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衝刺 /學測申請 /108課綱 /校系迷思 /志願選填 /大學生必修 /求職準備 /高職升學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不只學習工程專業,更前進世界頂尖大學,跨出國際移動力!

全球化經濟促進國際市場快速成長,現在的大學生已把「出國學習」列為大學生必做清單之一,如何利用學校資源,透過國際姐妹校間的交換,實習,雙聯學位等多元的管道,打開國際視野,讓能力升級,將是未來在職場出類拔萃的關鍵。
2024-03-26

近年來,長庚大學工學院陸續與美國、英國、新加坡、日本、澳洲等 30 多國學校合作,開放眾多「海外實習」、「海外交換」、「海外雙聯學碩」等短期研修機會,並結合教育部「學海計畫」,規劃機票、生活費等補助,大大降低了學生出國進修的經濟負擔,提供學生接軌國際,開拓眼界的機會。

海外移動選哪個國家好?跨出第一步是關鍵

短期交換要學有所本,雖不見得能深入專業,我卻更確定自己對精密機械領域懷抱熱忱。

受指導教授推薦,就讀長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的陳奕翔申請了為期 2 個月的暑期境外交換,並於升大四暑假時,來到日本岐阜大學修習學分。原先在校期間做的是電鍍刀具(不鏽鋼)實驗,因本身對材料製造充滿熱忱,發現許多知名工具大廠多來自日本,奕翔選擇赴日學習,進入植松教授實驗室,接觸精密度更高的鎂合金原材(金屬)疲勞實驗。

日本岐阜大學的高周波疲勞試驗機

「疲勞分析實驗」是一種重要的工程測試方法,常用於評估航空、橋樑、建築等材料或結構在長期負荷下的性能與耐久性。奕翔雖於大學課堂上曾學過相關理論,在日本進行實驗卻讓他進一步發現,鎂合金在電鍍時較易腐蝕,需掌握時間、精準度,才能避免表面形成氧化鎂,影響實驗結果。

奕翔觀察,實驗之所以能順利成功,不只歸功於縝密的實驗過程,日本人在事前準備上也不馬虎。「他們實驗室的經費都用在購買試片材料,並外包給廠商加工,排除學生自行加工後的誤差可能。」他分析,如此更有能力生產出精準的試片,確保實驗結果零誤差,這也讓他印象十分深刻。

這趟海外交換經驗讓奕翔發現,材料製作的技術雖是關鍵,對研究細節的重視,更是促進實驗成功的一環,也影響他決定前往德國或日本等工業強國深造,延續材料加工製造專業、繼續升學,未來則想投入內科或竹科工作。

千萬不要因為害羞就不跨出去,一來一往的互動過程,可以強化你對專業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力。

就讀長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大四的鄭安順,目前正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UNM) 電機系進行為期一年的交換。他分享「美國工學院實驗課程較多,以電機系開設的數位訊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為例,這是一門三學分的課,難度相當高。」因此,教授或助教每週會開設 Office hour,引導學生實作、討論,若因害羞而放棄前往,等於喪失交流專業的機會。

交換初期,表達對我而言很困難,所以當美國人問我覺得怎麼樣,我都只能給出簡答。我發現,比起英語能力,更需要練習的是深度思考。

看見身邊同學針對課程內容,總是積極討論,安順起初不太適應美國的學習文化。「那時我花了很多時間,在生活中不斷問自己『為什麼』,開始會主動去思考。」

經過一學期磨練,安順已能針對議題,流暢表達自身立場。這趟深刻的交換經驗,也引發他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更將心法套用於工程專業,不再為了某個「 A 」而準備,而是拋出更多「 B 」、「 C 」、「 D 」,讓自己在設計程式上擁有更多元的思路。

人生並無單一解法,用提問力+自學力優化專業實力!

每年年底,長庚都會釋出暑期境外實習的申請名額,就讀長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大四的宋勁滕,因擅長數位信號領域,在觀察到澳洲針對 5G 轉換至 6G 的相關論文研究後,申請於升大四的暑假,前往澳洲墨爾本蒙納許大學 (UoM) 實習,接觸同為通訊領域,但更偏重電磁學的「天線製作」,進一步學習如何偵測、傳送及接收資料。

我覺得最棒的是,即使只有一個暑假,短期實習也能實際操作國外學校的實驗設備,並從前輩經驗中汲取方法,加速我的研究進展。

勁滕表示,蒙納許大學師生在理論、實務上的搭配很出色,「他們有專門測試天線的場所,讓學生試驗 Beamforming(波束成形)成品,觀察打出的電磁波是否外漏。」他說,天線領域是數位信號的延伸應用,由於訊號處理較著重符號、理論推導;製作天線,則需帶入實際的電流數值,才能確保天線的指向性。勁滕認為,除了多向前輩請教,自己也要主動觀察不同天線的特性、從做中學習,這也是此行的心得。

