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課綱 / 考試衝刺 / 大學生必修 / 學測申請 / 志願選填 / 校系迷思 / 高職升學 / 海外留學 / 求職準備 / 人物故事 / IOH 實習 / 主題策展 / 僑外來台求學 /

他們風光應徵上 MA,然後呢?國泰金控 GMA 學長姐落地走向

金融業為了搶人才,紛紛祭出「起薪高」、「升職快」、「提供國際舞台」等優質條件,吸引求職者加入儲備幹部計畫,金融業 MA 也成為快速達成年薪百萬的捷徑。網路上因此出現相當多「MA 求職心得」的分享文章,但這些儲備幹部在計畫結束後,究竟何去何從?
2022-02-25

一窺國泰金控 GMA 學長姊的落地選擇

GMA 計畫會在輪調滿兩年半的時候結束,大約在畢業前兩個月,HR 會請 GMA 的夥伴提交志願表,並說明志願排序的原因,HR 再依照個人能力、組織需求進行媒合,看各單位是否需要 GMA 的人力。

鴻海策略投資團隊出身的徐宜安,當年瞄準「國內能養得起策略團隊的產業」而轉職金融業。 GMA 經過兩年半的培訓,對於集團、組織、自己的擅長之處都有相當程度的瞭解,當進入填寫落地志願序的環節,會再與高階主管面談,共同找出最合適的落腳處;她即抱著對挑戰陌生議題的熱情,先是落地於國泰人壽數位轉型戰情室,目前擔任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數數發中心)商業分析科副理。

而求學時期便參與過國泰 CIP 暑期實習計劃的王建勛,自第三屆 GMA 計畫畢業後落腳金控人力資源部門,目前擔任國泰金控人力資源科經理,透過推動人力資源部門的數位轉型,為集團打造更多足以引領變革的人才。

他說:「最初落腳到國泰金控人資單位,是希望能發揮在輪調過程中累積的專案企劃、數據分析、人資轉型的能力與經驗。」

MA 升職快,是事實還是只是噱頭?

GMA 入職就是高級專員,培訓滿一年半時升襄理,整個計畫完成後升副理,兩年半的時間就升兩階,比起循一般管道入職的同事確實快很多。

針對求職者最好奇的 MA 升遷路徑,徐宜安說,一般職員從高級專員升上襄理大約要兩到三年,再要晉升副理,所需要的時間更長,升職兩階至少七、八年就過去了,要能像儲備幹部這樣一年一升,基本上不太容易。

老實說,GMA 落地對部門同仁來說一定是空降的感覺。GMA 落地是以襄理或副理的職級進入部門,但就內部職級的分布來說,大概只有 10% 至 15% 的同事是副理的等級。

同為第一屆 GMA 成員的林政澤,選擇落地於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銀行部,負責帶領商業分析團隊,規劃數位服務發展。他說,GMA 在招募時就已經設定快速的升遷制度,因此更要拿出相對應的表現和成果,才能取信於部門同仁,這正是所有儲備幹部都會面臨到的挑戰!

已經輪調 2.5 年,落地後還要再輪調?

國泰金控 GMA 的全名是 Group/Global Management Associate,集團於兩年半的輪調期間傾注了各子公司的資源,試圖培養具有策略高度、能串接子公司的金融策略人才,落地後再輪調對於人才的長期養成很重要。

林政澤分享,國泰集團不只是 GMA 會輪調,人壽、金控、銀行的高階主管也都有主管的輪調機制,「輪調」可以看作是國泰集團的育才文化。政澤同樣在落地滿三年時,由國泰世華銀行的數位銀行部轉調至小額信貸戰情室,擔任戰情室負責人,帶領跨部門的十五人團隊。

而徐宜安在落地後的輪調路徑便明顯以戰情室為主,從最初落地的人壽數位轉型戰情室、金控數數發中心新型態商業發展科,再接連著進入國泰金控的兩個戰情室,現則任職於國泰金控數數發的商業分析科專案經理。

她說:「主管覺得我滿適合待戰情室的,剛好我經手的專案也有階段性的轉換,有些主題由人壽跨到金控來做。當公司覺得需要我的能力時,就會有職位上的調動。」

留下來的 GMA,真有辦法接大型專案?

