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衝刺 /學測申請 /108課綱 /校系迷思 /志願選填 /大學生必修 /求職準備 /高職升學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https://visualhunt.com/

在西班牙讀完建築碩士,我為什麼選擇回臺灣?——歸國建築人的獨白

To Stay or Not To Stay, That is the Question.
2016-04-27

你能同時擁有根,也能擁有翅膀

我的家庭我誕生的地方,有我童年時期最美的時光,那是後來我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 – 羅大佑 《家》

三十年前,羅大佑就用一首《家》,唱出了青年為改善生活條件而離鄉背井的情緒。三十年後,台灣社會充斥著各種批評聲音;低薪社會、媒體亂象、食安問題總總讓人堪憂的景象。在許多海外學子抱持著「我能回台灣嗎?」的疑慮時,畢業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高等建築研究所的林俊佑 Lino 毅然決然地返台。

他提到在剛到西班牙時,也曾希望能待在國外越久越好,但在不斷比較各國設計思維差異後,發覺「我們國家(的設計思維)怎麼好像落後他國十幾年?」後,便萌生回國的想法,希望能在設計領域上為台灣盡一分力。

無論是透過比賽、代表台灣參加國際競圖,亦或是影響身邊人的想法等方式,都是希望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我不想要我的國家就一直這樣下去,我想要我的國家變得更好。」他說即使現在先輸也沒關係,可以從自己這一代一點一點地將它改正過來,雖然夢想有一點大,不過還是要有人做呀!

從了解台灣開始吧!

我發現我沒有那麼了解台灣,我好像了解別人家的事物比了解自己家的事物多。

面對外來事物,人們總是較容易產生好奇心;心打開了,眼睛也跟著打開了,興奮不已地研究它的來源起始,因為這些事總是令人感到新奇。就宛如我們出國時,興致勃勃地去了解陌生事物的歷史脈絡;思考到底是經歷過哪些事件而有現在眼前的面貌,反觀本土事物,我們卻失去了這樣的興致。

這樣的體驗讓 Lino 發現 「原來腦袋裡裝的設計都是別人家的!都是德國包浩斯(Bauhaus)、美國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一點點台灣的樣子都沒有,我們一直都在操作別人家的概念。」

Lino 亦指出,台灣現代建築物其實包含了許多不同的建築風格。不過,卻沒有人將它們與台灣文化融合,只是單純的直接引入;這樣的「業主喜歡、客戶買單」的現象令他感到荒謬

。因而決定回國後的第一件事,是先了解我們的國家而不是著手改變它;思考如何重塑過去的傳統元素,找尋在台灣史裡有什麼東西是真正屬於台灣。他亦希望,在未來,出自於他手的設計都會是與台灣文化有關,而不是一味仿效他國的文化。

找尋台灣的樣貌

我覺得一個好的設計師,必須要站在自己國家的土壤裡面,講話才會大聲、才會有說服力;你腳踩得越深,你變化出來的東西都是你的。

「廟的元素、意義都是很有趣,而且很在地的,那是義大利、德國和美國所看不到的。」Lino 向我們分享,他環島時發現,西海岸的房子外觀都較為殘舊,唯一蓋得別緻的就是廟。對於討海人來說,媽祖能夠保佑他們的信仰,因而願意投入大量心力去蓋廟;每走過一個街口,都能看見一間廟,那正是由當地的信仰所呈現出的模樣。然而,這些元素卻沒有融入於現代建築中。

其實綜觀歷史,台灣文化融合了多國元素,就如台語裡面有許多日文,包括我們所使用的房子坪數、台尺和魯班尺都是受日本及中國影響。「雖然它有一點中國的影子、有一點日本的影子、有一點美國的影子,但台灣就是這樣。」

Lino 而言,有多國的影子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因為它確實在過往影響著台灣。「我們的文化是拼貼、多元、包容的,包括飲食、生活、居所都是如此」。

出國讀書的意義,其實還是為了回家

必須要離開這個環境,我才能將雜訊篩選掉,把家看得更清楚。

對旅人來說,或許都曾聽過「旅行是為了回家」這一說法,但選擇出國打拚的人當中,可能有些人已經「被同化」,習慣他國的美好、當地的生活,或許最終還會移民定居。

然而,這些美好,其實都是他國花了幾世紀的時間所建立的,相對而言,你又願意為臺灣花多少時間去建立?

提及於此,Lino 表示自己在旅居海外時所遇到的台灣人,其實都很愛國。不過,很微妙的是,當他回國後卻容易陷於被質疑批評的聲浪,反而難以看到台灣的美好,他形容這種感覺就好像談遠距離戀愛一樣。

他補充,其實出走是為了回家,可能必須要離開固有的環境,才能將雜訊篩選掉,對自己國家的了解才會漸漸變得清晰,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受訪者簡介

林俊佑是跨足設計、藝術與建築領域間的漫遊者,在完成 2010 上海世博台灣館的專案設計後,本計畫前往美國攻讀碩士,卻在最後定奪的時刻,逆轉而選定了全然陌生的西班牙,帶著一卡皮箱,一把吉他、一個背包和莫大的勇氣,展開兩年的南歐冒險。

遊走於西班牙城市之間,參與過大大小小瘋狂的節慶,把當地思維融入態度中,再回頭去檢視東西方對文化尊重與保存之間的差異,這些體驗過的視野才會是最珍貴的思想資產。(同場加映:俊佑在巴賽隆納求學的完整講座) 

作者 劉惠雯

IOH ro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