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高雄呂媽媽以此講座鼓勵後輩:「孩子 記得爸爸媽媽永遠愛你噢 放膽去逐夢吧」

講座由高雄醫學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並由 IOH 幫手 林立麗、林佑珊、 鄭祐銓、謝采穎、辛丞鈞 協助 責任編輯:潘怡格 核稿編輯:林立麗

高雄醫學大學 生物系研究所 李菡勻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高醫生物系研究所生物醫學組碩士班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走過的都不會白走

「我相信只要是認真思考後做的選擇,不管結果好或不好,都不用覺得後悔」,就讀高醫生物系研究所的李菡勻,從台南女中畢業後進入高醫生物系,讓她發掘自己對研究有興趣的契機是源自大二暑假到台中種苗場實習的經驗,每天在無菌操作台上執行醫學相關實驗的生活,讓她萌生繼續升學讀研究所的念頭,所以她大三開始準備,大四藉由五年學碩制度成為高醫生物系研究所的預備研究生。自認為求學之路很順遂的她,卻在碩士即將畢業時面臨研究上的挫敗,在調時心情的過程中,菡勻告訴自己:「這次的失敗不會是最後一次,未來的研究一定還會有更大的挑戰」,她不但沒有被擊倒,反而對自己的研究更加堅定!

出國留學VS五年學碩

當初菡勻在考量研究所時,曾在出國留學與續留高醫之間游移不定,而讓她最後選擇留在高醫的關鍵點在於「經濟」與「環境適應」,她表示當時的經濟狀況並沒那麼充裕,加上自己還不夠成熟與獨立去面對國外的環境,所以她選擇留在高醫生物系研究所進修,以節省適應陌生環境所需的時間,將所有心力投入在研究上。菡勻表示五年學碩的優勢,除了節省一年的時間外,也可省去一年的學雜費,其申請資格為大三學生修業滿五學期表現優異者,且參與過系上教師的研究。

高醫生物系研究所

高醫生物系可以分成「生物醫學」與「環境生物」兩個領域,生物醫學是以生物的觀點,去探討人類健康與疾病的模式,並從中瞭解它們之間的分子機制,而環境生物的內容主要是在探討動植物與環境的關係。菡勻表示在研究所的領域選擇上,不一定要侷限在大學的組別,可以利用學校資源讓自己多接觸生醫或是環生,說不定能因此找到結合兩者的新主題,另外,高醫生物系與生技系會有共通課程,也因為研究的關係跟生化所、醫研所合作交流,而學校也提供跨校選課的制度,同學可依狀況到中山大學修課。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研究

高醫生物系研究所生醫組課程包括腫瘤生物學特論、免疫生物化學特論、基因體學特論等;環境生物學組則有生態學研究方法、環境與公共衛生科學特論、環境與公共衛生科學特論等,而讓她印象深刻的必修課程是「英文書報討論」,藉由整理文獻的背景、過程、結果,訓練思考與表達的邏輯架構,並從中檢視自己對本身研究的了解。生醫領域的研究主題方面,則多是在探討疾病的治療與機制,菡勻解釋:「一個疾病產生可能是由C蛋白所影響,透過其他研究得知C蛋白會被A蛋白與B蛋白影響,則A蛋白與B蛋白關係就是值得研究的主題」,她建議學弟妹可以藉參與國內外的研討會,與不同領域的學者交流,進而激發出更多想法並互相學習,因為醫療的進步就是透過每個人的研究貢獻所累積出的成果。

我選擇嚴厲的教授治療自己的拖延病

關於教授的選擇方面,菡勻表示因為自已都是在高醫,所以對系上老師的研究領域和實驗室風格都有一定的瞭解,基本上高醫生物所的老師都很關心學生,但菡勻希望可以藉由研究所的訓練治療自己的「拖延病」,所以比起資源的多寡,她更重視老師是否可以幫助自己成長,但若是學弟妹比較重視技術方面的指導,則可以選擇規模較大的研究團隊。菡勻在碩班期間也擔任老師的教學助理,以及普通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的實驗助教,藉由帶領與協助學弟妹的過程督促自己進步,同時也因職位的關係而有接觸業務的機會,而更了解生技產業的未來動向。

高醫生物系研究所畢業出路

大眾常誤以為生物系的畢業出路少,而菡勻自己深入調查生物系職涯發展的結果是--擔任研究助理與公職是常見的選擇,場域包括學校、醫院、國家級研究單位,從事衛生行政方面、醫學鑑識、自然保育員等方面的工作,而進入生技產業、醫藥產業則是近年熱門的趨勢,其中又可依工作內容分成研發人員、銷售業務、產品專員,另一方面,比較特別的是生物與法律的跨領域結合,協助生物科技產業做專利申請。

面對挫敗是人生的額外學分

「如果你的人生像是心電圖一樣起起伏伏,就代表你還活著。」在碩士即將畢業之際,菡勻面臨到人生的低潮,因為在她以為實驗成功要為研究畫下完美句點時,卻發現實驗無法重複驗證出一樣的結果,兩年的心血幾乎等於歸零,於是她在與教授商量後決定重新來過。失敗的經驗使菡勻對研究與生活態度多了新的一層體悟,她說嘗試失敗是研究重要的一環,應該用正面的態度去解決問題,同時,這也是讓她提早檢視未來的機會,確認研究是不是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菡勻建議將來有意進入高醫生物系研究所的學弟妹,可以先問自己:「當所有事情都是未知的時候,你是不是有勇氣讓虛線變成實線?」因為實驗並不是每個結果都如自己預期,有沒有足夠的能力面對不安,並將挫折轉換成動力是很重要的。

研究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菡勻認為大學跟研究所的差異在於學習模式的不同,大學因為領域較廣,所以學習上會比較粗淺,但研究所就必須一直充實自己的背景知識,獨立去挖掘問題,老師的角色也會從主導變為輔助,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因為對求學的目標應更為明確,更清楚自己想要獲得什麼,對菡勻來說讀研究所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學會發現問題的能力,並且還要找到方法解決它,因為她認為研究不應只是學術工具,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回顧研究所的生活,她很慶幸自己當初選擇留在高醫生物系,不但遇到適合自己的教授與環境,更因為研究上的失敗,讓她發現更多面向的自己,最後菡勻告訴自己也勉勵大家:「只要你在檢視過去的自己時,就已經是在進步了」。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