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必修 /108課綱 /求職準備 /考試衝刺 /學測申請 /校系迷思 /志願選填 /高職升學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Photo Credit:《花甲男孩轉大人_植劇場 Qseries》粉絲專頁

孩子何時要轉大人?從《花甲男孩》看家庭教育

從《戀愛沙塵暴》到《天黑請閉眼》,植劇場從 2016 年開始,陸續推出多部精采單元劇,而近期火紅的《花甲男孩轉大人》,劇中光輝(蔡振南飾)與花甲(盧廣仲飾)三分鐘的對罵場景更在網路上瘋狂轉傳。沒有羅曼蒂克的戀愛情節,也沒有驚心動魄的場景,《花甲男孩轉大人》到底在紅什麼?
2017-07-11

《花甲男孩轉大人》裡,有極大部分著重在親子、親人之間的互動,譬如花甲的阿嬤與四個兒子、花甲與父親光輝、模範生花亮與父親光煌……。許多片段都反映出臺灣傳統的教育思維,我們特別舉出兩個片段來探討,或許大家在看完《花甲男孩轉大人》後,能花些時間思考。

在第四集中,花甲的學長因酒駕、偽造文書,和幫忙頂罪的花甲一起被抓到警局,兩人的父親紛紛衝進警局找孩子;學長的父親一進警局,就叫兒子閉嘴,急忙從口袋拿出名片,向警察解釋:「他因為年輕不懂事……,所有事情都是初犯。」

接著,學長的父親劈頭對花甲父親大罵:「你怎麼教的兒子?怎麼帶壞我兒子啊?他第一次進警察局,我告訴你,我兒子從國小國中到高中,全部領市長獎,而且他大學還沒有畢業就申請到獎學金……。」 

何不給孩子承擔錯誤的機會?

我們常聽到「不管幾歲,在父母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細細思量,或許這種過度保護孩子的觀念,就是使他沒有勇氣承擔錯誤的原因。

可能在小時候,孩子從文具店偷了一支筆、無照偷騎家裡的摩托車,興許有幾次被抓到,家長以「年輕不懂事」來掩蓋所有應負的責任。久而久之,孩子雖然懂得辨別是非對錯,但他開始認為小錯可以辯解,大錯有父母掩蓋。乃至於到了大學,就像花甲的學長一樣,酒駕找別人來頂罪,頂不了罪,還有爸爸保護。

「年輕不懂事」成為孩子的護身符,一旦犯了大錯,他知道自己還年輕,所有事情都會被原諒,就算不被原諒,自己惹的禍還有父母會幫忙收拾;這種「永遠有靠山」的心態,讓孩子漸漸沒有勇氣、不願負責。

或許,家長該審視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否因為害怕他們失敗、挫折,一味地替他們包攬責任?別再把他們當成長不大的小孩了,給予孩子承擔錯誤的機會吧!因為他們比家長想像中的勇敢且有韌性。(推薦閱讀:Taiwan Bar 蕭宇辰:沒人能為你的人生負責

成績能夠衡量一個人嗎?

學長的父親在警局裡細數兒子得過什麼獎、拿過獎學金,但是大家有發現嗎?他句句都以孩子的學業來烘托「兒子是個乖孩子」的形象,似乎成績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才智,更是一個人的道德、性格。

難道他不清楚兒子酒駕、偽造文書嗎?他當然知道,但他認為成績優異的兒子,壓根不可能是自己「主動」做出這些違法行為,而是他人「慫恿」才做的。

事實上,仍有許多人以成績優異與否來決定孩子究竟「乖不乖」,所以當一個在學業上表現良好的孩子犯錯,我們就會聽到「他怎麼會這樣?平常在學校都拿前幾名唉!」類似的質疑。

道德、性格與成績表現本不該混為一談,可是當孩子在求學過程中不斷被灌輸「成績好 = 好學生」的觀念,長期下來,比起培養品行,孩子會認為追求成績更重要。就像所謂的模範生制度,在「品學兼優」的標準下,還是有人認為學業優異為先,品行居次。

