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系迷思 /學測申請 /志願選填 /考試衝刺 /108課綱 /大學生必修 /高職升學 /求職準備 /人物故事 /海外留學 /IOH 實習 /
Photo Credit:蘇文鈺

成大蘇文鈺教授:幹嘛怕選錯系?該怕的是你不夠投入自己喜歡的事

每逢二、三月,考生們對於攸關未來大學四年的校系選擇,已是滿心困惑;再面對親戚、師長、同儕各式各樣的意見轟炸,覺得似乎有點道理,卻仍舊捨不得放下自己心中的第一志願,每聽一個人的意見,內心的混亂程度反而加劇。
2018-07-26

你困惑於到底誰是誰非,納悶著校系分數排行有多少參考價值,又擔心如果違背主流意見,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系,會不會進去後才發現實際與想像中有落差?就算做了再多準備,查再多資料,會不會看見的也只是這個科系的冰山一角呢?

IOH 本次特別邀請成大資工系蘇文鈺教授一起來談談他對選填志願的看法,對於現今仍有不少學生照分數填志願,蘇教授感嘆地舉系上情形為例:

「按分數選系,通常有很高的機率會死得很難看啊!成大資工系每年收 100 多位學生,我猜有 50 位學生應該會後悔來讀資工系的。很多人以為進來就是寫程式、不用唸數學,但偏偏資工系就是有好多好難的數學課,你都讀不懂,還要熬夜寫程式,再加上這個系還保留著二一退學制度。但因為程式設計這幾年很夯,所以還是會有很多人來報。」

蘇教授強調單用「出路熱不熱門」來決定科系是過於狹隘的,選填志願更不該被二分成「選校或選系」的議題,高中生應先去調查該校系在對應領域最突出的部分是什麼?是不是你感興趣的?有沒有你想跟隨的老師?

再來看,你喜不喜歡它的課程安排,例如某些系光是系訂必選修四年加總起來就突破 100 學分,對於渴望到外系修課、跨領域學習的人來說,大概就不太適合。

 

別因為在課業上受到一點打擊,就誤以為自己選錯系,好嗎?

當然,即便你做了多深入的調查,最後還是可能遇到現實不如預期的情況發生,但這就代表你選錯系?你不適合讀這個系嗎?

很多時候其實自己是適合走這個領域的,所以蘇教授認為首要釐清的是你現階段對該科系專業的認識有多少,再者問自己的熱忱是什麼、現階段讓你挫折的又是什麼。還是舉資工系為例,很多人誤會良好的數理邏輯是讀資工系必備的能力,但蘇教授認為這不是必然。

「資工系裡,有三分之二的課程需要用到大量高深的數學,但三分之一的研究只需具備高中數學程度就行了。如果不喜歡很抽象的數學就選擇那三分之一啊!例如資工系做的數位電路設計原則上需要的數學是很簡單的,而這在業界也是很熱門的領域。進了資工系,就是有那麼多數學必修,你可以選擇鑽研不太需要數學的領域。至於其他課,你就給它修到 60 分,會過就好啦!」

同學在國、高中階段,往往被要求五育均優、十項全能,但大學教育並不是如此。你不用再科科拚滿分,而是找到自己喜歡、想深入探究的領域,並趁這四年讓自己在該領域累積一定的實務經驗,這就是能凸顯你價值的「能力」,也才是你以後出社會跟人家拚搏較勁的武器。

「如果你只在乎紙筆測驗成績,每天就為求高分地茫然 K 書,內心叫苦連天,卻不花時間摸索自己喜歡什麼,去累積實作能力。就算你每學期都是系上前三名,最後得到的依舊只是薄如一張紙的文憑罷了。」

不過,既然有些課程修過了就好,是不是該反思某些必修課還真的沒那麼必要?應該刪減掉呢?蘇教授覺得倒也未必。

他笑談自己數學也不太好,在大學時期學得最頭痛的科目就是「電磁學」,深深覺得偏微分方程式求解實在是困難到讓人超想死,雖然當初努力把它修過了,心裡還是納悶著:「反正我又沒有要走這種領域,修這個是能幹嘛?」只好用「算了!至少我有了解到偏微分方程式是什麼」來自我安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自己 30 歲,來到史丹佛電腦音樂與音響研究中心(CCRMA)做博士後研究時,由於研究主題為「樂器的聲學」,正好非常需要用到偏微分方程式。

「我到史丹佛是去工作的,在職場不會有人等你慢慢學,還好當初有一點基礎讓自己有一個好的開始,所以有時候你還真的不曉得,現在學的何時能派上用場,結果不小心就派上用場了。其實電磁學最主要研究的就是波動(Wave)啊!在這個世界上,不只有電是波動,水、光、聲音都是,這些每天都存在於我們身邊的東西,你居然都沒試著稍微去了解它,不是很可惜嗎?」

雖然當初沒拿到高分,但只要有學進去腦袋裡,就是讓你有多一項工具去解決問題,都比你很晚才從零學起來得好。

 

