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系迷思 /學測申請 /志願選填 /高職升學 /考試衝刺 /108課綱 /大學生必修 /求職準備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你投實習只為刷履歷?做能感動自己的事情,才能真有所獲

從「實習與否」到「該找什麼工作」這類的人生問題,其實都只關乎於一件事情——目的。每件事都只是手段,重要的是你想要透過這件事得到什麼。
2019-05-16

你為什麼要實習?釐清職涯方向的實際作法

就讀號稱「出來沒專業」、「廣而不精」的企管系,我在大二修完不少必修課後,依舊不確定自己到底喜歡哪個專業;再加上聽聞「理論不等於實務」的傳言,以及社團學長姐繁忙卻充實的實習生活分享,我認為與其待在舒適圈苦思,不如直接去實習,釐清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做「行銷」,同時累積基本的操作經驗,讓之後找相關工作時能比較有說服力,俗稱「刷履歷」。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實習:做讓你感動的事

決定要投實習後,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寫履歷」。不寫還好,ㄧ寫不得了!發現儘管自己在大學已待過兩個社團,累積了不少活動籌辦及服務經驗,但要說服企業,好讓他們相信自己能勝任該份實習,我還真說不出個所以然;因為太害怕自己會沒人要的情況下,我連保險業務員的缺都投了,根本是典型的「病急亂投醫」。
社團學長的一句話驚醒夢中人!「你對什麼東西會產生感動?選那個就對了」我才理解——如果你選擇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產業或領域,那麼也只會越做越虛應故事,成長的幅度亦大打折扣。

重新沈澱的期間,我去參加了一場名為「雜學校」的展覽,那裡匯聚了各式各樣致力於教育的非營利或社會企業;這群致力於改革現狀、想讓臺灣有更好未來的人,讓我非常敬佩和感動!靈光一閃之下想起了高中有幫助過自己的 IOH ,好巧不巧,那時公司就正在招實習生,就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我奮力地客製化履歷,就這樣衝了!

沒有工作經歷下,如何說服老闆錄用你?

年輕人最大的特色就是有「滿滿的熱情」,所以不管在自傳還是實體面試,都請展現你的熱情,並具體説明你為什麼喜歡這個產業、這間公司和這份職位,跟你個人的經驗或是特色又有怎樣的連結?

空有滿腔熱血當然不夠,你必須具體舉出例子,說明你是有職缺所需能力或思維的,而這些經驗可以來自你個人(e.g. 經營個人社群、部落格)、社團(e.g. 團隊合作經驗)、系上活動(e.g. 活動籌辦經驗)等,以下用自己面試 IOH 的經驗為例。

因為選擇的是一間自己「有感覺」的公司,準備資料時就充滿了幹勁,面試時更滔滔不絕訴說自己對於實習的期待以及對 IOH 的熱愛、高中結識 IOH 的機緣;同時,也以自己過去在社團舉辦活動的經驗,去説明自己「為何而辦」、「怎麼辦」又「怎麼宣傳」,告訴面試官自己籌辦的邏輯,甚至是如何觀察、同理參加活動者的心態,說服他們自己是個有學習能力、能解決問題的人。實例輔助與熱情爽管齊下,終於感動了面試官們,讓我很幸運地在紅海中殺出重圍,成為第 10 屆五個實習生中的一位。

在 IOH 實習你做了什麼,又學了什麼?

(照片描述:輔導老師工作坊是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場,擔任組長引導老師們的過程很驚險,但收穫滿滿!)

 

在 IOH 實習的這一年分為前半和後半,一開始我待在行銷組,協助 IOH Facebook 與 IG 的經營,實際上的工作內容是撰寫貼文與專欄、簡單的後台數據紀錄與分析(使用 Google Analytics),有時也會進行 Facebook 廣告投放、撰寫廣告成效報告等,總結來說就是在做數位與社群行銷。

這個經歷不僅僅是讓我學會數位行銷工具的操作與文案撰寫的技巧與邏輯,更重要的是我體悟到「細心」的重要。在學校,我們只要做得還不錯,就有 80 幾分的成績,出點小錯似乎是可容許的範圍;但在職場上,你面對的是所有使用者,他們可能是基於對於你品牌的信任度而看你的文章,假使你帶著草率的態度,引用錯誤的資料或誤植詞彙,可能就影響受眾做出錯誤的判斷,你怎麼能賠得起呢?

工作是必須要百分之百正確的,不是零就是一。

而在後半年的實習中,被訓練最多的是「溝通」,和高中生、老師、不同領域的大學生溝通。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經驗是參與「輔導老師工作坊」,我必須引導輔導老師們發想新教案;而面對一群年齡比自己大 10 歲以上,又是站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真的讓人感覺壓力很大。論資歷、論專業我們都比不上他們,那又有什麼理由能讓他們聽你的建議呢?

