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責任編輯:黃雨婕

核稿編輯:Bella Huang

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系 楊昀儒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放下醫生夢,我拾起營養師專業

「讀三類組時,我有過醫生夢。」望著擔任社工師的母親身著帥氣白袍、在醫院當中助人的身影,楊昀儒早早就立志成為「用專業幫助生命」的人;詎料學測成績不如預期,只得思考其他方向。她偶然參加臺北醫學大學的志願選填說明會,發現保健營養學系的教授相當樂於回答學生提問,且具有轉系的名額,思及未來或許仍有不同可能,昀儒因此選擇就讀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

「轉系失利後,我發現『營養』或許是我放不下的專業。」進入北醫營養系後,昀儒先是準備轉系,卻漸漸明白自己已將心思放在「營養」上——因為營養是一門與「人」、「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不管是「生病該如何吃」的疾病營養,或是結合「運動、美容與營養」的日常飲食,都反映著營養師的重要性。

課餘,昀儒加入「社會醫療服務隊」至偏鄉服務長者,那段提供陪伴與營養建議的日子,讓她體悟到「助人與專業都不只一種方法!」於是,她不再徬徨,專心於取得營養師執照,並繼續升讀研究所。「 You are what you eat! 」昀儒說道,「『吃』的一切反映於身體上,只要擁有專業,營養系就是非常棒的選擇!」

不只醫學,北醫還有跨領域學院與「便當講座」

「大門走至後門不必五分鐘,絕對不怕遲到!」北醫的校園不大,漂亮的景點倒不少,昀儒提及每到聖誕節,校園內的「百米大道廣場」將點亮聖誕樹,過節氛圍醉人。小而美的北醫「校如其名」,科系都與醫學相關;然而,小小的醫學校園卻廣納跨領域通識(科學、語言、社會、文化、經典閱讀、創意等)與微學程,亦與世界知名大學互結盟校,例如:日本東京大學、德國 Heidelberg University、美國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與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等。

北醫的社團多元,校內舉辦的午間講座也多,主題豐富又提供免費便當,「我們俗稱『便當講座』!」昀儒笑稱。光是昀儒曾經參與的生涯講座就有營養師自媒體、楊森藥廠(嬌生)實習等主題,甚至歌手演唱等藝文活動。此外,北醫的獎助學金機會多,以「語言獎勵金」為例,昀儒當初以英文檢定達標成功申請 2,000 元,實不無小補。(由學姊帶路逛校園?請點選「學校」章節鈕觀看)

營養師不只計算熱量:疾病飲食、改善體態都該尋求專業!

說到科系迷思,肯定有人以為「營養問題上網 Google 就好?」昀儒搖搖頭強調,現今網路資訊氾濫,該如何篩選正確知識,還是得依靠專業;以當紅的「生酮飲食」為例,民眾或許知道這是「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卻可能不知道生酮飲食與一般攝食法不同,必須詢問專業營養師,否則容易危害身體健康,「如何依照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去執行?這就是我們系的範疇啦!」

除了計算熱量,營養師還能透過調整日常飲食,客製化飲食——吃什麼、吃多少、吃的時間,來協助個案恢復健康與改善體態。恢復健康即是「疾病飲食」範疇,舉例而言,營養師可以為糖尿病患設計控制醣類的菜單;而改善體態部分,營養師會依照個案的運動時間、項目與目的來調配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比例。在健康意識抬頭的現今社會,營養系可說是實用又具多種發展性。

北醫營養系學什麼?四大領域與多元選修

北醫營養系的核心課程分為四類:「臨床營養」如疾病營養、「膳食管理」如菜單設計、「公共衛生/社區營養」如社區衛教、「食品」如食品特性等。昀儒以「煮飯」解說四年課程,大一接觸基礎概論及原理,有如跟著食譜備料;大二以上開始步入國考與實習相關科目,大二至大三是將相關課程學得更加熟稔,如同反覆練習菜色;大三至大四重視文獻閱讀且深入研究,就像熟習基本料理以後,自己設計另道料理。(欲知學姊大一修「解剖學」的過程?請點選「科系」章節鈕)

