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教授說給你聽系列: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教授 黃斌 訪談
跳至Q1. 教授當初在升大學時,是否遇過糾結或挫折的時刻?
在讀屏東高中時,我本身是理工組,沒有讀過生物,大學聯考成績也不理想,想繼續升學,就想說趕快再考一個三專,我記得那時生物可能只考了 15 分,就這樣子參加了全國三專的聯招,錄取了屏東農業專科學校的農藝科。
當初會錄取農藝科,我也非常訝異,未來似乎要走「農夫」這條路。我記得第一堂課老師就要我們到屏東科技大學,當時還非常荒涼,只有幾個貨櫃屋、一些學生實習的田,老師請我們到田裡,一個人發一支鋤頭,劃了一塊你負責的農地。我當時對農業,特別是生物這塊,真的完全不會,第一學期的成績也不是很理想,「植物生理學」這門課還差點被當掉,那時我很感謝古明萱教授,我跟她發誓說:「只要讓我過,以後再修妳的課一定拿 90 分以上!」老師也非常仁慈地讓我過了。
後來我在思考,一個理工學生如何在生物及農業領域有所發揮呢?我決定乾脆加入實驗室,利用實作來達到知識上的吸收。加入實驗室後,對農業、植物生理、生物方面的興趣就慢慢被誘導起來了,所以後來要再考二技、重新參加聯考,我那時候的成績是全國第 10 名,我又回到那時園藝跟農藝合併的新科系,再度修到古明萱教授的「作物生理學」,也完成當初的承諾,這堂課的成績是 93 分。
所以當你對某個科目很不熟悉、人生很茫然的時候該怎麼辦?其實你可以進入實驗室,有很多學長姐會幫你。甚至那時候我繼續升學,參加碩士班的考試,到了臺大植物研究所,順利讀完碩士和博士。
跳至Q2. 進入屏科大後開啟五年的農夫生活,是否有印象深刻的經驗?
當初進實驗室第一個種植的植物就是「鐘麻」,它本身是錦葵科的,長得瘦瘦高高,其實有點像是甘蔗,皮的纖維可以做成高級紙漿,因此專門用它做鈔票。有一次,非常多的「赤星椿象」在吃鐘麻的幼苗,我用手去把赤星椿象給撥開,從農田回到宿舍不過五分鐘,結果全身尋麻疹,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這是非常大的衝擊,那時我才突然想到,如果可以用基因的方法,讓生物之間有一些空間可以共生的話,事實上不一定要去噴農藥,因為那時我不知道到底是赤星椿象分泌的刺激物,還是操作農藥而造成過敏,但是至少讓我有盡量減少農藥用量的想法,所以我想這是我後來到臺大時接觸「基因改造」的原因。
跳至Q3. 是什麼原因讓教授開始喜歡生物?又是什麼原因決定未來要從事教職?
我在高中時就蠻羨慕大學教授這個職業,所以我的職涯規劃蠻早就擬定了,只是中間非常坎坷。我從屏東農專畢業,考上臺大的時候,周圍同學很多都是來自其他國立大學或是臺大本身的學生,非常地多樣,在讀書氛圍底下也會受到感染,覺得植物這塊真的蠻有趣。
特別是那時在做基因改造,會想說植物並沒有腳,當淹水或颱風來的時候,植物只能默默去承受逆境,那時我就想說,到底是什麼樣的分子機制能讓植物有所抵抗?所以我就選擇了對抗「寒害」的研究,這個研究一直從碩士延伸到博士,對於植物的生長、發育、花期、以及未來在農業上的應用,比如說產期調節等等,研究結果在產業界的應用可以非常大,所以我在這部分的收穫是很多的。
跳至Q4. 教授的專業研究領域為何?為何會特別鑽研此領域?