實習進入尾聲,讓勁滕印象深刻的是,團隊已走到製作天線的最後步驟,卻無法運用老師繪製的二極體(diode)電路圖完成波束成形功能,導致實驗大卡關。「因為配置電晶體、電阻及電感的計算量真的很大。」在積極與教授、助教討論下,意外得知實驗室有篇論文曾提及二極體的運作原理,最後團隊整合過往經驗,終於順利取得理想研究成果。

澳洲課堂很鼓勵師生討論,這在電機領域中可貴的是,有些運算或實驗並非單一解法,大家輪流提問、分享自己的思考邏輯,可以讓個人思考更完整。

勁滕和團隊與 Nemai Karmakar 教授的合照

勁滕回臺後,順利推甄上了交大電機工程研究所,他分享,海外實習的經驗,也讓他觀察到通訊系統的線性代數、機率等數值,對應到 AI 趨勢核心技術「深度學習」。在通訊領域中,訊號過濾的過程(濾波)也類似 CNN(卷積神經網路)的特徵提取,未來可延伸應用於語音、影像等通訊安全識別。他認為,這項觀察有助他善用人工智慧,進一步優化個人的專業實力。

雙聯學位整合二校資源,奈米加工基礎助研究一臂之力!

海外雙聯碩士學程,將讓我同時拿到臺灣和新加坡的學位,還有機會參與當地國際會議、知名學者演講,看見更多跨國產業的趨勢與觀點。

原就讀長庚大學電子工程系的張袈德,畢業後持續攻讀長庚奈米工程與設計雙碩士學位學程,目前正在就讀碩二。他分享,學程碩一會在臺灣進行,碩二需前往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SUTD) 研修,課程主要涵蓋了電子與半導體製造。

對生醫感測領域有興趣的袈德也關注到,該校曾與多所研究型名校有學術合作,因此規劃了許多吸引人的活動,像是南洋理工大學 (NTU) 的熱學演講、新加坡國立大學 (NUS) 的年度 ISPN 會議,以及 Techinnovation 等創新科技展,都讓他從國際視角,看見有別於臺灣的產業脈絡。

張袈德(左)與 南洋理工熱學演講講者 范汕洄院士(右)合照
我們還有去亞洲光電博覽會(APE)策展,來觀展的基本上都是企業人員或研究生,有機會與當地產業進行交流合作。

袈德觀察新加坡企業與學校的連結很緊密,回憶策展現場,他和團隊以光學成像、 3D 投影等基礎的奈米製造應用作為參展內容。攤位上,他們擺設了許多奈米結構樣品,並輔以雷射光照射、特殊影像處理。「展場中,任何人都能與觀展人士進行更即時、更直接的交流。」袈德認為這也是很不錯的產學媒合機會,讓專業能有所應用。

如何延續過往專業、確立未來發展目標,也是袈德此次赴外研修的關注重點;為了接軌大學期間做過的生醫感測專題,他笑說光是研究主題,就花了近三個月才設定完成。

後來我發現在長庚電子系、奈米雙聯學程所學的電子與半導體技術,讓我去新加坡後,可以延伸大學做的生醫感測研究,因此無論在後續實驗設計或操作上,已經可以更快上手。

確定繼續朝生物醫學檢測方面發展後,袈德結合長庚教授的半導體製程技術,製造實驗所需的檢測基板。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校內,有很多先進的設備,像是電子束顯影曝光、雙光子奈米列印技術等,讓我能將複雜的實驗加以實現。」他表示,後續透過血糖感測設計快篩試片時,過程更十分順利,如虎添翼。

最後袈德成功以光學方式篩檢出農藥殘留、生物蛋白等反應,甚至做到了樣品細胞的化學影像分布技術。他表示,在臺灣裝備的紮實技能,以及新加坡尖端設備的雙重輔助下,都幫助他製作生醫感測元件時,更有能力一一破關。

短期學習,扎根長期發展

長庚工學院帶我看到了世界一流的學術環境,校內的專業課程和學費補助計劃,更讓海外短期研修,成為一個更具吸引力和可行性的選擇。

經過短期海外移動經驗,長庚工學院的四位學長們紛紛表示,出國學習過程,不只幫助他們在工作技能、跨文化理解上,帶來豐富的視野轉變,更有助於釐清未來職涯發展,培養自己看得更遠、更廣的能力。

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動態,海外移動力儼然成為了大學生們的「隱形競爭力」,在追隨世界腳步之外,從本土角度出發,運用海外交換、海外實習及海外雙聯學碩資源,挖掘多樣化的境外交流管道,成為培養國際眼光的重要關鍵。

受訪者簡介

陳奕翔:長庚大學機械系大四生,曾赴日本岐阜大學進行海外交換。

鄭安順:長庚大學電機系大四生,目前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進行海外交換。

宋勁滕:長庚大學電機系大四生,曾赴澳洲墨爾本蒙納許大學進行海外實習。

張袈德:畢業於長庚電子系,現就讀長庚大學奈米工程與設計雙碩士學位學程,正於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就讀碩二。

作者 IOH 編輯部

當我們說起故事,我們可以改變世界。IOH Ro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