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清大生命科學院學士班的經驗分享
與疾病交手而萌生的研究興趣
就讀清大生命科學院學士班的徐越明,因為經常替同學修水電、裝軟體而被稱為「南部來的小太陽」。樂意助人的她之所以選擇研究生命科學,背後有個特別的小故事。「我有個很親近的朋友家裡有人罹癌,才輾轉得知治療癌症的費用竟然如此高昂。」不忍看到罹患重症的病友因著無法湊齊藥費而放棄治療,她選擇投入癌症研究。大二之際,越明生了一場大病,曾有一段無法上學、成績一落千丈的黑暗時光,卻也讓她體悟珍惜眼前人的道理。與疾病交手的經驗使越明立志成為一位「知民間疾苦的科學家」,將自己的專業奉獻給大眾。
清大環境與資源
清大共有十個學院,是一所廣納各個領域的綜合型大學,學生跨院、跨系修課情況十分普遍。越明笑稱學校是「科技新貴養成區」,從大門出去右轉即為新竹科學園區,花 20 分鐘車程就能抵達竹北生醫園區,學校亦設有往返中央研究院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接駁車。在住宿方面,大一、大二的學生皆享有校內住宿保障,高年級學生若沒抽中宿舍,也不用擔心,因為學校周邊有不少租屋選擇。緊鄰清大的還有十八尖山運動公園,是學生和當地居民經常慢跑與散步的好去處。
清大學生享有豐富的資源,越明特別提醒學弟妹們,資源常分散在不同的處室和單位,多詢問學長姊、老師或系辦才不會錯失良機。另外,由清大、交大、中央、陽明等校組成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也提供了學生跨校修課、校際借書或國內交換等機會。
一句話談生命科學院:偷窺造物主的秘密
清大生命科學院分為生命科學系、醫學科學系、生命科學院學士班三系,生命科學系所學包羅萬象,關注的領域包含微生物、病毒、動植物和生態系統;醫學科學系主力研究和人類相關的議題,如精準醫療、藥理學、醫療儀器等。至於越明就讀的生命科學院學士班則培養兼具生命科學與第二專長的人才。若要用一句話形容生命科學的專業,越明認為是「偷窺造物主的秘密」。從研究老化、幹細胞、流感疫苗到生態保護,都在生命科學的研究範疇中,特別適合喜歡觀察、推理、動手實作的同學就讀。
雖然分為三系,但許多課程安排一致,也常共同舉辦活動。此外,生科院共有五個研究所,不同所的教授合作緊密,時常共同開課、共享資源。越明形容生命科學院為「三系一家親,五所大整合」,全院關係相當緊密。
清大生命科學院學士班特色:以雙專長打開新視野
學士班的特色是雙專長制度。第一專長須從「生命科學」或「醫學科學」中擇一,第二專長由同學從全校所有學系自由挑選。大一上學期,系上會舉辦「二專說明會」,邀請學長姐們分享自己的修課狀況作為參考。而同學即便完成登錄雙專長,在畢業前都有機會更換。越明選擇了「醫學科學」和「材料工程」的組合,她認為學習材料能讓她更瞭解儀器的物理原理與材料性質,輔助她操作醫療儀器。
談到雙專長和單一專長科系的差別,越明認為對於興趣明確的同學,可以選擇進入單一專長科系,會擁有較充裕的時間見習或充實實驗室生活。但當初她之所以沒有選擇生命科學院的另外二系,是希望能在實際應用前,培養對生科各領域的廣博認識。此外,雙專長的學士班訓練學生良好的記憶力、資訊統整、個人行程規劃能力,學生也因著具備跨領域的能力而有更多出路選擇。以奈米藥物的設計為例,藥物雖然由生科領域的專家設計,但如何包裝外殼、將藥物準確地運送到人體各個器官,卻是需要具備生醫材料的知識。由此可知,在職場上若能同時兼具不同專業,是更具有競爭力的。
清大生命科學院學士班課程安排
