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汲營營地追逐分數、賣力地奔向名次高塔,是許多學子共同的記憶,大學前的求學歷程,多數學生都如出一轍,在教科書、考卷、成績單所堆疊起來的高牆裡,我們嘗試從隙縫中窺探未來,鮮少能探索自我、找到想讀的學校與系所。
近年來,教育部也意識到這樣的問題,除了調整課綱,希望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找到自我興趣並且適性發展,也開始推動更多元的入學管道,像是本文將探討的「特殊選才」,讓臺灣的學子有別於過往僅能以成績入學的管道,以自己獨有的學習歷程,走出一條自己的升學之路。
特殊選才 = 讓具備潛能的學生得以「適性揚才」,不被成績框架
特殊選才讓大學可以依科系所需,訂定選人標準,用成績以外的成就或學習歷程作為申請條件,找到具備潛力的學生,也讓過去可能因為總成績不足的專才學生,依此管道進到理想校系。除此之外,也有許多校系開放新住民及其子女與經濟弱勢的學生,希望讓逆境向學、資源相對較少的學子有圓夢的機會,同時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
近幾年的招生名額逐年增長 ( 如下表 ) 報名日大多在每年的 10、11 月,各校的甄選、考試日為 11、12 月,最終於 12 月至 1 月放榜,如果想以此管道入學的學生,記得注意上述時程!
(資料來源:教育部特殊選才招生名額人數統計 https://reurl.cc/M7gM7p)
我適合特殊選才嗎?評估自己是否具備下列條件
「想申請商管科系的學生,具備極佳的外語能力、相關商業經驗 ( 創業或有專利等 ) 最具優勢;而理工科系最好有全國競賽成績或得以佐證理工能力出色的證明。」
特殊選才多數能個人逕行申請,不過部分學校(如臺大)科系需要以學校為單位去推薦。雖然各校系的報名條件都不盡相同,但可大致分為二類:「特殊才能」與「不同教育資歷」,詳細簡章務必上教育部官網查詢。
特殊才能
1. 單一學科的能力出眾:特定科目全校名列前茅者或具備相關能力證明者(例如:托福、雅思等語文能力證明)。
2. 具備特殊才藝:具有藝能類的才藝專長,如體育績優或音樂、舞蹈專業等等。
3. 擁有相關 / 特殊經驗:國內外競賽獲獎者、具備國內外志工經驗、曾申請過專利或是創業、參與國際活動等等⋯⋯
不同教育資歷
1. 特殊身分:境外臺生、新住民及其子女、經濟弱勢學生、實驗教育學生,目前許多學校都會保障弱勢學生名額,像是中山大學有超過七成的科系,至少優先錄取弱勢學生一名。
2. 考過國外入學能力測驗:持 ACT ( 美國大學入學考試 ) 或 SAT ( 學術能力測驗 )成績的同學。
中山大學企管系學姊:「特殊選才讓我有機會回到臺灣讀書」
「許多人嚮往著國外求學,但我在美國三年的高中生活讓我意識到──我還是想回臺灣,很慶幸有特殊選才的管道,讓我重返家鄉並且到理想的校系就讀。」
湘湄是 107 學年度以特殊選才進入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就讀的學生,高中的時候曾至美國求學,升大學那年,原本可以用優異的在校成績申請美國的大學,但因為想念臺灣的家人、朋友、步調、食物,以及經濟成本的考量下,希望能回臺灣讀書。原本擔心美國高中所學跟臺灣學測或指考內容有落差,後來得知特殊選才的管道,便開始著手準備。
湘湄分享當初是以「國外留學經驗」、「托福成績」、還有高中期間與父親共編英文辭典「專利」作為申請的主要資料,在面試的過程中,大致被問到「為什麼要回臺讀書」、「申請中山企業管理學系的動機」與「目前生命中遇到最大的挫折」。她指出,書審資料必須透過平時累積,面試時則要盡量展現熱情和自信,以企管系而言,更要想清楚自己的求學動機,以及面對挫折的忍受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特殊選才的標準──以中山大學企管系為例
「如果是照著傳統升學標準走的學生,可能還是適合學測與指考的管道,特殊選才希望能招收有特殊才能或經驗、跑得比同儕前面的學子,或是極具潛力,但可能因為特定考科被刷掉的遺珠。」
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的佘健源教授,是企管系特殊選才的主負責教授之一,至今參與了三年的特殊選才甄選,當他提及此管道入學的學生,眼裡流露著一絲驕傲。就目前為止,追蹤這些學生的狀況可以發現:特殊選才的學生在課業表現上非但沒有亞於學測或指考入學的學生,他們本身的人格特質與課外表現,都更加亮眼、令人印象深刻。教授認為,特殊選才可以招收到更多元、具潛力的學生,他們與眾不同的背景也能替系上帶來衝擊與能量。(推薦講座—為什麼要浪費時間應付考試?她的自學之路)
佘健源教授提及企管系特殊選才標準有以下三點:
1. 英文能力與國際視野
這幾年,通過書面審查的學生,多數都有留學的背景,其英文能力可與母語人士應對如流且具有豐富的海外經驗,具備英語能力與國際視野的重要性有二,一為多元背景的學生,可以帶來不同思維,促進系上同儕的國際觀;二為臺灣的企業過往太強調技術層面,但對於市場擴展與國際行銷較為缺乏, 因此需要人才填補此缺口。(推薦專欄-只為「開拓視野」出走,花大錢值得嗎?)