我本身從植物一路跳到生物醫學領域,其實我對「理化」還是非常熱衷,我非常喜歡用量子的角度去討論生物醫學,所以我也成立了量子醫學臉書社群。
我目前著重的實驗室主題,第一是「血管流體力學」,這個流體力學會讓血管產生非常多氣體,特別是一氧化氮,對心血管保護有非常好的作用;第二個部分是「癌症」,我本身是做粒線體的移植,目前在「以粒線體移植改變癌細胞特性」的部分有些突破,屬於先導型、開發型的研究,當研究可以逆轉癌細胞時,後續就會變成顯學、主流。
第三個主題是「冷凍復活」,我們跟中山大學合作,也還是一個先導型、開發型的計畫。兩棲類的動物,例如青蛙、蜥蜴,當氣溫下降到零度時,牠們會變成像是冰棒一樣,當牠回溫後恢復心跳那一剎那,我們就會利用蛋白質體學、次世代基因定序等各種分子生物的工具,來找尋心臟本來不跳、後來重新又跳的原理。
還有一個更大的主題,叫「遺失蛋白質」,是人類蛋白質體學組織,世界性的大合作議題。我們目前運用一些方法學,特別是在胚胎的部分,高醫團隊立刻找到 170 個遺失蛋白質,這是目前全世界速度最快的。舉例來說,某些蛋白質在心臟發育過程出現、發揮功能了,等到心臟發育完就消失了,可以想像這個蛋白質跟心臟發育有關。如果一個老年人的心臟衰竭,我們讓遺失蛋白質重新再表現,這個壞掉的心臟能不能變年輕呢?所以我們在做「Rejuvena」,也就是回春的研究。
跳至Q5. 當教授最有成就感或最快樂的地方是什麼?
來到高醫,除了維持血管方面的研究,同時也著重血管老化及幹細胞的部分,研究以外,我們當然也要做培育英才的工作,所以我那時就教了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基因工程,在研究所也有開設心血管用藥的課程。
在教學的部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系上有些新領域的教授加入後,會開設新課程,理論上都非常吸引學生,因此我們跟學生有非常好的互動,開始有些知識上的良性衝擊。後來會覺得,果然沒有錯,我在高中一直夢想要當大學老師,回過頭來看剛從高中畢業進來的大學生,就看到過去的自己,試著去體驗這些學生心裡在想什麼,然後用自己當老師的角色來回答他們。
跳至Q6. 教授在任教期間最挫折的時候是什麼?
我記得在來到高醫第四年時,我們開設了之前非常熱門的課程叫「生物多樣性產業研究」,選課的同學本來有十幾位,但在第一堂課上,上課時間是 9 點 10 分,但等到 9 點 45 了還是沒有一個同學來,我只好在黑板上寫「本學期課程先暫緩」,同學在第三周有陸陸續續回來上課了,但這是我在當大學教授的歷程中最挫折的一次。
在後面幾個學期,我也仔細去觀察,這樣的狀況在別的科目、別的老師的課程也一樣,甚至越來越嚴重,我一直在思考,到底同學為什麼會翹課?同學也很誠實地說,晚上就是在打遊戲等等,但我當初是新鮮老師時,同學一樣有打遊戲,卻還是可以爬起來聽課,後來我認為可能是同學的學習熱忱並沒有被勾起來。
為什麼沒有興趣?是老師的上課魅力不足嗎?還是課程安排不夠精彩?還是同學不清楚修了這門課未來可以做什麼?很可能都是學生不來上課的原因。我特別想針對同學未被勾起的興趣著手,我本身也是在 18 歲時,一個理工組跑去唸農專,勾不起興趣,後來我在跟同學互動時都會分享過去的經驗,鼓勵同學找到未來的方向。
跳至Q7. 高醫的特色、校風為何?
高醫當初在杜聰明博士的創辦下,可以說是全臺第一個以醫學為主的大學,今年即將 65 週年,也算是歷史悠久、校友非常多的學校。高醫本身真的很有南部的人情味,生活步調也沒有那麼快。另外,高醫本身因為在市區,校園比較小,但相對上課很方便,對同學來講兩分鐘就能到教室。還有一個特色是,我們各個科系都在支援醫學的研究,我們有 7 大學院加上 1 個通識中心,不管是生命科學、人文、牙醫、藥學、護理、健康醫學等等,原則上都繞著醫學這個主題做研究,這是我個人覺得高醫很大的特色。
跳至Q8. 高醫有哪些特別的資源?
