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的經驗分享
從探索生命科學到教學 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竹節蟲要怎麼養?手搖飲料真的不健康嗎?」從小就滿載好奇心的羽辰,在升學導向的影響下,她培養了謹慎選擇的態度,高中時誤打誤撞進入生物研究社,學測後因為參加生命科學研習營,首次深刻體會到生命科學領域的廣闊與多樣,經過思考比較後她進入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就讀。
羽辰在大二就開始修習教育學程,「我試圖在教學與研究中找到平衡點,也認真探索未來的職涯選項。」影響她最大的轉捩點就是在台中一中觀摩授課,因認識到專題研究的重要性,這段經驗讓她碩班選擇了臺大的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碩士畢業後,她完成半年實習並取得教師證,現為高中代理老師,教學的成就感讓她更加堅定地走向正式教師的道路,並期待在教學領域不斷成長。
資源豐富的中興大學
中興大學近台中市區,生活機能便利,校園內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此外,學生可以透過臺灣綜合大學系統與臺灣國立大學系統跨校選課,也鼓勵進行雙主修與輔系學習,羽辰提到「像是生科系學生,可能就會選擇資工、法律或是植病系進行雙主修。」她自己則選擇修習教育學程,中興大學的教程主要培育中等學校的教育科別,未來可成為國高中老師。國際事務處提供雙聯學位、國際交換與海外實習機會,校內並有多個獎學金補助,讓學生拓展視野多元發展。
破解生科系的迷思
「讀生科出路窄,只能從事研究?怕動物解剖就不能來念嗎?」羽辰笑著澄清,其實生命科學的領域非常廣泛,並不一定要會動物解剖。除了學術研究外,未來也可從事生態保育、生技產業、醫藥研發、教育甚至公務人員等多元發展方向。她分享,若學弟妹對於生物學的任一領域感興趣,對事物充滿好奇心,並勇於接受挑戰,「重要的是有接受不穩定性的特質,才能面對研究實驗中的失敗。」具備這些特質的同學都很適合來念生科系。同時,她也提醒課程多以原文書進行,英語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生科系四年課程規劃
「生科系從巨觀到微觀的研究都有,包含生態系統、個體生理機能到細胞分子。」中興大學生科系分為三大核心領域:「生物多樣性學群」研究如濕地生態、蝦蟹多樣性與植物分類等;「生命機能學群」涵蓋植物與動物的生理學、藥理學等;「生物科技學群」則專注於幹細胞與發育生物學、基因體學與免疫學等先進技術。
在四年課程中,大一以奠定基礎知識為主,其中「普通生物學」要花四個學期才能修完,是生科系最重要的一門課,羽辰分享「這門課讓我了解生物的更多面向,解釋生命現象背後的機制,這堂課學得好,大三大四就沒煩惱。」;大二則開始修習遺傳學、生物化學及實驗課等,她也在生物實驗課中發現自己對分子研究的興趣。大三可以從必選修課中,找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修課,如演化學、生物技術等;專題討論課程則是大三大四的重頭戲,學生需要進行文獻探討並上台報告,這對研究能力與表達技巧都是一大考驗。
這堂必上
首先,羽辰介紹了「普通生物學實驗」,這門課是接觸生命科學各領域的基礎實驗,內容包括顯微鏡操作、點圖及實驗結報,「我們要花幾週時間去找 100 種花、果實跟種子,還要去中興湖採樣並辨識出 50 種藻類。」此外,課程還要求進行青蛙骨骼標本製作與各種生態調查,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實驗性質跟領域進行研究。接著她分享「動物生理學」,透過了解人體八大系統,對日常生理現象更有概念。
羽辰分享專題研究這門課,「唯有進入實驗室學習,才會真正接觸到生命科學研究的面貌。」她提到選擇實驗室的考量,包括實驗室主題、時間管理與指導教授等。因為對癌症研究感興趣,她選擇的是內分泌腫瘤實驗室,進行細胞培養與藥物實驗,並培養出獨立操作實驗與試誤的能力。
教育學程,讓我成為理想中教師的模樣
羽辰把生物老師列為生涯選項,大二就成為師培生,並於大四下順利通過教師檢定。她分享成為老師的歷程:首先要修習至少兩年的教育學程,並通過教師檢定,才能到教育現場進行為期半年的實習,取得教師證後才能成為合格教師。教育學程分為「教育專業課程」與「專門課程」,前者學習包含教育理念與實務、班級經營與學生輔導、課程教學與評量;後者則多為生科系課程,但因應教學需求,師培生需要修習更多的生物學進階知識與實驗課。
在台中一中觀課期間,羽辰還在課堂協助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我甚至花更多課餘時間,去針對學生問題操作,並與學生討論如何優化實驗操作的方法。」這段歷程讓羽辰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加投入於教學,她希望能為學生帶來正向的學習氛圍,並成為他們學習路上的引路人。
做研究,要樂在其中才會快樂
大學期間,羽辰加入中興實驗室與中研院的暑期實習,她比較兩者差異在於,中興學術經費較少,研究方法相對較傳統,但是能進行長時間的完整研究;而中研院則是擁有較多經費、設備新,也能接觸更多新技術,但實習時間僅侷限於暑期的兩個月。大二下,她就加入生科系的內分泌腫瘤實驗室,主要研究藥物對攝護腺癌的抑制作用,學習到很多基礎實驗與細胞培養的技術,此研究主題也延續成為她畢業專題的方向。她也曾至中研院的神經發育實驗室進行暑期實習,研究神經退化疾病中的非編碼 RNA,花兩個月建構研究所需的材料,這段歷程也讓羽辰順利的推甄錄取進入台大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不要害怕做選擇 每個探索都有意外收穫
「我一直在師培生跟專題研究生的身分間轉換,最後回歸初心,成為一名高中生物老師。」羽辰分享道。她認為這些探索並非徒勞無功,學得多反而讓她更知道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專題製作,並啟發他們的學習熱忱。基於自身經驗,她建議學弟妹們先思考自己是否喜歡生物學、多接觸科普新知,如泛科學頻道或台大 CASE 報科學網站,並多閱讀相關的科普書籍,也可以參加生物性研究社團或、製作科展或撰寫小論文等,先嘗試了才會知道自己適不適合生科領域。同時,她也提醒大家要勇於接受挑戰,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