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衝刺 /學測申請 /108課綱 /校系迷思 /志願選填 /大學生必修 /求職準備 /高職升學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Photo Credit:https://reurl.cc/nVWVN8

繁星志願怎麼填?不想玩樂透,現在就來掌握以下 5 個策略!

「你相信努力能讓自己比別人多贏得一個機會嗎?」當年,我面對大考失常時,深深體會把握機會的重要性;而繁星,就是我把握住的那個機會。
2019-10-17

考完學測後,我的成績並不如預期理想,只能努力把握住繁星的機會。當時身邊的人給了我很多關於繁星的建議及幫助,現在我希望自己能以學姊的身份,將這些心得分享給你們。

 如何衡量自己要選擇繁星,還是個人申請?

「先判斷自己的優勢,再來想應該選擇何種作戰策略。」

繁星大約在三月中前填志願,三月第三週左右放榜,個人申請的同學則是考完學測之後接著準備五、六月的面試。相比之下,選擇繁星的確可以更早成為一位大學生,也能省去許多的奔波及焦慮。雖然如此,但你的人生絕對不會差這多努力兩、三個月的時間,究竟該如何客觀地判斷自己適合繁星還是個人申請?這裡提供兩個考量的角度作為參考。

一、 面試優勢

你是否是一位勇於在大家面前表現自我、擅長發言、有自己想法的人?

或者你是屬於團體當中的聆聽者,比較害羞內斂,不擅於在大家面前表現自我?

 就像大家所認知的,面試相對於考試,會比較主觀一些。不論是自我介紹,回答教授拋出的問答題,或是在團體面試中脫穎而出,都必須對自己有充份的信心和十足的準備。因此,是否擅長發言和表現自己,也會影響你在個人申請上的優勢。( 推薦閱讀:【面試準備】大學面試技巧大公開!讓你在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二、 是否非某科系不念?

繁星只能先選擇自己要的是哪個學校中的哪個學群,順利選上之後,再從該學群的多個科系中選填志願。因此,如果你非哪個科系不唸的話,能填的志願就只會有一個,這樣風險就會比較高;而個人申請則無限制,有鎖定科系的同學能夠填不同學校的相同科系,錄取機會就增加不少。( 推薦閱讀:我該走繁星還是申請?繁星推薦注意事項總整理

學群中包含的科系數量通常會大大影響上榜機率

倘若心中想要的學群,其包含的科系雖然有自己最想要的,但數量很少,這樣即使爭取到了校內初選名額,在填志願時也只有一、兩個科系可以填,落榜的機率就會比較大。就我的經驗來說,當初我心中的首選是歸類為二類學群的政大心理系,政大的二類學群就只有心理系一個科系,如果和全國其他也填政大心理系為志願的同學比較後,沒有被篩選進去,那麼就完全失去繁星的機會了。但是,假設選填的是北醫三類學群,那麼最多可以選填七個科系(依據每間學校的不同類群,規定有不同數量的可填志願數),上榜的機率會大大提高。

每年繁星錄取標準的變動都很大,該怎麼評估自己的錄取機率?

翻開落點分析,查詢繁星推薦前三到五年的錄取標準,你會發現每一年其實都有變化。例如,政大心理系 103 年的最低錄取標準是 15 %,進行到第二輪的錄取;但 104年 變成 2 %, 105 年是 3%。如果評估了三年的錄取成績,還是覺得沒有把握,可以再往之前兩年查,以確定常態的錄取標準落在哪裡。像政大心理系再前兩年的錄取標準大概都落在 2 至 3 %,也就是說,只有 104 年錄取成績特別低,常態來說錄取成績都很高。

撇除每年錄取標準都很高的科系,在評估落點時,可能會遇到以下兩種狀況:

 一、 只有某一年錄取標準特別低,其他年普遍都高

這就是上述政大心理系的例子,建議在這時候,必須略過特別低的那一兩年,才是你可以真正參考的成績。會有這樣的情形,通常是那一年有某些特殊原因,例如繁星名額突然增加、該系是新的科系、前幾年分數太高以至於沒有人敢填等等。