高醫的資源可以分「教學面」跟「研究面」,在教學資源的部分,高醫大概有 7,000 個學生,也將近有 700 位教職員,目前師生比大概是 10 比 1,所有教室都已經電子化,教學資源一直在開發、更新,比如說過去都是單一式的老師教學、學生坐在下面聽,現在各科系越來越多所謂的 TBL(Team-based Learning,團隊合作學習)或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問題導向學習)這樣導引式、互動式的教學,也就是常講的翻轉教室。當然,醫院就在我們旁邊,所以在臨床教學的部分,更是很大的利基。
在研究的部分,高醫也成立非常多研究總中心,有核心實驗室、貴重儀器實驗室等等,高醫的研究水準都相當好,我們也設置了很多實驗室教學、Tutor 制度,讓同學不只有在課本上的學習,也能有實際面的操作。
跳至Q9. 請教授簡介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
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也是我們所謂的「生物系」。我們系目前大概有 15 位教授,分 2 大領域。第一個是「生物醫學」,大家會做臨床上、醫學上的基礎研究,比如說疾病、癌症等等;另一部分是「環境生物」,就是所謂的生態學,關懷環境汙染、環境毒理、生態演化,比如現在很流行的地球暖化議題。
高醫生物系跟其他生物科技系、生命科學系不太一樣的地方,事實上,我們系真的橫跨了「醫學」以及「環境」,會去探討環境污染、生態演化、地球氣候變遷,如何影響動物甚至人體的健康,這是我們系的強項。從 PM2.5 到人體醫學,在本系都可以同時擁有這兩方面的知識。
以全臺灣來講,你很少看到橫跨兩個領域的學系,同學在學習上會比較辛苦,因為兩個領域都要很熟,但是相對地,你的軟實力就會比其他人還好。
跳至Q10. 系上主要的課程安排為何?在專業領域上同學們會如何選擇?
生物系大概在學什麼呢?大一都著重在基礎科目,比如說普通生物學、普通化學。普通生物學包含了生物的各個領域,微生物、植物、動物、人體醫學等等。在環境的部分,當然也有生物多樣性、演化生態學。
大二、大三開始,有很多專業科目,包含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胚胎、生理學,在環境生物的部分,有所謂的演化學、生態學、生物統計,甚至昆蟲學等等,所以基本上,我們的學習範圍會非常廣。雖然在大一時都是共同學習,但是大一下學期到大二,就會開始鼓勵同學進入實驗室了。
事實上,同學在大一下就可以開始針對他比較有興趣的部分做規劃,到了大三時,就有「書報討論」這門課,你必須要讀一篇外國的期刊,熟讀之後,找一位教授來做指導,準備 15 分鐘的個人上台報告,教授會給你評分,而且要接受公開問答。
到了大四,專題討論也會由一位教授來專門指導你,我們分成環境生態領域、生物醫學領域兩組,這時我們的專題討論又更專業,且必須要用全英文演說,不只是你的個人壓力很大,指導教授的壓力其實也很大,因為全系的老師、同學都在檢視。每個企業主或是其他大學研究所都會發現,高醫生物系同學的專題討論訓練非常好,第一個是不會怯場,第二是演說技巧備受肯定。
跳至Q11. 大學四年的學習後,同學會有哪些收穫?未來可以往哪些方面發展?
生物系四年的訓練之後,到越後面,環境生態、生物醫學這兩個領域會分得越明確。以生物醫學來講,同學會具備基本的分子生物操作技巧,可以去執行很多疾病方面的研究;同時也能到產業界發展,比如說,系上有一些創業課程,做抗體藥物、抗癌藥物,幫助同學到藥廠工作;我們也有食品安全方面的訓練,同學可以到相關的檢驗公司。
在環境生態的部分,除了繼續升學做研究、當科學家以外,也可以具備國家公園解說專家的條件;再來是具有環境檢測的能力,系上有環境毒理課程,所以同學也可以到環境工程顧問公司;有了基礎的生物背景,未來可以往國、高中老師去發展。
事實上,我們系在生物醫學、環境生態的研究蠻突出的,拿到非常多的專利,也有開設專利學程,所以也有些畢業生到專利公司擔任專利師,特別是從事生物科技方面的專利工作。以整體訓練而言,可以讓同學獨立操作生物醫學、環境生態保育上遇到的問題,也知道該怎麼做下一步的研究及貢獻。
跳至Q12. 系上有哪些特別的資源?