大一課程安排為基礎科目,如微積分、普通物理、普通化學、普通生物學與實驗等;大二開始分流,課程會隨著學生選擇的專長而不同。進入更專業的領域學習。以越明的雙專長為例,在「醫學科學」領域有生物化學、人體生理與解剖學、醫學統計與流行病學等課程,「材料科學工程」的部分則有材料熱力學、結晶繞射等;進入大三,有更多進階選修課供同學選擇,是探索興趣的黃金階段,同時,大部分同學會修習「書報討論」,根據老師指定或自己選擇的論文,練習口頭報告;大四除了把學分修完之餘,亦可修習研究所的課程。清大生科院有相當創新的「預研生制度」,不設有成績門檻,只要指導教授同意便可獲得預研生的申請資格,讓大學部同學能提早修習研究所課程。
清大生命科學院學士班教學方式
系上教學方式主要為考試、演講、報告、實作、參訪和「翻轉教學」。在翻轉教學的課程中,教授會事先錄製介紹教科書內容的教學影片,同學在家預習完成後,教授會於課堂上進一步介紹最新的技術和研發成果。系上課程安排使越明在大學四年累積許多知識與研究能力,對於她在求職、升學的選擇更為有利。透過使用原文書與原文考卷,越明的英文能力進步神速,一次次課堂報告與書報討論也培養了她優異的簡報能力。
清大生命科學院學士班資源
清大生命科學院也提供充足的高端儀器、獎學金、學術單位和企業實習機會。另外,除了秋季、春季的全校徵才,生命科學院也會舉辦生物科技校園徵才活動,因此同學們不怕缺少工作機會。另外,一屆清大生命科學院學士班新生大約 100 位,院內教授就有 50 位,超高的師生比讓系上學生與導師享有密切關係,教授也經常提供學生有關生活、研究、職涯的實質建議。
實驗室生活
「為什麼要進實驗室?」面對這個常見問題,越明強調實驗室生活是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除了在實驗室才能接觸自己平時不可能擁有的資源,例如操作台和藥劑等,她認為將理論所學實際應用,才能真正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至於何時適合進入實驗室,越明認為起步時需要花時間學習技術和文獻探討,因此建議學弟妹們及早詢問學長姐、導師,或上學院官網查看每位教授的研究,不要晚於大二升大三的暑假選擇去處。越明大一時便加入研究癌症的實驗室,深入探索癌症的成因、治療與預防。
實驗室的運作方式不外乎學實驗、做實驗、讀文獻、每週輪值、參加研討會、跟老師討論問題,也偶有聚餐和出遊。越明認為實驗室的成員就像家人,和成員打好關係、主動請教很重要。若跟緊實驗室的研究方向,並積極地與團隊合作,也有經由實驗室發論文的機會。
不修會後悔的課程
越明推薦對生醫科學有興趣的學弟妹們,不要錯過「人體解剖學實驗」以及「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分析」,前者會到國防醫學院上課,並透過大體老師實際展示人體的不同部位,後者和中研院合作,致力於了解導致特定台灣人致病的基因突變,同學們會於期末到中研院進行實作、學習以程式分析巨量的國民資料。在通識課程的部分,對商學所知甚少的越明決定修習「全球政治經濟學」及「行銷管理」,透過教授的引導以及國外講者、大使等人的演講,越明有機會學習案例分析,了解全球政經走向。
大學四年學習心得
越明平時念書、做實驗,同時參加合唱團、游泳校隊、交流活動、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實習,對她而言,練習為大小事訂定優先順序、安排緩衝和休息時間,是維持身心健康的不二法門。越明特別想提醒學弟妹們,在大一時必然會經歷茫然的階段,但大學四年正是要經由不同的課程、活動與他人交流的過程,慢慢建立對生涯的展望。最重要的是時時心懷感恩,面對現實的社會,更要珍惜身邊如同陽光般的親友和師長。越明最後用賈伯斯(Steve Jobs)的話鼓勵大家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在求學路上往往很容易被過往的知識侷限視野,需要常常提醒自己保持一顆求知若渴、謙卑的心,「但同時也要 dream big!不要妄自非薄,做得夢越大,你也會跳得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