我體悟到——事前充分的準備為基本盤,當下誠懇的態度能打動人,而清晰的思考邏輯可以服人。事後,我也把這套理論用在高職的演講上(自己是高中體系出身,同學憑什麼要聽一個大他們沒幾歲的大學生說話?),發現只要掌握上面三個要素:了解對方、態度誠懇、清晰邏輯,便可以達成有效的溝通。

工作外,我更認識了一群很棒的人

「IOH 讓這個世界變小了。」在一次工作坊的 Feedback 當中,我這麼說,不管去參加演講或是企業參訪,都能碰到跟 IOH 扯上邊的人們。

工作坊是 IOH 和大學或企業等組織的合作模式,長度約兩天,會同時協助多位講者產出並優化自己的講座;Feedback 則是 IOH 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素。在辦完活動或執行完某項任務後,大家會放下手邊工作圍成一圈,輪流認真和所有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收穫,甚至是生活的近況,是串起公司感情的推手。

(照片描述:與清大講者在校園內合影留念)

這一年內認識了 IOH 各屆的實習生、正職員工,還有好多好多平台上的講者,每個人都是一本精彩絕倫的故事書。有人從異地來到臺灣唸書,歷經一番挫折後,才融入臺灣生活、找到自己的定位;有人從國中便立志擔任老師,大學時兌現了自己的諾言,現在這刻也正朝向自己的目標邁進⋯⋯。從他們的生命故事中,我拾回迷惘、破碎的自己,逐漸釐清自己存在的意義,一步一步朝著自己的歸屬走去。

(照片描述:最可愛的十屆實習生們!我、小迷糊、小可愛、小 CC、小 IT)

 

此外,特別要感謝 10 屆實習生和 11 屆的開關人們。在實習期間我們互相扶持,拉著彼此一起向前,像是一開始大家都對於繁忙的工作適應不來,我們會交流彼此做事和規劃時間的方式,盡快讓大家進入好的工作狀況;在工作之外,我們更笑談著彼此的感情事,或感慨對於未來不確定的焦躁,有一群志同道合又有趣的朋友,這感覺真的超讚的!

我們不僅僅是同事,而是就算離開 IOH,還是會持續聯絡、在困難時互相扶持的好朋友!

如果要給想進入 IOH 實習的人一些建議,我會說...

「孩子,放膽去築夢吧!」如果你在投實習的過程,只考慮履歷刷起來漂不漂亮,而沒有跟隨自己的心、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你絕對會後悔!

以 IOH 為例,你可能會覺得社會企業是不是只是在做善事,而學不到真正的技能?我會說,學不學得到東西跟你在哪沒有關係,而是取決於你的態度,IOH 是間很願意給實習生機會的公司,只怕你給自己設限;再者,正因為是新創公司,組織較為扁平化,你更有機會去爭取一些大的機會,比如我在大三就接過千人規模的演講。若有覺得需要調整的地方,你更可以直接抓住 IOH 創辦人超哥,跟他約時間一對一好好談談。

這份 IOH 的實習,確實讓我更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但一年的時間有限,若你預期實習完之後,就可以不再迷惘、很肯定自己發展的方向,可能就要失望了!「職涯探索」這條路很長,人生的選項又這麼多,多數人都是用「刪去法」慢慢找到自己的歸屬,在此特別呼籲「實習」並非萬靈丹!

(照片描述:演講結束,與中壢高商的同學們歡樂自拍)

 

最後一個建議是,「來實習」並不等同於「來學習」,對於一間公司來說,他沒有必要花錢請你來這邊「學習」。如果對你而言實習是上課,那不應該是你付學費給公司嗎?你來是來「貢獻價值」的人,身為全辦公室資歷最淺,你的價值就是你「夠年輕」,你有新鮮的肝、新鮮的想法和最新的眼界,所以不要害怕發表意見,盡情揮灑青春的色彩吧! 

作者 陳冠蓉

Rhonda 陳冠蓉,為 IOH 第十屆行銷組實習生,2016 年自北一女中三類組畢業,藉由指考(登記分發)進入政大企管系,並於 2020 年畢業,之後會如何發展猶未可知。是個悲觀的理想主義者,認為「人生不過是種選擇」,雖然常對人生感到無力,卻又拼命地用自己的方式實驗著、奮鬥著。

核稿編輯 Bella Huang

主修中國哲學,終其一生都在追尋人生而在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