二、 錄取標準呈現出一定的變動趨勢

較常見的狀況是,前三年的錄取標準呈現高、低、高,或是低、高、低,原因可能是大家因為前一年錄取成績很高,就不敢填或有所保留,所以隔年通常會變低;而再下一年的學生看到比較低的錄取成績,又一窩蜂地去選,進而提高標準。我所建議的應對方法,同時也是比較保險的方法,是不只評估前三年的錄取標準,而是評估前五到七年的標準,以推測自己該年遇到的錄取標準可能比較低還是比較高。至於怎麼找出更早期的繁星錄取標準,只要在網路上搜尋「年份」加上「繁星最低錄取」,就可以找到了。

要在兩個多禮拜填完繁星志願,這些事前準備是你必須要做的

(Photo Credit:https://reurl.cc/drLXmk )

「繁星像在簽樂透?唯有做了充足的事前準備,才不會是一場賭注。」

很多人都說繁星好像在賭博,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成績比你還前面的同學會怎麼選填。如果想要的學校被選走了,也只能摸摸鼻子填其他學校,這時萬一沒有先擬定自己心中的志願序,就很容易因為慌張而亂填,浪費掉自己的機會。想避免這種情況,你可以做好下列準備:

一、把自己想要的學校類群及類群中想填的科系都先按照優先順序列好

以我當初自己列的志願表為例,

(一)北醫 第三學群:1. 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 2. 食品安全系 3. 保健營養學系 4. 牙體技術學系

(二)中山醫: 1. 職能治療學系 2. 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 3. 營養學系

二、列出至少 10 個學校學群,而成績較後面的就列出更多名單

你可能會想,這樣會不會太多了,列這麼多名單是必要的嗎?這樣做的好處是,當前面成績的同學選走你的志願時,你可以直接在名單上把它刪掉,再從剩下的第一順位去填。這樣可以避免當下不知道自己還有哪些學校可以填而亂了陣腳,但前提當然是,那些學校和學群都要是你真的有興趣的。

不論如何,選填志願都不要忘記擇己所愛

「你必須對一個想法、一個問題、或改正錯誤感到熱情。若你一開始沒有足夠的熱情,便無法堅持到底。--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

幾年前有一位 48 級分的學生進入臺大森林系,瞬間引起網友的論戰,大部分的人認為這樣對學生本身而言不是件好事,因為進到學校之後可能會跟不上課業進度,或是把森林系作為進入台大的跳板。但也有人認為,在校成績優秀的繁星生通常比別人更用功,雖然學測成績可能沒有一般生理想,但課業表現通常不會太差。自由時報就統計過,繁星生不僅課業表現較佳,在退、休學或二一的比例也較低。 

我所觀察到的繁星生大概分作兩種,一種是順利進入了自己喜歡的科系,他們通常很用功,比同學更早開始準備期中、期末考,也會事先做好未來規劃,在課業上展現出積極的態度,成績也都在水平之上。第二種是進到沒那麼有興趣的科系,或許是在填志願時並沒有考慮太多,或是想先進到一間好學校,再考慮轉系,也有可能純粹是因為科系所學和想像不同,讀起來自然缺少了內在的動力。

事實上,轉系或轉學並非想像中那麼容易,如果沒有成功轉換跑道,也沒有調整好心態,也許只能痛苦地撐完四年。因此,在擬定填志願的策略之前,一定要先選擇自己真正有興趣,或至少不排斥其專業,未來也願意投身該行業的學群。如此,才能夠真正快樂地在大學裡學習,進而找到屬於你的那片天空。( 推薦閱讀:五件你填志願沒注意到肯定會後悔的事 )

 

>>>「填志願思考單」免費下載中!帶你從 5 權重、4 步驟、3 檢視點找到適合科系!

作者 蔡瓈葶

坐車喜歡坐靠窗,戴上耳機就會有很多天馬行空思考的人類享受在歌曲或文字裡找共鳴的感覺喜歡捕捉和觀察身邊的人事物目前就讀北醫食安系大三,輔修 IOH 故事產出系    

核稿編輯 Bella Huang

主修中國哲學,終其一生都在追尋人生而在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