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責任編輯:陳冠蓉

核稿編輯:張紹敏

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陳冠蓉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就是反骨:矛盾意外養出不安於現狀的自己

陳冠蓉成長於純樸的土城,在她堅強的外表下,其實是個脆弱的女孩。小時候沒有獲得家裡太多關注,冠蓉始終努力精進自己,希望藉此獲得掌聲和肯定,矛盾的是,她往往在抉擇關口上選擇「做自己」,不一味順從家人意見或社會期待。矛盾的個性卻使冠蓉一路走來碰過很多衝突,高中與大學校系的抉擇、玩社團與否的疑惑、性傾向的迷惘等,拉扯過程儘管疼痛,但也讓她在處事上更為成熟,敢於面對自我並踏出舒適圈、學習新知。參與大小活動是冠蓉的日常,她參加過科展、發明展、全國商業個案競賽,並擔任儀隊隊長與政大創業聯會副會長,更展開鋼管舞的全新挑戰。

「際遇不管好的、壞的,都是客觀的。」經歷過挫折的冠蓉認為,過去的種種經歷累積成現在的自己,但未來要過怎樣的生活、成為怎樣的人,只有當下的自己能決定。她說:「人在江湖走,瀟灑溫暖都要有!」期許能放下過去包袱,在昂首向前的同時,以自己的能力溫暖身邊的人。

政大 = 東方哈大?

在師資上,政大確實有許多有名教授,但冠蓉提醒,擅長研究並不等同於擅長教學,建議學弟妹選課前先看過教學評鑑,以免踩雷;在環境和資源上,政大與遍布約 66 個國家的學校締結姊妹校,校園中常見到外國學生外,更有許多出國交換、跨校修課的機會,對於語言學習和眼界拓寬皆很有幫助,推薦學弟妹把握機會爭取;此外,政大校風相當開放,過去曾有多益畢業門檻、校歌歌詞爭議,在不同觀點被提出後,學校皆有受理、進行調整,並不如外界刻板印象中的那樣封閉。

好山好水好無聊?在政大該怎麼過好日子?

政大靠山且緊鄰景美溪,有山有水、環境十分清幽,缺點是經常下雨,最近的捷運站必須搭 10 分鐘公車至動物園站,若要前往信義區,則可乘綠 1 或棕 18 公車,路程約 20 分鐘,搭公車前往公館則需約 30 分鐘。想在號稱「美食沙漠」的政大混日子,冠蓉建議同學避開用餐時段時段、多利用外帶或自己煮;關於大學生必定會經歷的選課甚至翹課,「教學大綱」是你的好朋友,搞清楚授課內容、成績計算方式,才能避免「因誤會而結合,因相識而被當」的結果。

政大企管:興趣探索與人脈建立的大平台

在政大企管會學習各面向的管理,相較於其他專攻特定領域的科系,同學有更多時間找尋自己的興趣。但冠蓉說道,「學廣」是把雙面刃,如果沒有回過頭反思自己喜不喜歡、適不適合,很可能導致就業的瓶頸,無法找到目標或不具備相應的專業。但同時,因為企管「廣」的特性與強大的凝聚力,系上同學分別進入不同產業、領域工作後,會串連成一張張強健的人脈網,是未來工作時珍貴的無形資產!

政大企管學習資源多!

政大企管的特色之一是引入「哈佛個案」,「個案」是將企業做過的決策與狀況寫成故事,讓同學能在身歷其境的閱讀與分析中,嘗試做出決策,從中去驗證或學習理論。冠蓉也分享令她印象深刻的人才招募個案,一開始,同學拿到該公司的背景、招募說明,和 13 份模擬的應徵者履歷, 必須就手上資料篩選出適合的人才,藉由練習應用,讓課程所學更加深刻與靈活。系學會常舉辦大小活動,如企業參訪、CEO 論壇等,讓同學能了解業界最新動態和實際運作。另外,商學院提供 ETP 全英語商管學程、出國交換的機會,更有高達五分之一的商學院同學都曾去過交換。而與傳播學院所簽訂的雙主修保障名額,相較於全校幾千人競爭 30 幾個名額,企管系同學雙主修成功的機會高了三至四倍,是一大福利。

課程規劃:大一打基礎,大二、三漸聚焦,大四連結實務

冠蓉比喻企管系的課程就像個金字塔,大一時會學商學基礎知識,如:統計、會計、經濟、微積分,除了為日後進階的課程打基礎外,也讓同學能全面探索商學領域;大二、大三會針對各面向的管理學習,同時可以申請自己感興趣的學程,進一步了解,如行銷管理學程、人力資源管理學程、營運與供應鏈管理學程;大四的課程會總結所學,把知識推向實際的操作面、決策面,如企管系與雪豹科技合作開設的「行動與社群行銷」中,會讓學生體驗 App 產業一條龍的經營模式。

大二、大三所學習的各面向管理簡稱為「五管」。其中,「生產與作業管理」學習一項產品從無到有的製作過程中,如何管控生產成本、物流規劃等;「行銷管理」則討論如何用策略賣東西,包含產品定價、販賣地點與型式等;「人力資源管理」在講人才的選、用、育、留分別有哪些工具可使用,並介紹背後的理論基礎;「資訊管理」探討如何運用科技及工具管理資訊;「財務管理」則是介紹一間公司的錢怎麼來、怎麼去,而財務報表上的數字又都代表些什麼。

