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系迷思 /學測申請 /志願選填 /考試衝刺 /108課綱 /大學生必修 /高職升學 /求職準備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https://goo.gl/bpvB87

從台大休學後,我才開始思考比升學考試更重要的事

你曾在生涯抉擇的路上感到茫然嗎?其實我們都知道考試只是升學、人生當中很小的一部分,可是我們卻把大多數的時間都拿來準備考試,至於思考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似乎都是在倉促之下做出決定。本文作者為台大法律系二年級學生,撰文的當下正處於休學狀態,她將透過自身求學經驗的回顧,談談她所認為的,遠比升學更重要的事。
2018-01-28

大考剛結束,考生們在好好睡一覺後,大概就是對答案,找落點分析,猜想自己九月會在哪裡開學吧!考完指考後,經歷長時間發憤圖強、不眠不休的苦讀,當時我最盼望的就是考後順遂的人生。

然而,當我考完了,唸了一年台大法律系又休學後,我才知道大考的轉折,不過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我才開始思考,究竟多數人都是如何填志願的?升學考試又是如何改變了我們?

在大考當天晚上,我才意識到自己不敢面對未來

每個人都當過考生,雖然為了準備考試,會少去很多玩樂的時間,但生活也因此變得很單純,因為只要乖乖唸書就好,不用去想其他的事。

於是乎,在大考第一天晚上,當朋友泣訴自己某科考不好時,我竟潸然淚下,心中想著的全是——明天以後,我就不再是考生了!不能只是每天窩在宿舍和教室唸書考試就好,要回家了,要面對生涯抉擇的現實了。天啊!唸了六年女校的我,要進入有很多男生的大學了,聽說上大學要努力在社交中找到自己,那些我認識六年的同學在明天步出考場後,或許再也見不到面了呢!

以為高中只要專心唸書就好,要讀什麼科系是之後的事?

我高中讀的是注重升學的天主教私立女校,每天只要專心唸書就好,偶爾翻翻報紙不是要關心社會,而是找考點,關心脫歐的英國是什麼國體?什麼政體?脫歐後會對世界經濟造成什麼影響,哪個貨幣跌哪個貨幣漲?

「你想讀哪個科系?」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很多人都跟我一樣,不會在考前認真思考,考後也會覺得「等成績公布後再説」,我在放棄學測申請入學,決定拚指考時,也是抱著這樣的想法。

偶爾,我會去翻翻去年的落點分析,但心裡其實一直都知道「喜歡的科系考不上也沒用」,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談到未來是不能把話說死的,因為萬一沒考上會很糗。

是啊,喜歡的科系考不上也沒用,所以說,我們先認真唸書吧!先考好再說,才會有籌碼談夢想,人家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就是我們這些考生的最佳寫照。但是為什麼我這麼害怕自己考不好?

現在的我意識到自己當初是多麼害怕考不好時,忽然覺得好悲傷。原來我對「考不好」的害怕,遠遠大過於為將來「選填志願」的焦慮程度。

你當然可以說:「啊,你這個台大法律系的怎麼可能懂得考不好的心情。」但我怎麼會不懂考不好的心情?我這輩子除了大一這一年以外,都在追逐分數,我永遠都在怕自己跌下來,從國小開始就害怕考不好,懂得要「為考不好感到羞恥」。我永遠記得國一時的英文雜誌考英聽,我永遠考不到 80 分,我因此覺得自己很笨很自卑,覺得自己跌得好深好深。

在害怕自己考不好的時候,我們真的知道為什麼要考這些東西嗎?

除了「升學」這樣廣泛而過於簡略的形容,我能不能更具體一點說出,我究竟想要透過大考得到什麼?不是爸媽或者社會想要我做什麼,而是我自己究竟想做什麼?

我想從事什麼行業,需要哪些特質與能力?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知道我想去的方向,要怎麼透過大學來完成嗎?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去上大學?還是說,原來我們都還沒決定好目標,就開始煩惱路要怎麼走了,還沒想過要唸什麼科系,就被催促著要面對大考,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個樣子?

因為從一開始就不確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所以先追求眼前看得到、摸得到的分數,再來想自己要什麼。我們都以為要先考好才有得選,但其實考完了,我們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什麼科系。 

辛苦讀了三年書,為什麼只願意花這麼短的時間,決定未來四年呢?

