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小幫手:韓庭光

責任編輯:劉庭瑄

核稿編輯:張紹敏

清華大學 生命科學系 莊逸琪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我喜歡生物,但生科系還要學這些⋯⋯

完美主義的莊逸琪,事情總要做到最滿意的地步,才會放過自己,卻時常提醒自己要站在客觀立場思考。她高中開始喜歡生物,對三類領域如心理學、大腦與認知科學、生科很感興趣,最後順利進到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家人也十分開明,願意支持逸琪的決定,不干涉她的人生。但進到生命科學系後,她發現生科要接觸很多基礎物理、化學,跟想像有落差,曾因此迷失方向,卻在到挪威交換後重拾對專業的熱忱,返臺加入實驗室,學著與迷惘共存,朝著研究者的目標前進。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位於風城新竹,校區位於山坡上的自然環境中,上下課有免費校園巴士可搭乘,好似森林遊樂區。逸琪認為新竹不是缺少美食,而是缺少「發現」,有很多傳統小吃藏在小巷子,等著大家挖掘。清大圖書館資源豐富,是學生讀書、休憩的好地方,設有多功能空間,如夜讀區、簡報室、討論室等,也提供同學看電影、租借 DVD 等影音設備。館內附有各大科學期刊、報章雜誌、生物醫學演講資料庫,也可寫信推薦學校購書。清大有 10 個不同學院,學生可申請輔系、雙主修、學分學程,其中,學分學程包括法律、藝術、數據科學、金融科技等多元領域。

生命科學來自於人類對生命的好奇

生命科學是門複雜的學科,從巨觀到微觀,延伸出多樣的研究發展。最大的生物體層次為「生態學」,研究生物與環境的關聯,或生物體之間的現象(如土撥鼠面對獵食者警告同類的方式);再者是「器官系統」,如血液、血管、心臟組成的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等(如魚類的逆流交換);範圍再縮小,來到「細胞層次」,除了細胞膜、粒線體,還有高中課綱較少提到的細胞骨架,細胞骨架如同細胞中的火車軌道,提供運輸蛋白移動;更微觀則是「化學組成」,探討的議題如肌動蛋白,如何由不同的氨基酸、透過化學鏈結串連而成。簡言之,生命科學大到整個生態系、小到分子結構,研究領域包山包海。

我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學什麼?

「不要以為生命科學系不會遇到數學和理化!」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從化學、分子的角度出發,大一課程包含普物、普化、微積分、生命科學等基礎科目;大二有生物化學、有機化學;大三學習進階專業科目,如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是修課的重點,且有多元的選修讓同學探索不同領域,如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生物統計、生物資訊等。「生命科學是一個茫茫的知識大海,要如何找到最有興趣的,是很重要的課題。」逸琪建議同學在修課之餘,也可跟教授、學長姐討論,選擇進入自己喜歡的實驗室,選修專題實驗,領域包含神經、免疫、癌症、演化與許多其他議題。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的資源與出路

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隸屬的「生科院」豐富資源,共有三系五所、50 餘個實驗室,資源互通,並設有獎學金供學生申請。生科院也會舉辦校園徵才活動,邀請生技公司到校徵才,也讓同學藉此了解產業現況。至於生科系的未來出路,可投身學術界(如學校單位、中研院、國衛院)建立自己的實驗室;亦可進入生技產業,將生科知識實際化為產值;此外也能做跨領域應用,如生技專利師、科普作家、教育機構、生技投資經理人。發展方向多元,可依照個人興趣做選擇。

這堂課必上

在系內必修的「書報討論」中,每週由學生輪流上台,分享一篇論文,逸琪說,閱讀論文重點在於研究脈絡、研究方法、如何解釋實驗數據與結論,由於課堂同學來自不同領域,能聽到平時自己不會接觸到的主題;系內選修「行為神經科學」從神經細胞出發,探究動物行為背後的機制,如睡眠、語言、情緒等,認識大腦在日常中扮演的角色。