企管系「廣而不精」是真的嗎?與國貿、廣告比一比

冠蓉認為,「廣而不精」的情形普遍存在於臺灣各大學「非專業」一類組科系,如果在畢業時就想找到一份符合期待的好工作,光靠學校的必修課是一定不夠的,去修自己有興趣領域的進階課程,或藉由實習、競賽去學習,都不失為好方法。

很多人說企管和國貿差在前者偏實務、後者偏理論,但冠蓉認為這樣的二分法過於狹隘,雖然國貿必須學習國際經貿法、了解國際金融市場等,但該系亦提供貿易、投資等實務課程;至於企管系、廣告系的差異在於兩系所學的「行銷」為不同層級。企管系學習企業各面向的管理,行銷只占其中一部份,卻更擅長跨部門的行銷策略溝通;廣告系則專精於廣告的一切,包含廣告策略、案例分析等,在消費者洞察或廣告企劃的能力上會優於企管。冠蓉建議在比較不同科系時,同學們可以上網查各科必修,這樣能更確切地看出差異。

政大企管出路超廣!廣到令人害怕

觀察學長姐畢業後的就業狀況,冠蓉發現,企管系畢業後所投入的產業遍布各領域。「顧問業」算是和所學較為相關的工作,同學除了在課程之餘,也需要再自行充實各產業的知識;「公關業」能用上企管系所訓練出的簡報、危機處理能力等;「金融保險業」雖然和所學沒有直接相關,但同學若運用雙主修或修習相關課程,最後都能順利走入這行;「行銷」為系上就業的大宗,除了進入各公司的行銷部門外,也有不少學長姊進入廣告公司、人資領域和獵人頭公司等處服務。

印象深刻的課程:管理學、國文、行銷傳播

冠蓉表示,「管理學」這門課中所安排的企業參訪、學長姐工作分享與小型商業競賽,讓她真正開始喜歡上這個系,並且發現自身對行銷及公關領域的熱愛;此外,「國文課」亦是她的大愛,大學的國文課會根據文體、時代、類型去細分,同學能依照自己的喜好做挑選,也能鍛鍊對文字的掌握度、獨立思考及分析能力;「行銷傳播」這堂課,除了會介紹廣告圈的生態外,也能學習分析工具與策略制定,讓冠蓉學會如何判斷一則廣告的好壞,也能在日常中累積分析廣告案例的知識量。

玩活動不夠,演講我也愛!

大學期間除了參加系上的包種茶節(校系博覽會)、文化盃合唱比賽、企管之夜、迎新宿營之外,冠蓉也積極四處參加演講,包括教育部青年署所舉辦的創創點火器講座,邀請到臺灣的青年創業家分享創業歷程、對產業的見解和對後輩的建議;另一個冠蓉較常參加的活動是「簡報小聚」,這是一個新創圈中帶有商務氣息的社交聚會,除了會有簡報技巧相關的分享外,也能與身邊的人交流、訓練自己的社交技巧。另外,冠蓉推薦學弟妹多在 Blink、Accupass 等平台上挑選活動參與,充實大學生活。

創聯會大學長:「因為不做會後悔啊!」

冠蓉大一下時在因緣際會下加入創業聯會——致力於推廣校園創業風氣的社團,意外獲得許多感動。在一次聚餐中,冠蓉詢問創會的學長始終堅持在創業這條路上的原因,學長說:「因為不做會後悔啊!」這個回答雖然簡短,卻對當時迷惘的她具有無比震撼力,讓她更堅定自己的理念、勇敢做夢和追夢。在創聯會,每個被提出來的想法,都必須靠雙手去實踐,也因此磨練了冠蓉的執行和策劃能力;一次負責籌辦「履歷面試工作坊」的經驗,更引發她提早踏出校園、進企業實習的想法,展開全新的旅程。

面試和實習,讓我架構起自己的人生藍圖

第一次找實習的冠蓉投了兩間公司,分別是群眾募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以及「IOH 開放個人經驗平台」。在貝殼放大的面試中,她被創辦人連問了三次「你是誰?你要去哪裡?」,她發現自己無法很肯定地介紹「自己是誰」和自己人生的目的地;很恰巧的是,在進入 IOH 實習後,創辦人超哥也常問大家「未來想成為怎樣的人」,兩個契機都讓她對於自我有更進一步的思考與探索,對未來也有更實際的想法。(冠蓉完整實習心得請見此

珍惜自己與朋友,活出完整的坦白人生

活了這 20 年,冠蓉深刻體悟維持形象和友誼的重要。她說,「擁有正面形象」每每會為自己帶來機會,當你成為「品牌」,身邊的人在碰到問題時,自然會找上你,你也能因此和他人產生更深刻的連結。對冠蓉而言,「朋友」絕對是走過人生低潮的必備良藥。「或許你往往擔任『給予』的角色,但手心一直向下,總有一天會垮掉,不要害羞或害怕去向身邊的人尋求援助。」。但她也提醒,朋友固然重要,但若只是不想成為邊緣人,而硬把自己塞進不適合的圈子,真的沒必要,若非真正契合,未來一忙起來也就會自然散了,建議大家把時間花在自己真正認同的人身上。

最後,她想鼓勵大家,「成長儘管折磨人,但只要撐過去,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人。」記得坦然面對當下低落的狀態,接受自己的不足後,再找方法、運用身邊的資源解決問題,為自己的人生扛起責任。

【選科系先搞懂】商管熱門科系怎麼選?跨領域跟數位轉型正夯!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