會害怕考不好,就代表我們對自己的未來都還算重視,只不過方向有點偏了,一味逃避著更大的問題。於是乎,在被問要念什麼科系的時候,總忍不住地補上一句:「考不上也沒用啊」,並且和同學會心一笑——我們對於未來是這麼沒有信心。

我當初是怎麼填志願的?等分數公布後,才開始認真思考,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去決定未來大學四年。

我知道是升學體制有它的問題,要批判體制都可以講很多,它就是很難適才適性,很難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但既然暫且無法改變體制,我們該如何在這個體制中生存?難道就只剩下妥協這條路了嗎?

喜歡的科系考不上也沒用,就先考高一點然後照分數填吧!等到出社會後大概也會說:「喜歡的工作應徵不到也沒用,現實嘛!」但或許連試都沒試,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喜歡,而妥協了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乾脆把整個人生都妥協掉算了。

所以,儘管體制是這麼糟糕,但我們有沒有努力在這之中為自己披荊斬棘過?看看能劈出什麼樣的生路?我們有沒有上網查過科系資料,有沒有找過學長姐問問題,去輔導室找歷屆資源,有沒有在和父母意見不一致的時候試圖抗議過?有沒有問過更多的人,其生活樣態的光明面與黑暗面?有沒有想像過自己未來的模樣?(推薦閱讀:台大教授李茂生:在扭曲的體制下,你說選系不選校是騙誰啊?)  

我們對科系的想像都來自哪裡?

也許你會說,我大約知道自己想唸什麼系,所以就是要努力把加權的那幾科分數衝高,那恭喜你開始思考了,而且你還有明確的策略,但你真的確定自己知道這個科系在做什麼嗎?或者說,你對科系的想像來自哪裡?

我自己是在高中沒有什麼機會好好進行所謂的多元探索,我也知道很多人不是懶得做,而是沒有人告訴過他這件事的重要性。

我知道準備大考真的很難熬,大考向來會產出人生百態,什麼幾家歡樂幾家愁,都不足以形容考生們面對家人、同學、摯友的種種心情變化。 

有些事情,你終將得面對

考完試後的現實人生是更難熬的,因為你得做出決定了。不是說所有人都應該在 18 歲就知道自己 28 歲、甚至 38 歲的樣子,因為人生這麼長,怎麼可能這樣早就看透呢?

只是當你即將成年的這個階段,不得不做出一些決定的時候,你想過什麼?參考過哪些依據?為自己的未來盡了多少心力?

你應該要知道,升大學並非只有考試這個關卡,它並不是真的像大家說的那樣:「撐過去就是你的」,萬一你進了一個不適合自己的地方,沒辦法撐過去的時候,就是沒辦法撐過去。

雖然你也能從大學其他活動或社團中得到寬慰,但你終得面對的,不僅是你將拿到什麼樣的文憑,還有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畢業後能在哪個領域發展。

為自己負責這一次吧!

別再把未來留給未來去煩惱了,未來會比你想像中更快到來。如果不滿意現在的生活,或者不滿意按照現在走下去後可預見的未來,那麼,抓住可以抉擇的時刻,無論是選校系,還是不唸大學,為自己好好負責一次吧。

希望下一次,當我們被問及為什麼想念這個科系、或者將來想做什麼工作時,都能夠侃侃而談自己的志向,因為真正地了解自己想要什麼、追求什麼,遠比起考高分、進入名校、申請上熱門科系或找到人人稱羨的工作,更來得重要許多,也是讓自己在未來能少一點遺憾與後悔。(推薦閱讀:台科大教授:如果升學是一場競賽,你真的了解自己的目的嗎?還是只懂比賽規則?) 

作者 陳彥妏

Yen-wen Chen 陳彥妏,生於彰化,國小畢業後赴台中求學,2016 年畢業於曉明女中,以指考分發進入台大法律系。初入法律系發現法律系就像傳聞一樣必須念很多書,但不願讓念書成為不認真思考及生活的理由,先是不會打排球所以加入系排學習,後來參加遠距課輔,透過視訊教國中生英文。自認求學路上得到太多資源,願能將自己的幸運發揮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