只能進傳產,也可跨足太空材料、燃料研發或產品調香,出路很多元。」

正式成為化學人—研究所的前導

「為了增加技能,也想以推甄方式進入研究所,所以我開始了專題研究。」奕中表示,專題就是濃縮過往所學,將理論具象化的過程。考量到半導體產業興盛,無機固態材料正好是趨勢,他便加入「無機材料暨分子模擬計算實驗室」,實驗主要在探討是否有能吸附更多物質的孔洞材料,「像除濕機是透過冷凝方式收集水分,高濕度、耗能高;我研究的 MOFs 金屬有機骨架,應用條件較彈性,也能達到弱作用力吸附,效率更高。」奕中提到,他們還有做光譜鑑定、熱穩定性量測等實驗。過程中,失敗雖成常態,「但每次失敗都刪除了一個選項,其實是會讓我越來越接近答案的。」正是這樣的經驗,使他逐漸摸索出了自己的未來方向。

申請研究所,是為了賦予自己更多選擇

「看見產業界的改變,我發現:企業不缺大學生,但缺好的大學生。」奕中認為,學歷決定人生的下限,而能力可以決定人生的上限。因此他決定以甄試入學管道申請研究所,賦予自己更多選擇,相對適合比賽型選手的考試,甄試入學名額多、早放榜,更適合他這種勤能補拙的選手。此外,奕中也會評估該校與個人專題的相關性,或在產業界是否有同背景前輩,可互相交流、學習。「至於面試,就是由對方花 3 到 6 分鐘了解你的研究歷程,所以你要對自己的研究非常了解。」他分享,這是一趟艱辛的磨練,也因此讓他練就了高強度工作習慣,開拓未來的職涯選擇。

盡力就是專業,我走出自己的化學路

回首自己意外踏入化學系,起初對化學感到陌生、打算轉系,卻在過程中體會實作美好。於是一路試錯,到改變固有觀念,奕中知道他走出了自己的路。「做實驗,最習慣的就是失敗。」善於觀察與創造的他,現在已走得安穩、不再被時間追著跑。提及未來,他勉勵學弟妹「可以沒有決定,但不能沒有想法」,因為,任何事盡力了才是專業,在任何領域的頂尖,收入與社會地位其實皆相去不遠,重點是,你得先堅定自己的選擇。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