目前來講,生物系一直在朝國際化邁進,建立了一個國際基地,邀請很多國際學者到這裡做研究,跟我們本系的教授合作,同學也常常加入這些研究計畫,可以跟這些外國學者接觸、擴充人脈。以臺灣來講,我們這個研究基地大概是目前最成熟的,有利於本系學生鏈結國外各大學,比如說博士的申請或是到國外工作。
跳至Q13. 會建議大學畢業後繼續攻讀研究所嗎?還是建議先就業?
學生即將畢業時,有些座談會,甚至常邀請系友回娘家分享。我個人會鼓勵系上同學,如果可以就先繼續升學,本系也有提供「五年預研生制度」,也就是你在大四時就可以預修碩士班的課,在進入本系碩士班時抵免學分,在一年之內念完碩士,總共用五年就能拿到學士、碩士學位。
有些同學的確在大一就設定好職涯規劃,我們有非常多職涯卡、生技公司卡等等,會跟同學座談,了解他的需求,老師們都會運用自己的人脈來幫助同學,在就業上更順利。不管同學在畢業時,選擇升學或直接進入業界,系上都抱持蠻開放的態度,給予非常好的輔導機制。
跳至Q14. 系上的研究所有哪些不同的實驗室?
在繼續升學的部份,先講生物醫學的領域,很多同學可能會參與口腔癌、肺癌研究,我本身也特別有參與在大腸癌的研究中,我們的畢業生會直接到醫院跟醫生繼續合作,然後從事這方面的博士班。
系上有老師在抗體藥物的部分做得非常傑出,拿到高達五億技轉金的紀錄,未來可以走專利。另外,高醫生物系在動物疾病模擬這塊算是臺灣數一數二的,我們利用開刀的模式,讓老鼠的血管栓塞,造成高血壓或模擬血酸,來測試各種藥物能不能修復疾病。我們跟東華大學、美國哈佛都有合作,很多畢業生會到國家動物中心去。
再來,還有神經學相關疾病的部分,例如神經退化所造成的肌肉萎縮、巴金森氏症造成的單側運動不協調,或者阿茲海默症全面性的腦退化,我們在這部分的研究師資非常強,也跟臨床醫師合作。
在血管以及幹細胞的部分,我本身是幹細胞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基本上,我們在找尋一些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幹細胞,跟美國加州那邊的合作非常密切。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很大的題目,一個是利用粒線體移植來拯救老化細胞,一個是冷凍復活的部分,現在這個主題也在跟各大學合作研究。
跳至Q15. 做實驗常遇到失敗的時候,教授有什麼意見想要分享?
大學是個保護傘,有老師的保護,同學出錯是被容許的,但是畢業後,這個保護傘就沒了,不管在業界或研究上出現挫折,怎麼辦呢?首先,我還是鼓勵同學多多回來找大學的好朋友,甚至是多來找老師,一定會分享自己的經驗給你。有時乾脆不要自己動手,拜託你的好朋友、實驗室學長姐、學弟妹,就可以縮小問題的範圍,當然,自己得先努力幾回,發現沒有辦法解決時,切記老師、同學、及你當初所建立的人脈等等,都是很好的資源。
如果在業界犯錯,我覺得「誠實」真的非常重要,唯有誠實,可以立即讓主管有時間反應、處理,而不是一直掩蓋到無法收拾時,那時可能就是你自己必須走人,甚至負上一些責任。所以我建議同學,一旦遇到困難,不要怕,就是要面對!厚臉皮去求人家這都沒問題,重點要誠實、勇敢。我的求學過程也算是滿轉折,比同學們遇到的困難的多的是,我想大概也沒有什麼難題可以難倒各位。
跳至Q16. 教授希望同學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對於生物系畢業的同學,有四個字給送你們:莫忘初衷。不管走哪個領域、做哪種行業,第一個一定要回饋社會。今天如果沒有這個社會同心合力,我想很難成就個人。在專業訓練之外,我們非常期待同學莫忘初衷,既然來到這個社會,出生在臺灣,請你好好愛這塊土地、貢獻這塊土地。
跳至Q17. 什麼樣特質的同學適合來就讀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
第一個可能是「生物成績非常好」,不過這裡還是有個問題,好成績是因為你有興趣讓它好,還是因為家長、老師的期待?所以我想,適合來我們系上的同學,必須具有冒險犯難的精神,對很多事情要問個清楚,畢竟我們系不是職業訓練所,跟有證照的科系是不一樣的。一直保持好奇心、很想變成科學家、有冒險犯難的特質,都很適合來生物系。
跳至Q18. 在備審資料方面,想要給同學什麼建議?
