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衝刺 /學測申請 /108課綱 /校系迷思 /志願選填 /大學生必修 /求職準備 /高職升學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Photo Credits: 莊婕廷

台大教授談面試:別再裝了,用你真正關心的事打動我!

如果說大學面試是要學生展現自己長年累積的成果,那在短期之間,究竟還能準備些什麼?
2017-03-22

本期 IOH 特別邀請台大經濟系馮勃翰教授來分享他對大學面試的觀點,透過這篇文章,將幫助你掌握面試訣竅:

1. 別不懂裝懂,與其硬扯時下話題,倒不如來談你真正關心的事2. 用實際的經驗證明個人特質,遠好過單靠形容詞來介紹自己3. 盡信制式答案,反而讓你失去展現個人特色的機會4. 面試不是比誰的簡歷豐富,而是你和科系的契合程度5. 把面試當作是和教授聊天,用練習來舒緩緊張情緒

同學是來學習的,所以我沒期待你什麼都懂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講你知道的東西!如果你不懂這個東西,其實你不需要裝,因為大家都看得出來。」

馮教授指出許多同學在面試中,常會舉熱門議題來展現個人對科系相關時事的關注,但這不見得是加分的,馮教授很印象深刻有一次問面試者:「哪個經濟話題最吸引你?」時,同學馬上回答「負利率」,然而當教授進一步問:「可以請你稍微介紹負利率嗎?」,對方卻答不上話。(推薦閱讀-台大教授李茂生:你備審裡胡扯越大,面試中盲點越多!)

「其實大家可以很坦然的,因為我們自己還是高中生的時候,知道的東西非常少,所以也沒有期待你現在就要侃侃而談,講這些時下大家在討論的東西。我覺得把你真正關心、真正懂的事情說清楚,再加上自己的邏輯和看法,不懂的事情不需要裝懂。」 

如何做一個好的自我介紹?

「Show! Don’t tell. 如果你想傳達一個概念或形象,那你把它具體、繪聲繪影地呈現,會好過純粹的形容。」

除了不懂裝懂,馮教授提及同學在面試中另一個常見的錯誤是光用形容詞介紹自己,這對面試委員而言是很沒有說服力的:「你想表現自己是很合群、努力用功的人,還不如就分享一個你的實際經驗,它可以是球賽、科展、合作的專案,這樣的呈現會更加鮮明。」

雖說實際經驗可以用來佐證個人特質,但也不代表同學要把從小到大的活動經歷全放進備審資料裡,馮教授反應目前同學的備審資料中,內容往往包山包海,格式又不一,讓人不易閱讀,故能傳遞出「真正有用的資訊」其實很少。而且教授也能理解活動經驗的豐富程度其實多少和同學的家庭背景有關聯,所以他們更看重的是同學有沒有具備與系所相關的特質與能力。「我們看的是你在介紹自己、講自己興趣的時候,能不能反應、呈現出真正跟經濟系相關的特質,例如對經濟學的興趣、數理能力與英文能力。」(推薦閱讀-台大教授談面試:活動經驗不在多,重點是你體悟了什麼

 

別被他人的參考解答所侷限

馮教授也發現每年固定都會出現幾套申請者通用的說詞,他覺得這是相當可惜的,因為面試也不過短短五到十分鐘,你盡說些制式答案,這要教授從何認識你?「如果聽起來就像是旁人提供的標準答案,那反過來說,你能夠真正把你的特質、興趣和想法表現出來的地方便被這些東西壓縮掉了,另一個效果是,我們一整天下來,要聽一直是重複的東西,自然會讓人出於疲乏,而沒有感覺。」

可是,同學如果真的是因為看了某些適合大眾閱讀的社會科學叢書而對經濟系產生興趣,這也算制式答案嗎?馮教授認為並非如此。(推薦閱讀-別再相信那些面試懶人包!重點是展現特質與邏輯

「即使是對同樣的東西感興趣,你的觀點、你的解讀、它給你的觸動會是不太一樣的。倒不用因為怕跟別人一樣,所以故意不講,而是你真的有想法、有你喜歡的東西,就很真實、清楚地呈現。」

你可以練習對話,但無法短期改變談吐

「面試不是一個你短時間可以抱佛腳的,它反應的是你長期以來的累積,然後形成你知道什麼、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所以等到面試前,你真正能做的事情非常少,那在少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放輕鬆。」在面試場上,馮教授看過太多同學因過於緊張而表現失常,就算面對很尋常的問題,也突然愣住,對此,他認為同學應保持平常心應試,不用過度揣測老師會問些什麼。

既然談吐和學識涵養無法在短期間速成,你事前唯一能準備的是多和同學、老師練習應答的過程,讓自己在正式上場時盡可能地表現自然。(推薦文章-高中生們最怕被問到的 5 大面試難題

「我常常會看到一些學生很緊張,緊張到即使是他會的也卡住。我覺得放輕鬆,因為我們都是以聊天的方式,跟你聊為什麼對經濟系產生興趣,是什麼觀點、哪本書吸引了你。」 

你喜歡什麼,就豁出去做!

「當我對這門學科有了超過課本以外的了解,才發現自己並不是真正喜歡它,所以放手去了解你有興趣的東西,不用管它跟申請大學無關或是考試不考。」

對於高中生,馮教授認為所謂的「生涯探索」不該是特別鎖定某一系所去準備,而是 “Follow your heart” 對什麼有興趣便多去了解,即使嘗試過後不見得喜歡,都是幫助你更認識自己,成為將來決策的重要基石。當同學升上大學以後,馮教授則建議對興趣的探索應是由發散到收斂的過程。在低年級時,別被科系背景所侷限,儘管涉獵各個學門,並且達到一定深度的探究。

「我覺得有興趣的事情就放膽去投入,但如果投入只是玩票、蜻蜓點水,你從中能夠帶走的,收穫會是有限的,倒不如你豁出去,實際去把每件事情了解透徹。」(推薦閱讀—啾啾鞋:本科不是最強,也能走出自己的路

 

積極但不著急,養成你的執行力

「浮躁再加上一點好高騖遠會帶給你判斷上的錯誤,造成時間的浪費。」至於,來到高年級以後,馮教授建議同學最好能找到想專精的領域,而不再是「什麼都想試試」的心態,去累積自己的實作經驗,即便是很小的專案也沒關係,盡心盡力去完成它,因為養成專業是需要你的認真以待。

少一點浮躁!試著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才能讓自己成為那個領域的專家。

  

>>>「填志願思考單」免費下載中!帶你從 5 權重、4 步驟、3 檢視點找到適合科系!

受訪者簡介

Pohan Fong 馮勃翰,台大經濟系副教授,擅長運用賽局理論解析人與人、廠商與廠商之間的策略互動,喜歡透過歷史個案和商戰遊戲帶出最實用有趣的經濟學討論。研究專長為政治經濟學、賽局理論、產業組織。

作者 林立麗

IOH 編輯團隊一員,畢業於台大生傳系,雙主修經濟學系,在學期間產生對社會學、傳播學、行銷與設計等領域學問的熱情,曾擔任台大農推會農業多媒體訓練課程教學助理、UDN 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台大場講者,期盼能以自己最喜愛的文字為社會作出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