2. 風險承擔能力 ( 冒險能力 )
企管系偏好敢冒險的人,這樣的特質也被視為一種企業家精神,知道自己的目標且計算風險後仍勇於嘗試,並且在過程穩住腳。面對變化多端的商業市場,膽識大、風險承擔能力高的人更容易脫穎而出。
3. 相關的商業經驗
若有申請專利或創業經驗,也會是很顯著的加分條件,當同儕都把時間投注於課業時,有些人選擇跳脫框架,去從事自己想做的事並有所成果,這正是「特殊」之處,必然也是錄取的考量因素。
(Photo Credit: https://reurl.cc/M7VrgW)
特殊選才絕非有錢人的專利,只要目標明確、符合申請條件都值得一試
「也許書審資料可以美化,但你眼裡的光芒一刻也偽裝不了。」
具備資源的學生確實更容易達到某些表面成就、堆疊出一張張五花八門的獎狀,然而,這些亮麗的履歷卻可能只能幫助你通過第一階段的書面審核,進入面試階段,你的個人特質、求學態度、應變能力、目標動機是否明確,都會嶄露無遺,更是評選的重要依據。
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 以下稱人科學程 ) 的主任陸曉筠教授,在歷經今年的特殊選才後,分享了自己所感受到的擔心與希望。他擔心特殊選才的美意,會被家長和補習班的過度介入而扭曲了,可能會為了讓孩子以此管道入學,要求孩子參與各式課程、比賽、工作坊,甚至幫忙製作備審模板,或是替面試下指導棋;但令人慶幸的是,在某些孩子身上,仍可以看見他們提到自己的興趣、專長時眼裡閃爍的光芒,他們非常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和有什麼不足,教授相信,真的有不一樣的教育因為特殊選才制度正在發生。
「我們要的學生是活的、自主的、有熱情。」這是人科學程的謝如梅教授的選才原則。教授認為,特殊選才的條件不是豐厚背景,而是對自己及未來理解程度高,例如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能具體說明這個科系可以如何幫助自己的未來等等。在評選學生時,從報到時學生和家長的互動、面試過程中回答問題的思辨邏輯、書審資料的連結性與真實性,還有整體態度與熱情,藉由這些多面向的資訊,過濾掉使用公版書審、制式回答,或明顯是由金錢堆砌績效的學生,留下真正適合的人才。
成績之外,你還擁有什麼?
當拼了命取得大考的高分,那一刻,才發現自己也沒了選擇,醫學系、電機系、財金系,攤在眼前的僅剩下眾人眼裡的第一志願,你是否曾認真想過:你真的想要什麼?(推薦講座-當你分數考越高的時候,選擇反而是相對變少)
(Photo Credit: https://reurl.cc/72m239)
特殊選才打破了過往的升學規則,也許會有些人認為這個制度仍造成階級複製,或僅造福特定族群,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其背後的價值與意義──適性揚才。
如果升學的標準僅有成績導向,可能抹滅了很多高中生想去探索自我的勇氣和動力,而特殊選才給了很多人機會,去走一條自己專屬的升學路,鼓勵孩子根據興趣、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發展。例如,在清華大學,特殊選才入學的學生會有客製化的實驗教育與學程,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研究目標來安排課程,讓後續規劃更加符合特殊選才的理念,落實適性發展的宗旨。(推薦講座-清華大學的實驗教育,讓專才學生用自己的步調走自己的路)
「把分數考高,你才有選擇的餘地。」這是落在多少青年肩上的一句話,但你真的認為拚命讀書到成績放榜的那刻,就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或是最後也是被成績推到了某個位置而接受了這樣的結果?
本文提供資訊讓你評估是否適合以特殊選才入學,另外也希望你可以在此刻自我檢視:在讀書之外,你還有沒有什麼興趣或才能?升學確實是我們人生中重要的一段歷程,但把時間拉長來看,也不過是生命的一個節點,更重要的是「你想成為怎樣的人」與「擁有怎樣的人生」,期許你們在面對現實的同時,也記得心中的初衷或夢想,最終抵達想去的彼岸。(推薦專欄-若缺乏興趣,擠進熱門科系也只是虛耗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