在大學最應該培養的能力

「你現在會說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什麼有用、什麼沒用,這純粹來說,有可能是因為你現在的眼界(Vision)只到了這裡,你還沒看過這世上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

蘇教授認為,在大學最重要的就是培養自己的眼界,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積極去修各種課、嘗試不同的機會,別再僅著眼於短期的成績、學分、利益,而是去追求眼前還看不到的能力。

「當你進入職場後,才培養眼界會太遲,因為新鮮人基本上都是從比較低階的職位做起,這時要擴大眼界會比較困難,而在大學就沒有這種限制,你想學什麼,幾乎都能去旁聽,如果你能旁聽到像在『認真修課』的程度,你這輩子鐵定成功的啊。」

在最能自由學習、也最該拚命學習的時候,卻選擇安逸地過好日子,不是很可惜嗎?為什麼不給自己一點機會,去挑戰看看原本不熟悉的事情,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好好靜下心來去學原本不喜歡的課,說不定你會發現其中也滿有意思的啊?

這哪裡是無聊的大學生活,明明很有聊,是你連試都沒試過,就把自己活窄了!蘇教授說,同學除了該趁大學扎穩自己的硬實力之外,更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品牌,而這是需要數種能力的搭配。

「你必須要有意識地去學能夠讓你成為品牌的方法,像台大葉丙成老師開的簡報課就很重要,你打造品牌的過程中,難道不用上台發表嗎?大老遠沒有學分能賺都該去聽。很多事是要有意識地去做,甚至說故意去做,這很重要。」

 

當你站在人生的岔路,不知如何是好時

「我從小念書,從來不理我爸講什麼,我這不是裝酷,我就覺得人生是我自己的啊,你叫我做什麼,我就不一定要這樣做啊!我做我開心的,而且是很努力地做。」

蘇教授提及自己從博士班畢業後,曾有機會在美國 IBM 華生實驗室這個出過好多諾貝爾獎得主的地方工作,雇主還願意幫他辦綠卡,可是他最後卻選擇到史丹佛做博士後研究。

雖然這份工作薪水不到 IBM 的一半,沒有綠卡,隔年還不保證續聘與否,但因為研究主題是自己喜歡的,所以他絲毫沒有猶豫,而在史丹佛的這一年也讓他遇到好幾位影響自己一輩子的教授,在此的研究更成為他往後鑽研音樂技術的契機。

「將近 30 年要過去了,我沒有一天後悔過放棄高薪、綠卡,只因我在做著自己喜歡的音樂領域的小小事。我正在與我的學生們一起研究小提琴家與鋼琴家的演奏語法。目前也不知道這個做好了能幹嘛,但我認為音樂就是一種語言,遠比文字抽象卻更直指人心,我希望能夠理解音樂家看到樂譜時是如何轉換成自己的演奏語法,長久以來我只是單純地在為音樂與夢想做這件事,沒有其他目的。」

人生最終是你自己要活完的,只有你能決定每個選擇值不值得,結果不論好壞,也沒什麼好後悔的,沒做好可能就是時候未到、自己努力不夠而已。

「你要相信一件事,你很年輕,你犯錯、跌倒,都沒關係的,因為你復原能力很好。而你的爸爸媽媽、老師為什麼會建議你用舊時的成功方法呢?因為他們老了,他們怕犯錯了,他們把自己怕犯錯的心理投射在你身上了,卻沒有想到年輕人可以犯十次錯,然後還可以活得很好啊!」

趕快犯錯、越早犯錯,每次跌倒都勇敢爬起來繼續前進,這樣就越早有機會試到你喜歡的,不然到了五六十歲,你還有多少機會可以犯錯?

在你犯錯成本最小、最沒有負擔時,好好學習吧!任何一個領域都有它美妙的地方,只要投入心力就會發現它美的地方,當你學會去欣賞、理解它的動人之處,願意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學習它時,它都能成為你生存之道,最怕的是你根本沒有投入過。(同場加映:興趣太廣泛?不如先上大學探索,再決定你的主修吧!

  

>>>「填志願思考單」免費下載中!帶你從 5 權重、4 步驟、3 檢視點找到適合科系!

受訪者簡介

蘇文鈺,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Program the World 計畫兒童與少年程式設計教學計畫」、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發起人。

以程式教育為起點,從 2014 年開始,帶著一群成大學生,走入嘉義東石布袋地區,教導路得關懷教育協會長年所照顧的數十位中、小學生寫程式。

蘇文鈺希望幫助偏鄉地區之外,也能讓全台灣的學生都共享其教學資源。因此串連學校、公益團體與企業,啟動模組化的教材教案開發與TTT(Train The Trainer)師資培訓計畫,如今已擴及全台近 10 縣市、超過 20 所學校,協助地方鄉鎮推動教育創新。

作者 林立麗

IOH 編輯團隊一員,畢業於台大生傳系,雙主修經濟學系,在學期間產生對社會學、傳播學、行銷與設計等領域學問的熱情,曾擔任台大農推會農業多媒體訓練課程教學助理、UDN 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台大場講者,期盼能以自己最喜愛的文字為社會作出奉獻。