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系迷思 /學測申請 /志願選填 /高職升學 /考試衝刺 /108課綱 /大學生必修 /求職準備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葛如鈞

專訪寶博士葛如鈞——在奇點大學,思考推進十億人生活的可能

在號稱「全球最聰明大學」的奇點大學裡,學生思考的目的全是“Improve the lives of a billion people”,但究竟怎麼樣稱得上“Improve”呢?
2015-11-15

How to Improve the lives of a billion people?

小說、漫畫中的壞人、怪物不也都認為他們的行為是在“Improve the world” 嗎?

葛如鈞(人稱寶博士)表示,對於這個問題,你可以籠統地說”It's better than yesterday.”;又或者你認同未來學家雷‧克茲威爾(Raymond Kurzweil)的說法「進步就是追求馬斯洛層次中的自我價值實踐」。

當機器人也能工作,人類世界該怎麼辦?

這次 Job loss 的程度會比工業革命時代時還要嚴重,很多先進國家的政府已經偷偷在做準備了,因為這件事情處理得不好,就是動搖國本。

寶博士在奇點大學時,曾和哈佛大學經濟教授理查.弗里曼(Richard B. Freeman)通過非常有趣的信,這位教授很明確地表示,根據他的觀察研究與數據,這次 Job loss 的程度會比工業革命時代時還要嚴重。

工業革命時還有工廠,務農者可以放下鋤頭,成為工廠裡的工人,但那樣的回補情況,在未來會少上非常多。屆時若大多數的人失去工作、失業率超過 15%、物價上漲,一天到晚都有工人上街抗議,而財富又集中在金字塔頂端 0.01% 時,我們都將進入一個高壓力的生存狀態。

而這件事情在未來 10 到 20 年間可能會變得很嚴重,每個國家都不可能到那個時候才開始處理這個問題。

「學問」,是學習發問,但臺灣是否還在學習回答?

「學問」這個東西,為什麼是「學問」?就是真正學會一件事情是你要先學會怎麼去問,可是臺灣教育還在學「答」。

寶博士表示,自己目前只能透過講座、專訪,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教育是個大問題。先知道才會有討論,有討論才會促進我們的國家政府、社會大眾做出改變。「我覺得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事情,也是我目前想到能夠做的事情,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但知道至少是個開始,我們才有機會改變。」

「整個社會體制、教育體制中有些人想改變,但大環境沒有那麼想改變,因為改變是痛苦的。可是你真的仔細去思考現代的教育,你會發現是那樣的方式真的很不適合未來。」

思考,是在培養自己的品味

你現在去問學生說 iPhone 為什麼這麼搶手?我不覺得會得到很完好的答案,學生沒有辦法具體回答它是哪裡好用。如果不論是小孩或是大人,沒有辦法分辨事物的好壞,這個世界就會變成分不出好壞,這會徹底地影響國家的發展。

「當大家分不出來好的城市是什麼、壞的城市是什麼?好的政治人物是什麼、壞的政治人物是什麼?你自己的人生是好的還是壞的,你可能都沒有感覺。」寶博士直接地說出自己的憂心,他相信好與壞沒有絕對標準,但會有一個相對程度可以比較,最重要的是要時時思考其中的差異。

寶博士也說,試著去了解他人的想法,找出自己與他人不同之處,這就是所謂的個人品味,顯現出你的價值觀和感受力。當整體社會都培養出品味時,國家就會前往更好的狀態。

從科技的發展,找回身為人的價值

如果科技不是帶領人類前進,找到更多自身價值的意義或發覺探索的話,那其實也沒有意義啊!

寶博士表示,人類推進了科技的發展,而科技回過頭來證實了人類的價值,科技與人文有點脣齒相依的感覺,並不是獨立存在或互相對抗。「我常聽到有人說,奇點大學都是很科技的東西,但其實不是,科技是映照人本或人文的一面鏡子,它是一個工具、一個方法。如果科技不是帶領人類前進,找到更多自身價值的意義或發覺探索的話,那其實也沒有意義啊!」

寶博士猜想,有許多哲學家應該正在討論這個問題,他自身感覺人類與生俱來就有好奇心和前進的本能,科技觸發協同,讓人類回過頭來追尋自身的價值。而當人工智慧崛起,機器人可以畫圖、解答問題、創造問題、未來可以做任何事情時,人務必回到自己本身。

就像楊德昌的電影《一一》中不斷拍別人背面的小男孩一樣,因為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想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情,給別人看他們看不見的東西,我想這樣天天都會很好玩。

寶博士仔細思索後說道,自己的天賦是可以很快學會一件事情,從新環境發掘出值得學習的事情。「我小時候發現自己有個能力,看漫畫後可以把喜歡的角色畫得一模一樣,我很會觀察有哪些細節、風格要注意,所以我可以從一個很側面的角度、用抽離的狀態把它描繪出來,我覺得這跟我後來的發展很像。」

學習以後,寶博士還樂於分享知識,告訴其他人他們沒發現的事物。「我很幸運,才能和興趣是相輔的。那如果才能和興趣差很多的話,很簡單,就是把它們分開啊!以你的才能為工作,享受你的興趣。」

擁有聰明與天賦,那麼,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目前的我還不是完整版,我想永遠保留版本更新的權利跟自由。講好聽一點,我希望保有能力、時間跟精神,繼續做我現在在做的事情。

寶博士認為現在的自己還想要做出對這個社會、世界的影響,盡可能地留下些什麼。「這個東西不一定是要很風光的、很成功的或是很失敗的,總之就是一個什麼,就一顆牙齒也好,或者是我做了一件什麼事情很失敗,到時候進墳墓之後大家都吐口水,但是最後就有一個成語被創造出來,大意就是說不要像他那樣,這樣也可以!」

這聽起來似乎屬於寶博士看待生命的價值觀,在自己的生命世界關機之後,他想要天真地相信——生命是會延續的,於是更要努力做個能為世界留下些什麼的人。

延伸閱讀

專訪寶博士葛如鈞——我如何成為奇點大學錄取的第一個臺灣人

講者介紹

Ju-Chun Ko 葛如鈞,2014年自 Google 與 NASA 贊助、號稱「全球最聰明大學」的奇點大學夏季課程畢業。

曾擔任 SLP 全球創業家網路臺北分部年度執行長、 Linkwish Inc 公司共同創辦人暨前任執行長,推出包括摩斯漢堡訂餐應用程式「MOS ORDER」等多款熱門 APP,也是 Memora Inc 穿戴式人工智慧相機公司共同創辦人,著有《放膽射月!全球最聰明大學「奇點」教我的事》一書。

作者 林毓庭

IOH rocks!

核稿編輯 Bella Huang

主修中國哲學,終其一生都在追尋人生而在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