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 HPX 社群創辦人 蔡明哲先生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面對多變的未來,記得要保持好奇與勇氣,這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樂趣!」

講座由臺北醫學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

小幫手:史璧華

責任編輯:林立麗

臺北醫學大學 食品安全學系 蔡瓈葶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臺北醫學大學食品安全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推薦觀看】最新錄製之同校系講座:臺北醫學大學 食安系 林韶棋
莫忘初衷,擇己所愛

蔡瓈葶來自臺南,在高中時,她曾是一個害怕嘗試新事物的女孩,但選擇北上讀大學後,她決心突破自我,緊抓大學裡的每個機會,不論是輔修、系上活動、社團、打工都嘗試過,個性也從原本的遲疑變得更為果斷。

瓈葶坦言最初是因學測失常,才會來到臺北醫學大學食品安全學系就讀,但如今,她很開心自己當初做了這個決定,因為這些年的學習,都讓她更確認對食品安全議題的興趣,期許自己未來能以本科系專業去影響社會,她也感謝北醫給予的豐富資源,讓自己成為軟、硬實力兼具的人,而透過自身的經驗分享,瓈葶想傳遞給學弟妹的是,在大學,你會面臨無數的機會與挑戰,不論你最後選擇做什麼,都請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為何。

認識北醫

北醫位於臺北市信義區精華地段,食衣住行等生活機能都相當富足,校園分為校本部、大安校區,校本部是大部分科系的所在地,大安校區則是匯聚了醫務管理學系、高齡健康管理學系、生醫工程學系以及一些辦事大樓、醫療教學相關設備。北醫擁有著一校五院優勢,醫院包含北醫附醫、萬芳醫院、雙和醫院、臺北癌症中心、寧波醫療中心,提供了學生豐富的實習機會。在住宿上,北醫保障大一新生能入住拇山宿舍,宿舍沒有門禁,同學升上大二後則需要抽籤來決定能否入住,瓈葶也說學弟妹不用擔心外宿問題,因為校園附近的租屋選擇相當多元。

北醫特色

北醫近年成立了跨領域學院,學院內不只依當下趨勢開設程式設計、人工智慧、大數據、資料科學等等課程,學院內也不時會舉辦相關主題講座、工作坊、研討會、黑客松,提供同學吸收新知、互相交流的機會。此外,北醫更擁有 200 多間海外姊妹校,同學能申請的交流形式包含短期研修、見習、交換與寒暑期遊學團。又為了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北醫也針對社團活動、營隊研習、幹部訓練、學術活動都提供不少經費補助。

在硬體設備上,北醫作為醫療型大學,實驗室資源相當豐富,例如大體實驗室是同學修習解剖學實驗的上課地點,位於形態學大樓;供膳實驗室主要是供保健營養學系來進行食物學原理、營養學等等實驗課;食品加工實驗室則是專門為食品安全學系打造,食品安全學系大三以後的實作課程皆是在此進行,實驗室內提供了許多做罐頭、加工食品的器具。

在瓈葶看來,北醫最特別之處是,在此你不只能學到扎實的醫藥專業知識,更能培養出以人為出發點的同理心,而身邊的同儕各個都既會讀書又會玩,是激勵自己要不斷進步的動力,在校園裡也時常會接觸到國際學生,能透過跨文化交流來拓展眼界。

打破你對北醫食品安全學系的錯誤認知

「北醫食品安全學系是在學製造食品嗎?要很會做料理?和食品科學系、保健營養學系有差別嗎?」瓈葶表示系上課程確實包含食品加工,但更重在學習「食物對人產生什麼影響」,例如分析食物添加物在何種劑量下會對人體產生危害,而讀食品安全學系並不會需要很會做料理,系上課程除了有不少化學相關課程,其實還囊括了風險分析、管理、經濟、工程、行銷、法規、營養學、毒物學、統計學,是一門跨領域學問。

若要比較食品安全學系、食品科學系、保健營養學系的不同,簡單來說,食科系著重於食品製造、加工的過程;營養系則探討食物進入人體後的生化反應、飲食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故課程會牽涉到食譜設計,學生畢業後可以考取營養師證照;至於食安系就如前所述,是重在分析食品的添加物、毒素,以及生活中可能的重金屬等等風險對人體的影響,探討如何控制、管理、避免這些不良影響,學生畢業後可以考取食品技師證照。

北醫食品安全學系特色

北醫食品安全學系是全國首創大學部食安科系,採精緻小班教學,每班人數不超過 40 人,讓學生能享有更多的學習資源,超高超高師生比也形塑出緊密熱絡的師生關係,系上也很重視學生實務經驗養成,不只邀請學者、專家與業界人士向同學分享經驗,也安排同學到食品包裝工廠、啤酒廠參訪。

