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衝刺 /學測申請 /108課綱 /校系迷思 /志願選填 /大學生必修 /求職準備 /高職升學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葉丙成:撇除排名,你真的知道自己追求什麼嗎?

18 歲的你對於大學有著什麼樣的想像?站在選擇的交叉路口,應該聽從旁人的意見指示、爸媽的苦口婆心,還是賭一把,相信自己內心的聲音呢?要做出抉擇確實令人苦惱,但不論你感到多麽混亂、心力交瘁,還是根本毫無頭緒,都不該輕易放棄自己的決定權。IOH 本期特別邀請台大電機系葉丙成教授來分享他對校系選擇以及生涯規劃的看法,期盼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
2018-03-06

你不需要從科系排名獲得自信,而是要去找尋自己真正的興趣

「在高中生這個年紀,包括我自己當年,都很難跳脫『排名』的迷思,我以前因為參加數學競試,而保送數學系,但是當我看到同學考聯考考上台大電機系時,我心裡也會有些異樣的感覺是:『啊,如果我當初有考的話,搞不好也能考上』,我是直到很多年後去唸博士班才發現——在意排名這件事真的很沒有意義,更重要的是:你到底有沒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葉教授在台大任教多年,發現不少同學當初選系的理由並非「興趣」,反而是因為「分數到了」。可是單就排名選系的風險其實很大,因為大學課程遠比高中來得困難,許多科系還是採原文書授課,你如果根本對該系毫無興趣,不但讀不來,還會讀得很痛苦。因為你無法再像過去應付高中考試一般,只要一口氣、一咬牙就能顧好每一科。

「當你是讀自己沒有興趣的科系時,你的成績一定不好,而你通常會想要轉系,但轉系又都看你的大一成績,那你就轉不出去嘛!除非你日後願意花更大力氣去重考,不然很多人最後是老死、爛死在那個科系,等著混畢業,你大學淪落到只是混畢業的話,實在很可惜。」

「而等你畢業後,才在想:『要是四年前我有好好選,可能會更有收穫』,這種是一輩子的悔恨,因為你不可能讓時光倒流,再重新做決定。這種悔恨會在你心裡面,咬著你一輩子,所以你能越早拋開『排名』這種沒有必要的心魔,其實是越早解脫。」

葉教授認為對排名的執著其實和社會風氣有關,許多爸媽、師長總是輕聲規勸著:「你分數這麼高,不填某某系就太可惜了」,但也有時候是個人虛榮心在作祟。

「如果你到這個年紀,當你爸媽介紹你是唸哪個大學、哪個科系,排名很高,你心裡就覺得很了不起,那說實在,你這人也很悲哀,因為你居然需要那個科系的標籤,才會有自信,其實人只要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東西,自然會有自信,根本不需要靠這種分數排名。」

 

想找出感興趣的科系,你不能光是問學長姐

不過,要從興趣選系又談何容易?要如何確定什麼是自己真的感興趣?它應該是建立在何種基礎上,才有可信度?難道是單單幾個高中學科成績嗎?

「有些同學在高中時理科表現很好,就會覺得自己專長在某些科系,但我覺得不盡然如此,像大學數學系的數學和高中就完全是兩碼子的事,所以你哪些高中科目學得很好,並不代表你大學就適合唸那個科系,常常還有很多科系是你在高中未必有機會接觸的,譬如說機械系,所以對於你沒有接觸過的科系,你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興趣?」

葉教授建議同學若想要認識科系,最好的方法不是去問師長、學長姐或親友,因為光從旁人的言談中建立的想像難免會與現實有所出入,應該要做更真實的探索。

最起碼可以先上系所官網查看課程地圖的基礎必修,再以此去找相關的大學教科書中譯本,看不懂內容也無妨,至少先翻一下「序」,在序裡都會寫出學科的意義與架構,從這些初步接觸中,釐清自己是否喜歡、還能不能接受。

「我滿鼓勵高中生不要只是一直問,你一直問,大家也都是給你很片面的觀察。我常常講,你去問學長姐唸這個系怎麼樣?可是,第一是這些學長姐都還沒有畢業,也還沒有開始工作,所以他能告訴你的經驗其實有限;第二是你對這位學長姐夠不夠了解?如果你很了解這位學長,你知道他很厲害也很認真,連他都說唸這個系很吃力時,應該是有些參考價值。但如果你連這位學長是什麼樣的人,都沒有很了解時,假設他是很混的人,那他說唸這個科系好難,可能是因為他混啊,不是因為這個系真的是有那麼難嘛!」

(推薦講座:全台各校系教授為你解釋科系專業

 

在選填志願上,與家人意見不合,該如何處理?

