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必修 /108課綱 /求職準備 /考試衝刺 /學測申請 /校系迷思 /志願選填 /高職升學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Photo by Jaredd Craig

別再盡信那些面試懶人包!邏輯才是關鍵

全照面試守則上寫的去做,只會顯示你很沒有思考的能力。
2016-04-05

別再用那些錯誤的表達方式!

多元入學的本意原是讓考試不再是學校招生的唯一指標,盼能藉此減輕同學升學壓力,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為了備審,家長連忙送孩子去補才藝、搶當志工;為了口試,買面試教戰守則、背話術,惡性循環之下,造成申請者如出一轍的自傳經歷,就連在面試應答中都有著相似的模式,譬如在醫學系面試中,「受史懷哲影響」、「從奶奶中風看醫療體系的不足」等說詞根本司空見慣,這種陳腔濫調的選系動機哪有可能令教授信服?

翻開坊間流行的教戰守則,裡頭是鉅細靡遺地描述著面試的諸多細節,從五人面試委員中肯定會有一個扮黑臉、絕對別忘記眼神交流到去 XX 系面試穿套裝準沒錯,書中還貼心列出許多口試安全牌供同學參考。

然而,當你是完全依賴一本書作答時,難道其他人就不會使用嗎?口試委員可能不清楚書中的伎倆嗎?

事實上,面試本來就不存在標準答案,所謂「對 XX 系的學習熱忱」、「在我身上適合就讀 XX 系的特質」從來不是一套固定僵化的說法,時事題、情境題、團體討論各種面試關卡想測出的僅是那些光靠紙筆考試無法告訴教授的事──你的思考邏輯與人際溝通能力。(推薦閱讀-北醫教授談備審面試:關於同學那些制式的申請動機,我的想法是...

懂得自主思考才是教授眼中的人才

「發展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非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懂得獨立思考,並掌握學科的基礎理論,他必定會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以獲得細節知識為其培訓內容的人來說,他更能適應變化與進步。」——愛因斯坦

1. 期中考前夕,老師為同學爭取到微軟參訪的機會,但要求全班 2/3 的同學都要參加,方能成行,如果現在同學大多表示考試在即而不願參加,你該怎麼辦?
2. 如果台南沿海出現一未知疾病,而你是一名調查員,要如何調查出病因?
3. 當國道上發生車禍,你和家人恰巧經過,此時你發現有一名虛弱的老先生被救難人員攙扶著,此時你會怎麼做?
4. 大學應該開放男女混宿嗎?

(摘自成大醫學系 2013 年面試部分考古題)

看到以上題目,你可能會納悶:「既然是醫學系面試,教授不是該問些醫療時事或專業題嗎?幹嘛還要多問這些令人摸不著頭緒的情境題?」

的確,藉時事、專業題能體現學生對科系相關議題的認識與關注,可是時事題多少能靠臨時抱佛腳,而能完整回答艱澀專業題目的學生其實也少之又少,反倒是情境題具有一定的鑑別度。(推薦閱讀-面試其實不難,從考古題看學長姐如何抓住教授的心!

因為它能讓教授看到同學會從哪些角度去理清事件脈絡,如何在限制條件之下,活用既有資源去解決問題。這些題目本來就沒有預設絕對答案,教授就只是看你的反應,看你的態度,看你在突發狀況時的思考邏輯與判斷力。

 

>> 成大、台大、陽明、北醫、輔大醫學系面試方式有何差別?聽聽成大醫學系林協霆、呂恆安怎麼說(可從 PART 3 11:47 開始看起)

 

不可或缺的軟實力──人際溝通

一個人的成功,僅有 15 % 取決於技術知識,而其餘的 85% 則取決於人際關係及有效說話等軟實力。 - 成功學大師 戴爾.卡內基

在現實社會中,各行各業都少不了與人的接觸,而跨領域合作更是現今潮流,是故擁有不錯的表達能力、懂得團隊合作的申請者多少能令教授印象深刻。

舉醫學系常見的面試關卡 PBL 團體討論為例,是面試者抽籤決定自己的角色(如主持人、結論者或組員)後,進行對一議題的討論,過程裡教授僅會從旁觀察同學的行為。

其中主持人貴在展現領導力,要能維持每位組員的發言機會與秩序;結論者則是考驗其總結的能力,如何在短時間內歸納整理眾人的意見;組員則是在爭取「有意義的」發言機會之外,更要留心發言規則,不能表現得太搶其他組員鋒頭。(推薦閱讀-大學面試技巧大公開!讓你在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別人的作法終歸是別人的,試著保持一顆柔軟的腦袋吧

說到底,沒有一套適用於所有人、所有情況的面試術。

對於面試,你的確該做好萬全準備,練習考古題、與同儕師長沙盤推演都是重要的事前功課,然而如果你盡信教戰守則,很多時候反而會讓自己在遇上突發狀況時,更容易手足無措。

所以在面試中,請你保持自信,相信自己能走到這個階段,已經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實力,你只需更用心傾聽、思考教授對你的提問,從容地應變各種情況,相信結果應該不會太差。(推薦閱讀-台大教授林明仁談面試:同學,請讓我看到你有在思考

如果你是真心想進入這個科系,你肯定有什麼故事、理由能說給教授聽,去展現你的思考、對學習的熱忱,倘若一味追隨別人的說法,最終只會作繭自縛啊。

 

>>>「填志願思考單」免費下載中!帶你從 5 權重、4 步驟、3 檢視點找到適合科系!

作者 林立麗

IOH 編輯團隊一員,畢業於台大生傳系,雙主修經濟學系,在學期間產生對社會學、傳播學、行銷與設計等領域學問的熱情,曾擔任台大農推會農業多媒體訓練課程教學助理、UDN 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台大場講者,期盼能以自己最喜愛的文字為社會作出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