我落地後從人壽到金控的幾個戰情室都是扮演 PO(Product Owner)的角色,戰情室是一個專案型組織,我負責看出跨子公司的問題點、機會點,提出完整的提案、效益和時程。

擁有豐富的戰情室歷練,徐宜安除了負責在前期提出完整的策略規劃、整合跨部門資源,與不同專業背景的夥伴,如數據分析師、資料科學家、開發團隊⋯⋯跨領域協作,同時導入敏捷開發,將大的目標拆成短期需達成的子目標,讓團隊同仁一步步地達成集團願景。 

由於 2021 年底金管會宣布金融機構跨子公司的資訊共享規定,截至去年,徐宜安在國泰金控數據部著手跨子公司的資訊共享專案。但可別以為 GMA 只要負責重要專案就好,身為數據部商業分析科專案經理的她,同時肩負部門預算、招聘、行政、Review 同仁專案進度等日常工作,加班可以說是種日常。

而加入第五屆國泰金控 GMA 計畫,甫落地不久的黃淳廷,現任國泰金控轉型辦公室專案經理,負責以集團制高點的視角看待跨子公司的整合性專案,由金控往子公司推動數位轉型,提供各子公司在原本數位轉型的工作上所需要的資源。

GMA 培訓時的訓練,如何帶領他們完美落地?

我從 GMA 計畫畢業時,因應集團的轉型,人力資源部門希望加入更多的數據應用,就請我從零開始籌備新的團隊,這也是因為我在前面輪調時有過數據分析、人才文化轉型戰情室的經驗。

工程背景出身的王建勛,輪調時分別於銀行及人壽的數據分析部門,透過參與雲端環境導入專案、業務員分析專案,學會與法遵、法務、資安、風管單位打交道,串接跨部門資源,從茫茫數據海中擬出完整的數據應用專案;也在銀行的綜合企劃部,磨鍊出於模糊方向中形塑專案的企劃能力。

在輪調的最後期間,王建勛加入人才文化轉型戰情室,嘗試透過科技、數據分析、制度的優化,從開發人才數據模型、賦予員工轉型能力、提供自主學習資源、優化員工系統等多個面向,打造能留住新興人才的職場環境。

在戰情室所規劃出的員工體驗策略藍圖,也成為他落地後於金控人資部門持續耕耘至今的專案。他說:「HR 在集團數位轉型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我們不是只做傳統 HR 要做的事,而是為集團延攬、培養更多能引領變革的人才。」

畢業後的他們,這樣看待 GMA 計畫

金融業的儲備幹部有著職場上的光環,但同時是個高淘汰率、高離職率、也要承受高壓的職位。徐宜安坦言,GMA 的薪資確實不差,相對應的是專案的複雜程度隨著落地也會提升許多,若非常確定自己對於做決策、策略規劃、跨子公司的專案層級感興趣,國泰金控 GMA 計畫會比外商 MA 計畫更合適。

出社會第一份工作就是 GMA,林政澤說自己當時設定了三個求職條件,分別是肯給年輕人機會、能有國際視野、與資料數據相關。

若要給求職者什麼建議,他認為可以把 MA 看成是求職者延後選擇的機會,透過跨子公司的輪調培訓,看的面向更廣,從中找到自己能發揮的舞台。「如果你很明確知道你進 GMA 是要得到『容易升遷』的光環,那就好好想辦法抓住你要的路徑,繼續往下走。」

在人資部門任職的王建勛則由職涯的角度審視,他認為國泰金控 GMA 計畫在金融 MA 市場的定位是清楚的,也就是培育集團中具備策略高度的人才。他說:「不要覺得 MA 進來就是高人一等,就只做策略規劃;除了策略,你也要有自己下去執行的能力,策略能夠執行落地,才是真正的能力與價值展現。」

受訪者簡介:

林政澤國泰金控 GMA 儲備幹部計畫(Global/Group Management Associate)第一屆成員,落地單位為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銀行部,現任職於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銀行發展部專案經理,並擔任小額信貸戰情室專案負責人。

徐宜安,國泰金控 GMA 儲備幹部第二屆成員,落地後陸續加入國泰人壽、國泰金控等多個戰情室,目前為國泰金控數據科技發展部商業分析科專案經理,並擔任跨子公司資訊共享專案負責人。

王建勛,國泰金控 GMA 儲備幹部第三屆成員,落地於國泰金控 HR 部門,為國泰金控行政處人力資源科經理,並帶領人才分析暨策略夥伴團隊,負責推動集團人資轉型。

黃淳廷,國泰金控 GMA 儲備幹部第五屆成員,目前為國泰金控轉型辦公室專案經理,協助跨子公司的整合性專案。

作者 Bella Huang

主修中國哲學,終其一生都在追尋人生而在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