在教學生涯中,葉教授也看過許多同學之所以讀某個科系,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因此導致往後許多的親子衝突,甚至在畢業後就與家人形同陌路,他為此相當感慨。

「我常跟爸媽講:你這樣值得嗎?幫家族栽培某某科系畢業的學生,然後把整個親子關係搞壞,這樣好嗎?大學的東西是很難的,你要孩子唸不喜歡的系,他沒有那個熱情,讀起來會很痛苦,你忍心讓孩子在大學這幾年都過得很痛苦嗎?」

「爸媽能做的是提供你手上有的資訊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因為這畢竟是關係到他一輩子的。讓他度過自己覺得充實的四年,比你硬要他、強壓著他的頭去哪個方向好,我看過太多親子關係是因此破裂,這樣一點都不值得。」

不過,說到同學該如何和家人討論科系,葉教授話鋒一轉:「年輕人應該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但也要負起責任。你不要想說是爸媽要你唸這個,所以你就唸,等到以後混不好,就認定是爸媽的錯。不!你這是找藉口,這還是你自己的問題,因為最後是你自己決定要唸的。」

「就算你說,你唸的科系是因為你爸媽惡搞你,那也是你允許他惡搞你的人生啊!你允許別人惡搞你的人生,你就要為自己未來人生被惡搞負責啊!當你想要唸什麼科系,你就要負責任去蒐集很多的資訊,對它有足夠深刻的了解,再跟你爸媽講為什麼想讀這個系。」

(推薦閱讀:Power 錕:假定父母壓迫小孩遵照其意見選科系,我會建議小孩做合理的反抗

 

好啦!講什麼「選錯系會影響你一輩子」可能是危言聳聽

「關於選科系這件事,其實是既重要,有時候也別看得那麼重要,因為人生永遠不會有所謂『最好的』決定。」臺灣傳統教育方針下,習慣把學生從小到大保護得好好的,不管是唸什麼高中、唸什麼組,常常是爸媽、老師替同學做決定。

以至於面臨大學校系選擇時,許多人心中第一個念頭也是「我選科系就是要做一個最好的、最棒的決定」,但葉教授認為這樣的想法既不必要,更是不可能。

「人生又不是函數,你不能微分取極值,不會有所謂最好的決定啦!」

「人生有很多條路,如果你要做最好的決定,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把每條路都走過,然後再回來說,好像是哪條路比較好,但這不可能啊!所以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心理壓力,逼自己一定要做最好的決定,就盡你最大力量,去蒐集最多資訊,在你的理解範圍之內,做出你自己覺得不錯的抉擇。」

能在一次選擇中就找到自己的天命,是幸運,但是選錯了,也不代表全盤皆輸,人生就此無望,而是你要知道停損,積極做出改變,為自己累積新的籌碼。(推薦閱讀:別讓主修決定你是誰!啾啾鞋:就算本科不是最強,也能走出自己的路

「如果你唸錯科系,你就算重考、轉學、轉系,也沒什麼了不起啊!有些人會覺得『這不行啊!浪費了一年兩年耶』,so what?人生七八十年,有差這一兩年嗎?難道這一兩年對你都沒有任何收穫嗎?它至少讓你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啊!在人生之中,知道自己不要什麼、不適合什麼,也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不適合什麼,然後還不願意停損,也不會停損,就把整個人生耗盡了。」

 

除了謹慎選擇科系,更要在大學培養你的「能力」

過去國高中教育是要求學生在學業表現應符合「十項全能」,各科都要拿滿分,若用雷達圖來呈現就像是「正五角形」,然而進入大學,面對和自己學科能力相近的同儕,一味追求頂尖的課業成績,就好比在紅海裡廝殺,故葉教授建議學子還不如多花心力在發掘自己真正的潛力:

「在大學,名次不是那麼重要,你追求的不是成為正五角形,而是找出自己有哪一角是比其他人更突出的,這就是你的能力、天份所在,你大學四年就把這個角越磨越尖、越突出,以後出去,在江湖上跟人家廝殺就是靠它了!」

葉教授覺得所謂的能力不見得與系上所學直接相關,它可能是源自於你籌辦系上活動、跑社團或是實習等等在大學期間的各種歷練。「身為大學生,都應該有的自覺是——每一個人在自己 22 歲大學畢業時,都有義務幫自己建立謀生的技能。」

大學教育不是職業訓練,但是學生畢業後,首當其衝面臨的是職場考驗,如果你以為光依賴科系給予的專業訓練,就足以憑著一招半式,安身立命,反而可能在產業變遷下,就失去光環,葉教授便斷言:「學歷只能幫你騙到第一份工作,第二第三份就要看看你有沒有實力了,你沒有的話,很快就會被別人看破手腳。」

正因如此,他衷心建議學子不該只是著眼於科系的選擇,而是更去思考——未來大學四年,你想要怎麼過?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如何摸索出自己未來的路?

「你要怎麼在大學認識自己?就是任何沒有做過的事情,你都要去試啊!你沒有試過之前,哪裡知道自己沒有能力?沒有能人在尚未嘗試前,就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多花點時間嘗試,把自己的天份、興趣試出來,我覺得那才是大學四年對年輕人最重要的。」

受訪者簡介

Ping-Cheng Yeh 葉丙成,號丙紳,任教於台大電機系,現借調擔任 BoniO Inc. 執行長。自幼觀父葉勝年教授對生徒之關懷,輔以天生雞婆性格,漸步上熱血教師一途。 其為師也,富熱情,難忍教學一成不變。時於臉書輔導學生求學、人生之惑,後撰文部落格以惠同惑者,傳閱者眾。

作者 林立麗

IOH 編輯團隊一員,畢業於台大生傳系,雙主修經濟學系,在學期間產生對社會學、傳播學、行銷與設計等領域學問的熱情,曾擔任台大農推會農業多媒體訓練課程教學助理、UDN 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台大場講者,期盼能以自己最喜愛的文字為社會作出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