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系迷思 /學測申請 /志願選填 /考試衝刺 /108課綱 /大學生必修 /高職升學 /求職準備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Photo Credits: 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官方臉書

評《茉莉的最後一天》:我躲在資優生的軀殼裡,是多麽希望你能愛我

在《茉莉的最後一天》中,茉莉在家人的期待與自己的理想拉扯下,選擇了輕生。
2018-07-29

 在《茉莉的最後一天》剛開始,資優生茉莉就自殺了,母親因為對女兒自殺動機不解,於是展開調查,卻才在過程中重新認識茉莉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她既迷惘又氣惱地想著,朝夕相處的女兒是從什麼時候和自己變成只是住在同個屋簷下的陌生人?為什麼茉莉始終不願意將心裡的苦說給自己聽?為何自己過去都沒有發覺任何異狀?

她第一次回溯茉莉的記憶,毫不猶豫選擇茉莉輕生的日子,她以為那就是最痛苦的部分了,卻在後續的回溯發現,自己過往每一句以「為了你好」出發的話語,才是更令人難以承受的凌遲。(推薦閱讀:李佳燕醫師:在你插手干涉孩子的人生前,必須有這些自知之明

「要不是我這樣盯你,你以為你能考第一名啊?你啊不要太得意,小心下次就跌下去。失誤粗心都不是藉口,我只要求你一件事,就是顧好你的成績,我如果當初沒生你,早就當教授了。」

 

你是為了孩子好,還是希望孩子補償你?

「妳作文考最高分,那又怎麼樣?數學比較重要吧,妳是要考醫科的人,有時間寫什麼作文,還不如多算題目。妳不好好讀書,我怎麼休息?外面有多少人等著看妳,這個臉,我丟不起啊。」

大人總想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任意擺出一副深諳世故的架子指指點點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責備」是為了讓孩子覺得自己「還不夠好」,他才會產生必須更努力的自覺,這不是言語傷害,只是給他一點當頭棒喝的刺激而已。為人父母,怎麼能輕易去稱讚孩子呢?萬一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很了不起,以後就管不動了。

警惕的話語確實有約束力,但過度貶低,無疑是在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懂事聽話」會不會其實是「怯懦茫然」的假象呢?如果孩子無法打從心底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人,長大後依舊凡事都需要你的肯定,才能感受自己的價值,這樣真的好嗎?

茉莉的母親為了釐清茉莉的自殺動機,在友人的幫助下以最新科技回溯往生者記憶(Photo Credits: 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官方臉書) 

父母等著孩子的道謝,孩子等著父母的道歉

「你不是很喜歡讀書嗎?」

「我只是比較膽小,因為我以為只要認真唸書,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

在劇中,茉莉是多麽無助地說著這句話,她勉強自己以資優生的樣貌活著,不是為了追求別人欽羨「讀第一志願好厲害」的眼光,為的只是不讓母親失望。她渴求母親的愛,也衷心盼望著能早日脫離這場追逐分數的競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一直幻想,有一天,我考砸了,被媽媽打,她掀開衣服會看到這些傷痕,她會很難過,會跟我道歉說『茉莉對不起』。」

然而,母親不斷地把終點延後,四年後要考上台大醫科,大學畢業後要到美國讀博士,父母會對子女有出人頭地的期待是難免,只是這些遠大的目標若不是基於孩子本身的意願,這些「很久以後的規劃」真的可能實現嗎?還是變成了讓孩子活得綁手綁腳、不堪負荷的包袱而已?

其實,每個為人父母的初衷都很簡單,無不是希望孩子能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長大,但在講究功利的社會裡,要去堅持住這份初衷,卻真的很不容易。

你希望讓孩子有多一點的選擇與機會,或許是出於善意,或許是出於過去某個深切慘痛的教訓,但孩子和你是不一樣的,對你來說最好的情況真的適用於你的孩子嗎?

 

每個人都是由小孩成長為大人的。然而,多數的大人卻不記得這件事

整部戲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幕,是茉莉母親隨意翻著茉莉生前的書籍,其中有一本是《小王子》,書裡的狐狸對小王子說過:

「人,要用心才能看得透徹,事物的精髓,光憑眼睛是看不到的。」

所有人都當過孩子,都體會過一個人在成長中可能遭遇的責難與挑戰,但為什麼長大以後,多數的人還是忘了?開始用世故的眼光去評價孩子?持續將那些不必要的壓力轉移到下一代身上呢?

或許,是我們都為了生活疲於奔命,都太急著替未來操心,以至於忘了用「心」去審視身旁摯愛的人們的感受,用心去看,以站在對方的角度去好好體會,所察覺到的東西或許不如表面美好,甚至可能是支離破碎的,但這都幫助我們更理解彼此一點。不再恣意施加期待,不再為了遙不可及的未來,逼迫對方一定要變得更好,而是放心地把一切獻給現在,牢牢抓緊彼此共度的每個日常時光。

(Photo Credits: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官方臉書)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由五部各自獨立的故事所組成,於 7 月 7 日起每週六晚上 9 點於公視播映,並可同步在 Netflix 上收看(Photo Credits: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官方臉書)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影集簡介

公視繼《危險心靈》十年後再推出教育主題戲劇,改編作家吳曉樂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以敏銳觀察力深深望進每個家庭的情感深淵,看見一個又一個孩子被考試捲入難以抽身的漩渦,父母的愛竟是孩子掙脫不去的魔咒。原著經改編後成為五個獨立的故事,以魔幻而強烈的視覺風格包裝,加入微科幻元素,明快敘事節奏,是台灣少見的獨立影集。

作者 林立麗

IOH 編輯團隊一員,畢業於台大生傳系,雙主修經濟學系,在學期間產生對社會學、傳播學、行銷與設計等領域學問的熱情,曾擔任台大農推會農業多媒體訓練課程教學助理、UDN 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台大場講者,期盼能以自己最喜愛的文字為社會作出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