更特別的還有食安守護隊以及高中推廣活動,其中食安守護隊是由同學實際拜訪店家,協助其評估店內衛生條件、食物儲藏方式是否無慮,此項活動也很考驗同學要如何與店家溝通,才不會讓店家覺得是被找碴,而是能心平氣和地接納改善方案;高中推廣活動則是由同學透過桌遊、簡易的食品快篩來帶高中生了解食安知識,而系上老師也時常會至高中做食安宣導演講,從中都可以觀察到北醫食品安全學系很重視實際應用、強化社會連結,期盼能透過專業來幫助社會。

北醫食品安全學系大一課程有食物學原理、微積分、經濟學概論以及許多基礎化學相關課程,瓈葶特別提到大一的化學相關課程內容基本上都是高三選修化學的延伸,只不過是改成以原文書授課;大二課程負擔逐漸加重,包含了食品化學、食品衛生與安全、食品分析等食品技師國考科目。

大三課程則是為同學往後實習做準備,還包含了食品微生物、食品加工學等國考科目,瓈葶也補充系上實習地點並非醫院,而會是在食品公司、衛生署、食藥署單位;大四課程較少,例如食品工廠管理、食品風險評估、專題報告等等,多著重於實際應用學習,以利學生未來和職場接軌。系上選修課也相當多元,瓈葶特別推薦肉品加工學、穀類加工學、蔬果加工學等實作類課程。

那些北醫食品安全學系教我的事

瓈葶覺得自己在北醫食品安全學系最大的改變,莫過於更會「看」事件,面對網路、電視上眾說紛紜的食安資訊,現在的她更能從風險評估的角度,理性地評斷真偽,她特別點出大眾常有的迷思是:「吃 XXX 會中毒」,但這世上根本沒有完全無毒的食物,任何食物都具有一定毒性,關鍵其實是取決於劑量,以鉛為例,人體對鉛的每日容許劑量為 0.2 mg,所以只要每天不超標,其實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大礙。此外,瓈葶如今在選購食品上也變得更會留意成分、營養標示,還能運用食安專業來提供身邊朋友一些飲食建議,這些都是她覺得系上帶給自己很重要的能力。

北醫食品安全學系畢業出路

系上畢業生可以考取食品技師證照,每年舉辦考試兩次,採申論題,錄取率固定為 16%,競爭激烈,另外也能參加其他高普考進入食藥署等公部門服務,因時勢所趨,保健食品工程師、食品品保工程師證照也越來越搶手,瓈葶建議有興趣的學弟妹不妨參考看看。至於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北醫食品安全學系?她認為不只要對化學、食品感興趣,更須具備謹慎、實事求是、樂於吸收新知的態度,又因為國考科目為申論題,故強大的記憶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印象深刻的課程

「食品化學」是介紹蛋白質、醣類、脂質等營養素特性,課程內容繁重,但是相當實用,評量方式除了有期中、期末考試,學生還要繳交相關主題報告;「營養學實驗」則是保健營養學系必修,重在讓同學徹底認識食物,例如怎麼去拿捏食物份量、評估其熱量與營養素,課程評量方式為跑台考;通識課「領導力與創新管理」會要求同學進行企業 CEO 訪談,從中了解職場上所需的軟實力。

瓈葶在大學期間當然沒有錯過參與系上活動的機會,例如迎新宿營、啦啦隊比賽、保食之夜,在系外,她也投入不少營隊,例如擔任北醫現代醫學營帶領,負責關照隊輔與高中生,而在冬天的故鄉育樂營中,瓈葶從陪伴失親兒中,體會到人跟人之間溫度的可貴。此外,她也加入吉他社,更擔當第 36 屆金弦獎歌唱比賽總召的角色,種種活動經驗不只增進了她的能力,也讓她益發體認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輔修經驗談

北醫在雙主修、輔修是規定大二以上學生才能申請,雙主修申請成績門檻為系上前 30 到 50%,各系名額約 1 到 10 名,輔修則是沒有成績門檻,名額為 10 到 20 名,由於每年申請人數通常超過招收名額,故最後會以成績表現好的申請者優先錄取。瓈葶本身是輔修保健營養學系,許多人常問她:「要兼顧兩個系的課業不會很累嗎?」但她覺得只要時間管理得宜,其實顧好兩邊課業並非難事,而且輔修不只是讓自己的學習更多元,將來畢業證書上也會標註輔修經歷,對於就業是有一定幫助的。

當一個忙碌的大學生

「從多元活動中探索自己吧!」瓈葶在上大學以前,常會對嘗試新事物感到抗拒,但內心又不甘於一直處在舒適圈,在上大學後,她鼓起勇氣,挑戰自我,漸漸發覺到每個人其實都遠比自己想像中的還有潛力,不過,她也提醒學弟妹當手邊的事情越多,越要去衡量每件事在自己心中的比重,如此才能做好取捨,把時間花在真正重要的人事物上:「做一個自己真正的主人,別把自己弄得太累了!」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