營養系規定學生尚需修習「多元選修課程」——食品技師相關、中西餐烹飪、各領域與營養結合、醫學相關、醫院實習、企業實習、國考複習等至少 23 學分(認列外系 10 學分)。以「中西餐烹飪」為例,修課學生學習製作餐點,得規劃考取中西餐證照;修畢食品技師相關課程後,亦可考取食品技師證照。最後,北醫營養與美國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設有雙聯學位,有興趣者不妨主動查詢相關資訊。

當上「營養師」必經國考,出路卻不必然只是營養師

「北醫營養的國考通過率全國第一。」昀儒將應屆考取營養師的成果歸功於系上的「國考複習課程」,業界學長姐會協助學弟妹複習。此外,系上尚安排「業界導師」,邀請藥廠、臨床、和媒體合作的營養師、在營養新創公司等場域工作的學長姐分享見聞。當然,廠商參訪亦是重要活動,昀儒就曾經參訪葡萄王及勝昌製藥(中藥廠)。

取得營養師資格者,出路卻不必然只是營養師;不論是醫療單位、團膳公司、學校或健身房的「營養師」,藥廠、營養品、生技公司的「研究專員」或「產品經理」,甚或從事「教職」、「研究顧問」等,都是可能的職位。近年更有許多營養師經營自媒體,出路極廣。

臨床營養、膳食管理與實作販售:營養人的推薦課程

「這科是國考得分點,亦是營養學入門!」一提及推薦課程,昀儒舉出大二必修的「營養學及其實驗」,課程內容為認識營養素、酒精與水、藉由實驗課熟悉食物特性與份量,便於未來熱量與份量的估算工作,以及食品相關特性(廢棄率、膨縮率)的換算。

「營養師國考六科平均 60 分通過,但是這科最少要取得 50 分,所以是國考魔王科!」大三必修的「膳食療養學及其實驗」首重「疾病營養學」,學生將認識疾病特色、食物與藥物的交互作用,並且練習依照個案狀況評估與調整營養素分配、食材挑選、食物質地等。

「營養師的工作不只是臨床,還有另一種面貌——廚房管理、菜單設計。」大三選修的「團體膳食供應與製備實驗」指導學生菜單設計、食材採購與管理、成本控制、烹調方式,最後是保健便當的製作與實際販售。(好奇「廢棄率」、「膨縮率」,以及學姊販售便當的成果?請點選「這堂必上」章節鈕)

服務隊與醫院實習:在各方各面助人的營養師

北醫的服務性社團相當出名,昀儒就曾經加入「社會醫療服務隊」,此社團的「社區服務組」會定時下鄉,與長輩建立關係,同時給予醫療協助。「這是一段耐心陪伴,等待敞開心房的過程 。」服務長者而收穫的溫暖回饋,昀儒至今記憶猶新;而這項經驗亦成為她意識「助人不限專業」的轉捩點。

除卻課外活動,昀儒亦至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實習,實習需輪替三種工作內容:膳食管理、臨床營養、社區營養。「膳食管理」為依照個案或氣候的特殊情況調整菜單,並且管理廚房衛生與督餐。「我們都笑說這需要『通靈之眼』!」督餐的營養師必須駐守餐盤輸送帶,盯緊每份食物,確認每位病患取得正確的餐點或份量。「臨床營養」則是進行病房與門診衛教、給予病患出院後的食物建議,實習生甚至會組織跨團隊(醫學系、呼吸治療、藥學系等)合作討論病人的處置。最後,「社區營養」是從事衛教活動,自教導營養知識、輔導個案裝盛食物至製作低熱量食品等,都是實習的範疇。

對五年後的自己說:「希望妳還是持續往喜歡的方向前進!」

「迷惘沒有關係,且走且看。」回望大學四年,昀儒總結道。她建議學弟妹多方嘗試、設定小目標,說不定就能於半路尋得熱情所在。她也提醒,大學是介於學校和社會之間的過渡期,也是訓練期;每個人都該學會獨立與自律,「沒有聯絡簿提醒你該做些什麼了。」

從小就具有豐沛同理心的昀儒依然真誠待人,大學這四年卻教會她保守底線,不委屈自己。「沒有人有義務替你著想,所以要優先考量自己。」最重要地,她領悟到別因為害怕而裹足不前,因為「沒試過的遺憾更大」,正如她曾經錯失的大專生研究計畫。

「選填志願時,我問過很多人,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問自己內心:『想要什麼?』」她感謝當年支持自己的父母,更感謝那時的自己「聆聽了自己的聲音」。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