而在第六集,人們眼中的「模範生」花亮偷了結婚禮金,因而被父親光煌發現在外有小三,失望透頂之餘,想質問兒子,卻讓模範生兒子說出自己多年來的心聲:「我可不可以不要再當什麼模範生了啊,好像我這輩子只有這件事情可以做一樣。」在成功亮麗的外表之下,他寧可做自己,也不要那些掌聲與鎂光燈。

「我每天活得小心翼翼,照表操課,按部就班,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不能夠出錯,如果出錯人家就會說,那什麼模範生。」花亮道出自己身為模範生的悲哀。

原來看似人生有很多選擇的模範生,卻是最沒有選擇權的人。活到二十幾歲,都是活在父母的期望中,他從來沒有犯錯的機會,總是照著安排好的路走,面對旁人欣羨自己成就的眼光,卻只覺得自己「很衰」,必須表現得像父母想像中最完美的樣子,他甚至「羨慕」流氓哥哥,因為「流氓」不會受限於種種規則,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而模範生最想要的不過是那份「自由」。(推薦講座:「當多數同學都選擇讀醫學系時,我好像也只能成為其中一份子。」建中三類班觀察日記

讓孩子自己做抉擇吧!

光煌對花亮的指控反駁:「有人逼你嗎?就算有,你也是值得栽培啊!」

如果「模範生」不能自己思考並做出人生中的大小決定,那他讀書考試、努力當個乖孩子的理由是什麼?讀書考試是為了讓我們有更多選擇權嗎?很多人會說大考分數要盡量考高才有得選,但我們常常還沒想好自己要什麼,就先上考場了。

有些人甚至終其一生都沒有機會自己思考並做出重大決定。很多家長會對成績較好的孩子有特定期待,卻忽略了孩子自己心中對於未來的想法,無論是不是模範生,如果沒有自己抉擇的空間,那對他而言考得再好、有再多學業上的成就也是枉然。(推薦閱讀:IOH 創辦人莊智超:考高分不該是教育的全部) 

真正困難的是陪伴與同理

「我是怎麼栽培你的?我給你錢去讀補習班,給你去讀最好的大學,我用心良苦,結果呢?你是用這樣來報答我的嗎?」光煌道。

好大喜功的父親,在事業有成的年紀,卻突然被自己的親生兒子全盤否定:「我有你這個爸爸很失望。」光煌從沒想過,全世界最不可能反抗他的人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他在花亮身上投資了不少錢和人脈,用盡心力栽培他。

父親覺得自己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但其實只給了孩子最好的「學校」,卻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缺席;他以為替兒子安排了最好的道路,殊不知他從未真正理解兒子心中的想法,當快要三十歲的模範生兒子演出了這場鬧劇,他納悶:「我們兒子怎麼會變成這樣?」但或許兒子從來就不是他想像中的那樣光鮮亮麗,而是有好多被自己忽略的脆弱與煩惱。

「花甲男孩轉大人」除了指的是男主角鄭花甲,也是指那群年屆花甲,思想、舉止卻如孩子般幼稚的長輩,在面對母親去世後「轉大人」的過程。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功成名就,所以往往先為孩子鋪好路、穿上最高級的裝備。直到孩子進入社會,家長才發現盔甲底下的小孩根本從未長大。從孩子轉成大人,是一段漫長的陣痛期,父母的不理解、缺乏陪伴以及傾聽,長久累積下,就會形成雙方巨大的鴻溝與認知落差。比起一廂情願地給予,彼此長時間的溝通與磨合,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推薦閱讀:劉安婷:別急著為孩子做決定,請告訴他世界還很大

作者 莊婕廷

Jie Ting Chuang 莊婕廷,畢業於南湖高中,目前就讀東吳大學中文系。喜歡聽故事和野史,熱愛閱讀各種領域的書籍,特別迷戀紙本書拿在手上的觸感。容易被文字感動,所以對於編輯、記者等任何與文字有關係的事務都有極高興趣。

核稿編輯 陳彥妏

Yen-wen Chen 陳彥妏,生於彰化,國小畢業後赴台中求學,2016 年畢業於曉明女中,以指考分發進入台大法律系。初入法律系發現法律系就像傳聞一樣必須念很多書,但不願讓念書成為不認真思考及生活的理由,先是不會打排球所以加入系排學習,後來參加遠距課輔,透過視訊教國中生英文。自認求學路上得到太多資源,願能將自己的幸運發揮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