用「評審委員」的角度來看資料,我們大概會看什麼?首先當然一定是成績,特別是綜合性的成績,同學不要想說來生物系,我們只看生物成績,其實我有時會看化學、英文,你如果期待委員能夠立即看到成績,可以在書審資料上用簡單的螢光筆標出。第二,我們會看你有沒有一些比賽的獎狀,比如說奧林匹亞這種國際競賽,或是全國性、各縣市甚至學校的競賽。我們還會再看有沒有科學作品,不一定要參賽,也可以是做書報討論的心得分享。
至於曾經當過什麼幹部、參加什麼社團,基本上不會列入太大的比重,同學可以想像,一個教授平均要看 50 份資料,我們常在訓練同學要體貼觀眾,這時候同學的書審資料如果也能體貼教授的話,印象會很深刻。
跳至Q19. 在面試方面,想要給同學什麼建議?
坊間現在出現一些教你如何面試的補習班,我個人建議同學可以先跟高中老師好好請教,原則上八九不離十。首先,一定會有工作人員導引各位同學,輪到同學進來面試時,記得要先敲門,有時有些老師會刻意不說「請進」,來看同學的反應,但這其實並不會對分數有太大影響,所以同學也不用緊張。進門後,你可能會走到你的座位,有些同學會站著詢問委員:「各位委員好,請問我可以就坐嗎?」教授就會覺得這位同學是有準備的。面試一定是先讓你自我介紹、簡述求學歷程和興趣、有什麼榮譽、驕傲的作品等等,我們非常喜歡針對你自己說的話去做延伸的答問。
同學們有時候可以去準備一些「陷阱」,也就是說在自我介紹中,設計幾個所謂的陷阱來讓教授們問特定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其實你早就準備好回答了。再來,答辯時也請記得盡量不要打斷教授,教授講完後,你可以稍微點頭,一秒後再回答。答辯結束之後,也請記得面試絕對不是單方面的,好像都是教授在問你,要自己爭取機會,提出一個小小的問題,例如這個學系的未來學習狀況,會讓教授覺得這個同學的互動很好,這時我相信你的面試成績會非常高。
跳至Q20. 對於 IOH 開放個人經驗平台的看法?
臺灣目前在高等教育這一塊,高中同學們的自主性比較小,反倒是父母的主導性非常大。所以我覺得,今天 IOH 平台不只給同學看,你可以邀請你的爸媽、親戚、朋友們,甚至我也很鼓勵高中端都一起來看,透過教授、大學生、研究生的分享,即使沒辦法直接跟我們接觸,也能有更完整的了解。
在這個平台所講的話,事實上都是蠻真心的,有些系所的網頁製作不是那麼完整,你得到的資訊是很片段的,但透過 IOH,你可以點選任何科系,也可以擺脫臺灣就是「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這種傳統想法。你可以選到真的是你喜歡的科系,不會出現因為家長強迫,結果最後悲劇收場。所以我想 IOH 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
跳至Q21. 對高醫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的同學、未來新生想說些什麼?有什麼期待?
對於即將進入生物系,或目前已經在就讀生物系的同學,我在這裡做個分享,人生就這樣短短一回,18 歲到 22 歲是最精華的時間,仔細選擇你的科系。我相信在生物系學到的不只有專業知識,其實更多是如何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時要怎麼用工具、找工具,這一塊是非常重要的。
再來,口語表達能力、人際關係都是我們重視的,我很鼓勵同學認真學習,既然踏進來了,勇敢去闖一回,那我相信你在未來不管轉換到任何跑道,都可以利用我們的訓練過得非常好、非常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