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 HPX 社群創辦人 蔡明哲先生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面對多變的未來,記得要保持好奇與勇氣,這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樂趣!」

責任編輯:張紹敏

臺北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史璧華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推薦觀看】最新錄製之同校系講座: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林育如
不願被讀書考試淹沒,我豁出去看見自信的自己

來自步調悠閒的臺東,史璧華卻是個速戰速決的效率女子。初上高中時,因為不滿於被讀書、考試佔據的生活,她北上參加臺大生傳營,認識了與自己背景大不相同的高中生們,欽羨起他們活潑、主動的模樣,內向的她心想:「反正沒有人知道我在臺東是什麼樣子,決定『裝自信』。」璧華十分認同「Fake it till you make it」這句話,自願當起班長、接觸人群,漸漸擺脫過去膽怯的自己。身為三類組的學生,她因為聽聞企管系是個領域廣泛、充滿可能性的科系,因此選擇申請進入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簡稱北大企管系),在這裡繼續不斷「推自己一把」,積極參加社團、ATCC 競賽、到 IOH 實習,努力成為無所畏懼的人。

我眼中的臺北大學

臺北大學位於新北三峽,繞校區一圈約為 3 公里,環境相當清幽,是同學和周遭居民眼中的「北大公園」。在交通方面,共設有 3 個 YouBike 站,想前往臺北市區或南下桃園,皆能透過班次密集的公車抵達;在食宿方面,新生保障住宿,周遭新興的高級社區大樓也皆在同學可負擔的範圍內,學校側門有許多自助餐、各式料理、手搖杯,校內學餐也是美味的好選擇。論及學校資源,璧華建議同學主動搜尋、找到適合自己者,舉例而言,北大有 117 個姐妹校,提供交換、雙聯學制機會,另有外語學伴、創創中心,讓同學免費進行文化交流、學習跨域知識。「北大是一所斜槓大學,跨領域是每個人必備的能力。」除了設有多項專業學程,同學們也能到北科、北醫、海大修課。璧華表示,北大雖被喻為「公務員的搖籃」,事實上創業風潮也相當興盛。(更多只有北大人才知道的資源,請點選「學校」章節觀看)

管理是什麼?北大企管四年課程規劃

「我認為企管就是『無心插柳柳橙汁』,一開始投入柳樹的種子,最後卻長成柳橙汁!」璧華笑著解釋,企管本身相當多元,也許同學因著對財務的興趣進來,在學了行銷、人資後卻又轉換跑道。企管所學包含產、銷、人、資、財,而「管理」的學問包含了規劃(決定目標)、組織(指派專案小組)、領導(指引員工完成任務)、控制(衡量績效),從策略規劃、優化流程、人事組織都是達成目標的關鍵。

大一課程包含企業概論、會計學、經濟學、微積分、電腦概論、管理學等;大二安排財務管理、投資學、統計學、組織理論與行為、行銷管理、作業研究、商事法等課程,是課業最沈重的一年,璧華提醒同學們切勿玩心過重;進入大三、大四,加入更多實務課程,包含作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倫理、資訊管理、策略管理、管理實務專題研討。璧華指出,北大企管有許多課程由業師開授,讓同學有實際操作、甚至與店家合作的機會。

企管 vs 國企?出路如何?誰適合讀企管?

都有個「企」字,但企管、國企大不同,前者屬於管理學群,側重企業內部的部門管理,後者則屬財經學群,著重國際經營、策略思維,必須接觸法律與國際局勢。「企管系什麼都學,什麼都不專精?」面對常見疑惑,璧華引用「社群丼」創辦人陳思傑先生的話:「斜槓不會為你的工作帶來收入,變強才會。」企管給予同學不受限的學習機會,但在探索後也須選定方向、深入專精,想從事會計、金融、行銷、貿易、創業都不是問題。璧華認為自己在北大企管增進最多的是洞察力、領導力和簡報力,也印證了她對「企管人形形色色」的想像。她提醒學弟妹們,想成為企管人的一份子,必須不怕人群、有願意嘗試的心和自學力,絕對不能逃避不感興趣的科目,也不該妄想學校教會自己所有事。