系外的「刑法總則」讓逸琪更了解法律如何運作,課堂會舉辦模擬法庭,以實際的社會案例當主題,學生負責角色扮演,體驗法庭流程;通識課「價值與實踐」授課老師為哲學背景的教授,會分享倫理、政治相關知識,讓她發現倫理學跟生科所學有根本上的差異。「倫理學是多元理論並存的學科,不同理論、標準,會得到不同結果;而生科系,致力於尋找一個現象的真實原理,拼湊生物實際運作的規則。兩個學科差異很大!」

在挪威交換,我看到⋯⋯

由於家裡曾擔任 Homestay 家庭,讓逸琪懷有到異國探險的夢想。大一、大二時,對學業的迷茫讓她毅然申請交換,希望轉換環境、沈澱思考,因此來到英語友善的北歐國家——挪威。挪威社會福利完善,領法定最低薪資也能過上好生活,人民安居樂業,因此挪威人不太追求「好學校」、「好工作」,造就了緩慢的生活步調。

在課業方面,學校不太會當人,但同學也不太容易拿到高分,目的是讓學生不為追求漂亮成績而念書。然而,當逸琪和挪威室友聊天,聽到了不同的聲音。室友的弟弟很聰明,但老師並未給予他更多挑戰,而將心力花在其他進度較慢的同學身上,長期下來,弟弟覺得學習沒有挑戰性,漸漸放棄升學。室友反而羨慕亞洲的教育制度,能扶植學習速度快的人。

交換的經驗讓逸琪的英文社交技巧大幅提升,從考試用英文轉換到口語化英文,在價值觀方面也有巨幅的改變,逸琪認為,自己一直走在社會鋪好的道路上走,不曾提出質疑。但她認識的挪威朋友,高中畢業選擇先到南美洲打工三、四年、看遍世界後才回挪威繼續升學,而社會氛圍也普遍接受這樣的人生規劃,認為「每個人的道路都是自己的選擇」。

進入實驗室,從頭學習

回臺灣後,逸琪嘗試重拾對知識的熱忱,找到自己有興趣的「行為神經科學實驗室」,從頭開始學習實驗操作、將課本上歸納好的資訊、技巧,實際應用在實驗中。「進實驗室,是一場全新的學習。」她第一個學期跟著老師、學長姐,在旁觀摩,第二學期開始獨立操作。她明白到,完成一個實驗流程需投入大量的時間成本,也須學習面對失敗的挫折。逸琪第一個獨立操作的實驗,歷時六週,出來的 data 卻完全不符合預期,讓她不禁自我懷疑,聽完學長姐的經歷才發現,即使是很厲害的人,也需要經過不斷修正才能得到理想成果。「做實驗不會永遠順利,重點是如何平常心面對,將每次失敗轉換成下次實驗的能量。」

迷惘、出走,重拾對知識的熱忱

入學時,因實際與想像有落差,逸琪開始對生科感到迷惘,大三選擇出走挪威,完成出國交流的夢想,回臺後她重拾對專業的興趣,了解課程安排的意義與必要性,也找到研究方向,在實驗室中應用所學,滿足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大學四年,她一步步釐清目標,即將進入清大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繼續完成目前的實驗,期待能早日成為獨當一面、對生科領域有貢獻的研究者。「如果回到高三,我想感謝爸媽放手讓我選擇,不因社會觀感而限制我。」逸琪認為,生涯規劃是持續變動的,成長過程中,會接觸各種刺激,即使將要進入研究所,逸琪對未來仍會感到不安與懷疑。「這些都很正常,生涯規劃就是不斷自我探索、自我了解的過程,未來的自己都由做過的所有選擇而組成。不用害怕選擇,這是一輩子都要面對的課題。」

【推薦觀看】生科生醫科系比較:生科系 vs 生醫系 vs 醫科系 vs 生物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