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香港赴台就讀淡江大學英文系的經驗分享
勇敢走出自己的路
「踏出去的每一步路都是戰戰兢兢,但走過去,路就建成了。」呂仲琳Ivy自香港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畢業後,選擇隻身來到台灣淡江大學英文系就讀,吸引她來台求學的理由除了學費便宜、文化相近之外,更多是因為她對外國文學的興趣。在淡江大學英文系求學期間,Ivy也找到自己未來想發展的方向--翻譯,遂修習了翻譯學程來進一步鑽研,還在課餘時間接了口譯打工。「不用成為偉人,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也能對社會產生微影響!」Ivy總是告訴自己要珍惜當下的每個選擇,盡可能把握每個機會,活出自己的生活,才能對社會發揮影響力。
淡江大學簡介
淡江大學位於新北市淡水區,雖然離台北市中心較遠,但搭乘捷運也還算方便,當地物價也較台北便宜許多。淡水氣候冬暖夏涼,在17世紀因為受到西班牙人殖民統治,讓當地至今留有不少人文歷史古蹟,而以油豆腐包裹著冬粉的阿給則是淡水最著名的小吃。淡江大學有淡水、蘭陽兩個實體校區,共八大學院、53個系所,其中國際研究、商學、外語相關科系為淡江熱門系所。淡江大學不只注重學生在課業的學習,更鼓勵其參與社團、從事國際交流,同學去國外交換或在大三出國留學的情況相當常見。此外,淡江還有三大特色資源--24小時的自修室、24小時電腦室與免費列印紙、廁所裡無限的衛生紙,學校圖書館藏豐富,學生還能借用iPad,在學校宿舍方面,淡江大學有保留僑生名額,香港僑生可以透過港澳會申請後抽籤。
為什麼來台灣唸英文系?
全台英文系大致分成純英文系、應用外文系兩類,淡江大學英文系屬於純英文系,故課程包含較多文學相關內容,系上分為文學、英語教學、翻譯三大方向,Ivy認為香港同學讀淡江大學英文系的好處在於淡江是台灣歷史悠久的大學,故學歷是被香港所承認的,不過,由於台灣英文教學是以美式英文為主(不像香港是採英式英文),故香港同學在起初學習上可能會歷經一段適應期。
淡江大學英文系課程架構
淡江大學英文系教學方式分為一對多講課、即場演講、速寫作文、寫小論文與上台報告,在課程規劃上,大一、大二必修為西洋文學課程與會話、寫作應用課程,其中「第二外語」為兩年必修課,有德、俄、法、日、西文可供選擇;大三大四必修課有英美文學、演講、翻譯等,Ivy建議學弟妹最好趁早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而去修習相關課程、申請雙主修或學程,以她為例,便申請了系上翻譯學程,未來會往口譯的方向鑽研,「唸英文系什麼都能做,也沒有一定要做什麼。」Ivy提及雖然有不少英文系學生畢業後會投入英語教學、翻譯、外交、航空業等工作,但真的不用把自己侷限在這些行業中,未來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
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門檻
在畢業門檻上,淡江大學英文系除了有畢業學分規定,同學還需達到TOEIC750分檢定(或TOEFL71分以上、IELTS5.5分),Ivy認為上述門檻並不難達成,在英文學習資源上,她特別推薦學弟妹能透過SparksNote了解古英文文學作品,在聽力方面,則可以使用TED、VOA美國之聲來加強。
印象深刻的課程
「逐步口譯」和「同步口譯」的差別在於前者是等講者說到一個段落後開始翻譯,後者則是在講者說話的當下就要立即翻譯,在「逐步口譯」課程中,Ivy最難忘的就是和外交系聯合舉辦模擬聯合國,作為課程期末成果發表。「政治未來」是淡江大學著名的未來學課程之一,內容是以「思考、預想、計畫、改變」四個面向來分析社會議題;「台灣歷史采風與踏查」則是簡介台灣各個節慶風俗的由來,是一堂令Ivy著實大開眼界的課程。
在大學沒有參加課外活動,就像你沒念過大學一樣
「大學不去OCamp,終會有點遺憾。」Ivy覺得營隊是讓新生能初次認識學長姊、同儕的好機會,故建議學弟妹不論是系宿營、僑生宿營都可以多多參與,透過僑生宿營,Ivy不只認識到來自各國、各年齡層的同學,發現世界之大,更因此結識到知心朋友!她也鼓勵學弟妹參加港澳會、僑聯會,這些組織不只會舉辦許多僑生交流活動,也會協助僑生打理在台灣的生活,Ivy也擔任過僑聯會副會長,從籌辦活動中挑戰自己,學會如何領導眾人。
多去問,機會就在你身邊
「你不去問,不主動,工作是不會自己來的!」憑著積極主動的心態,Ivy爭取到不少打工機會,她不只接翻譯案子,同時也在學校國際處工讀,不只要協辦活動、處理行政作業、美宣、翻譯與擔任司儀,還不時會外出開會,她提醒僑生學弟妹若想在台灣打工,需透過學校申請勞動部工作證,每半年一次要辦一次,每次費用為100元。在朋友的介紹下,Ivy加入大小牽小手計劃,而來到安坑國小實習,實際體驗過導師管理班級、備課的生活後,她了解自己不適合進入正規教育體系任教,但她期許自己未來能以義教的方式去陪伴學童。
人生從來沒有不後悔的時候
獨自一人來台生活,Ivy起初也因為台港在用語、生活、飲食習慣的差異,而感到有些不適應,她建議學弟妹雖然離鄉背井求學難免會內心備感壓力,但適當放鬆充電是很重要的,既然來台灣了,就好好體驗這裡的人文風情,盡可能去抓住各種機會,她以「探索、適應、思索、開拓」形容自己這四年的求學歷程,也藉此勉勵大家勇於嘗試:「不要怕後悔,感到後悔時,代表你學會珍惜了。人生從來沒有不後悔的時候,當你做到80分,就會想做到100分,學會珍惜,才能真正享受、活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