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中國文化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的經驗分享
曾像是習得無助的狗,在逃跑中找到對日文學習的熱愛
「一路以來,我的成績都不是很好,因而對學習感到懼怕。」游承翰笑稱自己像是「習得無助的狗」,在課業上找不到成就感,他屈服於心中無形的腳鐐,先是「逃」到高職電子科。在電子科經歷學科不斷被當掉的折磨後,承翰不顧統測與學測的落差,轉考學測,進入淡江日文夜間部就讀。在淡江日文,承翰首次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也看見夜間部的學習資源確實不如日間部,於是又決定重考,經由指考分發至中國文化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回首求學路上的挫折,承翰並沒有被打敗,反而一路逃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他期許未來能成為以日文專業為傲的「優秀臺灣青年代表」,為臺日搭起更深厚的國際橋樑。
我眼中的中國文化大學
「文化大學是可以實現夢想的地方,讓人在前往夢想的道路上狂奔。」文化資源的多元性,讓熱愛嘗試的承翰擁有發揮的空間,他在體育課選修彈翻床與立氏單槳衝浪,同時運用全人學習點數,參與各項課外活動。而校內申請獎學金的機會也不少,承翰即申請了生活助學金,他也建議學弟妹們若有獎學金的需求,可以到文化大學的官網搜尋更詳細的資訊。此外,由於文化大學位處陽明山上,外宿的房租並不便宜,家住新北的承翰笑說「騎車通勤是最佳解!」,機動性也相對較高。
中國文化大學日本語文學系
幾經波折,才來到文化大學日文系讀書,承翰認為,在日文系必須想像自己是「日本小學生」,重點在學好日語,把日語當成母語一般地認識日本的政經、歷史和文學。相較於坊間的日語補習班,大學裡的日文系更重視文學課程與實務應用。在大一時期,著重於培養語文的基礎能力,開設初級日語、日語會話與基礎日語聽力訓練等課程;大二會帶領同學深入日本文化,課程包含日本史、日本地理、日本近代文學賞析、日文文字處理及操作⋯⋯;大三則有日本現勢、日本近代文學導論及日語翻譯等課程,大四以實務課程為主,學習日語應用與商業書信、導覽日語、口譯課程。
想學好日文,你可以這樣做!
提到將日文學好的心法,承翰認為熟記單字、文法是基本功,還要加上平時「腦內記憶」的訓練。他會記下母語者的習慣用法,翻譯成中文後,再試著自行轉換為日文,比較與母語者的差異;或是透過快速的中日切換,思考如何以日文表達,立即查詢不熟悉的詞彙,自然就能看見進步。承翰也建議學弟妹們,在學期間多利用系上的海外交換資源、日本語 Corner、華語研習營、天理遊學團及高中生小導遊⋯⋯。他也直言,如果不愛社交、對語言學習沒有興趣、討厭背單字者,務必在填下日文系前三思。而大學四年所培養的能力,則可以帶領你走向翻譯、日商、日語老師等出路,若想進入日商工作,也要記得提早準備 JLPT N1 及 BJT 商務日語考試。
我推薦的文化大學日文系課程
「日文選修課程更能代表系上課程!」對於承翰來說,必修課是奠定日文的基礎,選修課則能帶領學生探索不同領域,在「新聞日語導讀」這門課,教授會分析新聞的書寫手法,發現「押韻與對偶」最能抓住讀者的眼球,同時也是快速認識日本文化的管道。「日語聽講(二)」則是精實的會話課,學生必須用日文精確地表達想法,透過課前預習、小考到音檔的覆誦訓練,奠定出扎實的口說能力。而「日文文學選讀」為承翰比喻作「高中國文課」,比起翻譯過的作品,透過日文直接閱讀文本,更能感受作者的理念。(關於日本文學選讀的課程介紹,請點選「這堂必上」的章節鈕觀看。)
前往東京交換,是我報考翻譯所的契機
「學日文卻沒到日本,日語會和別人有落差。」談起到日本東京二松學舍大學交換的經驗,承翰笑著說,當時是想脫離媽寶身份,去看看真正的日本。相較留學生就讀的「別科」,日文系學生會直接進入文學院,真正貼近日本大學生的生活,承翰也加入了該校的中文社團,指導日本同學中文發音、修飾口語表達語句。在交換期間,他也同時看見日本的畢業生必須承受家庭與社會的期待,很多時候必須屈就於不喜歡的工作,才回頭看見自己身在臺灣的自由。「厲害的人都可以學到那麼多,那我呢?」也因為在當地認識到同時精通中、日文的前輩,承翰意識到自己的日文能力還不足,同時亟須培養第二專長,因此決定繼續升學,回國後考入輔大翻譯所。
逃避既不可恥,也十分有用!
「逃吧!就逃得遠遠的!逃跑未嘗不是一種選擇,每一次出逃都把我帶到更好的地方。」回首自己的學習歷程,從高職轉考學測,再從夜間部重考指考,前往東京交換,還考上翻譯所,對承翰來說,逃離和追尋其實正是同一件事。因為能勇敢地「討厭就離開」,他在追尋的跑道上從來就義無反顧,終於在學習日文上找到熱忱。引述《魔法老師》裡對魔法的解讀,他說,推進自己前進的魔法來自心中的勇氣,他期許自己能夠一直勇敢地生活,永遠不要因為滿足現狀而停下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