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的經驗分享
大學是從蒼蠅變成蜜蜂的過程
「大學一開始,我總像蒼蠅般東碰一件事、西碰一個專業,後來才慢慢成為蜜蜂,能夠內化、專精,把成果分享給其他人。」周奕瑞畢業於北一女中,從小外向奔放、對世界充滿好奇,在高中升大學時,曾一度在家自學重考,雖對商管有興趣,卻仍無法確立想深究的領域,在參考各系網站課程地圖後,她決定進入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以下簡稱政大企管)。當時的她認為,企管系適合興趣廣泛的自己,然而,面對「學多而不精」的挑戰,奕瑞又是如何透過雙主修、商業競賽、社團與實習譜出前路,從蒼蠅成為蜜蜂?
認識政治大學
政大共有九個學院,以文法商科著稱。其中商學院獲得歐洲質量發展系統(EQUIS)、國際商學院促進協會(AACSB)兩項認證,且締結許多海外姐妹校,有豐富的院級交換機會,同學也能在政大商學院學生事務及校友服務辦公室(OSAAS)獲得實習、參訪、職涯規劃的資源。若非商學院學生,可以透過校級交換到國內、外其他學校,或至陽明大學、臺北藝術大學跨校修課。在硬體資源方面,iNCCU 是政大學生幾乎每天皆會使用的數位學習平台,另有「行動政大」App 供同學檢視課表、查詢信件與報名活動。
整體而言,政大是間人文氣息濃厚的學校,時常舉辦藝術季、音樂節、市集、講座與工作坊,校內議題討論、國際交流盛行。許多人對政大的印象是「美食沙漠」,但奕瑞提到除了學生餐廳之外,在新光路、指南路上亦有許多餐廳選擇,她也特別提醒同學們,政大靠山、氣候多雨,「隨身帶傘」是必備常識之一。
政大企管學什麼?
政大企管培養的是管理的「通才」,核心課程分為「五管」——生產與作業管理(產)、行銷管理(銷)、人力資源管理(人)、資訊管理(資)、財務管理(財)。「產」著重產品的設計、發想、製作;「銷」討論如何找出目標受眾、傳遞價值、賣出產品;「人」探討選人、留人以及績效考核的方式;「資」學的是找出能夠幫助決策的資訊;「財」則藉由財務報表理解公司的營運狀況。而總的來說,「管理」的精華在於規劃、組織、領導與控制。
政大企管四年課程安排
大一、大二課程以商學基礎為主,大三、大四則透過選修加深知識。大一必修包含企業概論、經濟學、初級會計學、微積分、管理學等,大二時則加入人力資源管理(人)、行銷管理(銷)、財務管理(財)等課程,緊接著在大三有作業管理(產)、資訊管理(資),大四必修則僅有一門「策略管理」。許多同學會在大三、大四時申請實習、交換與雙輔修,或藉由學程(如行銷學程、人力資源管理學程、營運與供應鏈管理學程)來精進特定領域的專長。奕瑞提醒道,同學們務必掌握時間管理,評估能修習的學分數,才不會囫圇吞棗!(想了解企管與國貿系比較、詳細課程內容,請點選「科系」章節按鈕)
政大企管特色、資源與出路
政大企管的教學特色是強調「案例分析」(case study),藉由個案深入思考,培養分析、決策的能力,例如在「人力資源管理」這門課會實際透過看履歷的方式,討論選人策略。系上特別的活動包含「CEO 論壇」,同學能透過業界高階主管的分享瞭解產業趨勢,另外也會到如 Line、奧美等公司進行參訪。在畢業出路方面,除了繼續升學,約有一半的同學會馬上就業,由於企管涉獵領域廣泛,因此校友遍佈各個產業,當中也不乏有創業、考公職的同學。
政大企管帶給我的核心能力
除了管理上的知識,由於系上需要上台報告、小組討論的課程中眾多,也培養了同學在人際應對、溝通表達、甚至呈現簡報的能力。企管所學的是宏觀的思維,因此關鍵是擁有多元的視角以及整合觀點的能力。面對企管系「樣樣學、樣樣不精」的說法,奕瑞說:「其實什麼都碰是件好事啊!確實,沒有非常明確的專長,對新鮮人來說比較吃虧,但只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拿出企圖心,就能補足這一塊。學得越多,你面對問題時會有更多不同的想法!」
印象深刻的課程
奕瑞在大一修了鄭鴻章老師開設的「經濟學」,感受到這個學科的魅力與實用性,決定雙主修經濟系。以「需求曲線」為例,高中時學到的是直觀的「價格越低、需求越高」的負斜率曲線,但上了這門課後才發現曲線背後有許多影響因子,講究複雜的數學計算。而企管系樓永堅老師與政大創聯會一起開設的「創創入門」也使奕瑞格外難忘,課堂中需模擬創業,學習設計思考、社群行銷、募資、使用者體驗等,她也因此曾至創投公司做「電梯簡報」,練習在極短的時間內呈現自己的獨特賣點。
此外,由蔡維奇老師開設的選修課「企業訓練」也讓奕瑞不斷探討企業內部各種「補缺口」的方法;而奕瑞也特別推薦商學院的同學們,可以修習經濟系林馨怡老師開設的「貨幣銀行學」,藉由時事瞭解經濟脈動,思辨新聞論述的正確性。
上大學到底要不要加活動?
最初錯過許多系上活動的奕瑞說,由於系上分組報告眾多,透過活動認識系上好夥伴是一件重要的事!許多新生會藉由練「錢塘」(政大文化盃合唱比賽)來快速認識同學,奕瑞則選擇在一年級下學期參與之夜。除此之外,奕瑞也參加了商管同學所熟知的 ATCC(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在當中應用所學,接受許多廠商以「業界標準」來檢視自己的企劃。「當時我和我的團隊只要一進入研討室,就會開啟激烈的辯論,但大家都是為了一個『好』字在努力,也非常信任彼此。」
在社團方面,奕瑞曾任「政大學生大使」,在學習企劃、設計、接觸交換生之餘,更有機會擔任秋季 Welcome Party 的總召,習得舉辦大型活動的技巧。而在學校外,奕瑞同時也在 IOH 實習:「在 IOH 是把自己釀成的蜂蜜分享給別人的過程,讓我發揮了小小的影響力。」(完整實習心得請見此)
選好「同溫層」,自己的高度自己設定
「一群人能走得更遠、更久、更有趣。」對奕瑞而言,在團隊裡的自己比平常更加努力、更有動機,能幫助她洞察自己的不足之處,因此她認為,為自己打造「充滿積極力量的同溫層」是大學的關鍵。「與什麼樣的人來往,是你可以自由決定的,這同時也為你設定了自己的高度。」她叮嚀學弟妹們,假設今天進入企管系的心態一直停留在「我會失業」、「樣樣學樣樣不精」,那麼結局很可能就是如此。「千萬別為自己設限,對什麼感到困惑、想嘗試什麼,就勇敢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