影響我最深的那些課程

「作業管理」是由張舜德老師開設的必修課,介紹如何有效利用生產資源、優化作業流程,令璧華印象深刻的是抱著筆電到麥當勞,觀察員工動線、畫出各區分工,發現讓顧客快速拿到熱騰騰的餐點背後,藏著很大的學問。「我們學的不只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能用更嚴謹的態度整理自己的生活。」而由蔡顯童老師開授的「行銷管理」是璧華在北大企管最喜歡的一門課,她介紹道,行銷是透過市場區隔、目標選擇、市場定位來加快賣方與買方的交換,在期末報告中,她實際協助三峽當地店家擬定行銷方案,加深了自己對行銷領域的熱愛;「創意與設計」這門通識課也開啟了她對設計的興趣,了解一位設計工作者該如何接案、與顧客溝通,更因為學會使用 Illustrator 和 Photoshop,她獲得了為圖書館設計海報的機會,讓她深深體悟「多了工具就多了機會」的道理。

玩社團有必要嗎?我在北大創業家、新聞社的成長

「大一的我,思考、邏輯統整能力不足,『北大創業家』對我的幫助很大。」若同學以為社團等於玩不完的團康,北大創業家絕非這回事。璧華介紹道,入社前需經過面試,社課時總是一整排忙著產企劃的筆電,過程中曾參與許多創業論壇,更舉辦了 2017 臺灣互聯網高峰會,在一個月內,靠著 10 位社員一路克服人力、贊助問題,成功邀請 63 所大學、400 位學生代表與會,令她相當有成就感。升上大三後,璧華希望能更加了解北大,因此加入臺北大學新聞社(Neuron News)擔任行銷總監一職,應用所學,負責行銷活動、刊物、社群操作,大力協助同學分享眾多有趣的活動資訊。「參加社團這件事,我認為玩樂之外,學習更重要,可以和自己喜歡的領域連結更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完成很酷的事情,絕對是很難忘的。」

ATCC 商管個案競賽和 IOH 實習

「學習不限於校內,實戰經驗是大學無法帶給你的。」璧華曾參與全國性的 ATCC 商管個案競賽,競賽中由企業提出問題,再交給同學設計解決方案,並實際執行企劃。璧華的團隊皆來自商管科系,僅一位具有資訊背景,卻仍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不熟悉的 IBM 為目標。「就是因為不熟才要選!我們才能更了解 AI 和未來的趨勢。」由於賽制相當長,團隊常連夜趕工企劃書,業界評審也不因自己是學生而手下留情,讓璧華提早感受職場的嚴謹程度。此外,為了跨出舒適圈, 她來到 IOH 實習,深入全臺各地高中演講,「其實我曾經是嚴重的舞台恐懼者,會用發抖的手拿著麥克風呆在台上,卻成功在千人的大禮堂中演講給大家聽!」她笑道,在 IOH 屢屢見證自己的突破,過程中遇見的人是最大的收穫,讓她深信「發揮影響力」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完整實習心得請見此)。

每個人都從零開始成長,請尊重一事無成的自己

「其實在接受任何挑戰前,我都會先懷疑自己是不是真能做到,和自己交戰 100 次。」積極的行動背後,是她一次次的掙扎,但璧華意識到人人都是從零開始,必須先尊重尚無作為的自己,再持續往目標邁進,毋需和他人比較。「誰不想成為厲害的人?但你必須成長。成長時若沒有感到痛苦,表示你仍然在做自己熟悉的事。」高中時的她,期許自己能度過一個精彩充實、毫無後悔的大學生活,如今的她明白,要訣在於認同自己在做的事,並給自己做下去的理由。藉由這次分享,她鼓勵學弟妹們開始思考自己「希望在大學畢業後成為什麼樣的人」,能幫助你邁向理想模樣的那些條件,正是你在大學必須帶走的東西。

【選科系先搞懂】商管熱門科系怎麼選?跨領域跟數位轉型正夯!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